APP下载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014-08-01钱伟

当代医学 2014年26期
关键词:充血性心动过速室性

钱伟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钱伟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4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给予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抗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QT间期(QTc)、心率、QT离散度(QTd)、24h室性早搏数(24hVPB数)和24h室性心动过速数(24hPVT数)、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QTc延长,心率减慢,QTd减慢,24hVPB数和24hPVT数发作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确切,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改善心功能,不良反应少。

胺碘酮;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指在有适量静脉血回流的情况下,由于心脏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心排血量不足以维持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危急重症,晚期易并发室性心动过速、房颤等各种心律失常,致使病情恶化,预后不良[1]。本研究以4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广州市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2011年4月~2013年9月收治的4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排除严重的肺部疾病、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肝肾功能障碍等,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24)。对照组男13例,女11例,年龄60~84岁,平均(60.53±5.26)岁;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7例,扩张性心肌病4例,风湿性心瓣膜病2例;频发室性早搏(VPC)1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8例。观察组男14例,女10例,年龄62~81岁,平均(60.54±5.36)岁;冠心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6例,扩张性心肌病6例,风湿性心瓣膜病3例;VPC 17例,PVT 7例。2组患者在基本资料、病程和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和心肌细胞营养剂等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0.2g/次,3次/d,1周后改为0.2g/次,2次/d,以后0.1~0.2g/d,维持治疗8周。

1.3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和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2]。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正常,VPC平均下降≥70%,PVT消失≥90%,心功能达到Ⅱ级以上或Ⅰ级;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好转,VPC平均下降≥70%或连发下降≥90%,心功能改善到Ⅰ级或未达到;无效:病情无变化甚至加重。

1.4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治疗前后QT间期(QTc)、心率、QT离散度(QTd)、24h室性早搏数(24hVPB数)和24h室性心动过速数(24hPVT数)、心功能、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比较 观察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率比较[n(%)]

2.2 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 观察组QTc延长,心率减慢,QTd减慢,24hVPB数和24hPVT数发作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具有心律失常易感性,病情越严重则发生心律失常的倾向越大,同时合并心律失常者心脏猝死率极高。在积极抗心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正确合理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对于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3]。

胺碘酮是临床常用的以Ⅲ类作用为主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细胞内的钾外向电流,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3相造成影响,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复极时间和不应期,对钠通道有轻微阻滞作用,且可阻滞慢反应细胞钙内流,另外,胺碘酮还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及扩血管作用[4]。研究表明,使用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频发室性早搏、有症状的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心律失常,提高患者生存率[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功能和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QTc延长,心率减慢,QTd减慢,24hVPB数和24hPVT数发作均明显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提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胺碘酮用于临床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满意,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功能,耐受性好,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王东生.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56例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4):112-125.

[2] 岳高峰,魏俊霞.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00-101.

[3] 林能波.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J].河北医药,2011,33(13):1951-1952.

[4] 甘富东.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率失常38例临床疗效[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4):25-26.

[5] 陈智杰.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9):167-168.

10.3969/j.issn.1009-4393.2014.26.102

广东 510545 广州市白云区红十字会医院内一科(钱伟)

猜你喜欢

充血性心动过速室性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不同起源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观察
《思考心电图之169》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探究
《思考心电图之161》答案
曲美他嗪治疗心房颤动致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肿胀的临床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微量泵补钠在充血性心力衰竭并稀释性低钠血症中的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的中医认识及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