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尝试

2014-08-01侯庭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桃花源记文言文课文

很多师生认为,当今社会是科技发达的社会,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科技领域大多使用的是白话文,对文言文学习无须努力去死记硬背。但古代文化中有许多作品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领会的。其实,学习文言文既可以了解中国悠久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也可以把历史当成今天或者是明天我们的人生道路的指明灯。如何进行初中文言文的有效教学呢?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如下方法。

一.激发兴趣

1.诵读。首先,要“明读音”。文言文中有些字的读音,跟我们今天现代汉语常见的读法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的范读或学生听多媒体朗读,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如《桃花源记》的“便要还家”一句中的“要”不读“yào”而应读“yāo”。其次,还要“明句读”。中学文言文教材都已断句、标点,句子停顿易于掌握,难的在于一些复杂的句子内部的语法停顿问题。例如《论语》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是:可以凭借,而“以为”中间省略了“之”。因此这句应读为“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通过范读,学生掌握了音节的停顿,读得朗朗上口。这样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读多了,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且能理解并体会语言中的思想感情。其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创设情境,适当导入。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课堂中来,让学生感到走进去的乐趣。例如在学习《孔孟论学习》时,先把动画片《孟母三迁》里面的精彩片段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起他们研究孟子的兴趣。简要讲述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使学生受到触动,活跃起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提高了。

3.编演课堂情景剧。对于一些故事性比较强的文言文课文,可以让学生依据文本内容自主编排情景剧,然后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就尝试了一下,学生们运用适当的内心独白,略微夸张的表演晏子大夫的性格,学生表演得十分的到位,课堂气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4.比较法。要比较古今字义异同、语法异同、词性变化活用、一字多义、多字一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句中“无论”是“不要说”之意;更要比较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如《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二.改老师串讲为学生研讨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凡老师可以放手的地方,尽量放手让学生去自主阅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求理解,不让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老师不是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新课标》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这一要求正好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有课文下的注释,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等课外参考书的帮助,可以粗略地读懂文言课文。

读前,教师先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在讲课前,都要书面翻译出所要学习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存在的“疑难杂症”再上交老师。讲授过程中,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中心发言人串讲课文(不准看任何资料),本组成员则边听边看参考资料,遇到中心发言人讲错的地方予以指正。有争议的地方共同研讨,疑难问题可当堂向教师询问。

三.内外拓展,突破文本,确保有效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整合教学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内与课外拓展。文言文这种文学形式,所要传达的声音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命运遭际和灵魂世界,但这并不是说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毫无关系。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上,不能因为要满足考试等短期目标的需要,就把绝大部分精力放在文言文语法和反复做题的层面上,而应把相当的精力放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探求每篇古文包含的深层意义上面。综合课文中的文言文来看,在学完《论语十则》《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出师表》《陋室铭》《爱莲说》《桃花源记》等课文后,我们可以要求学生写读书心得和评论,一方面加强了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思想素质。我们还可以建议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引导学生与古人进行思想交流的同时启迪他们的思维。

文言文文章内容博大精深,形式丰富多彩,是学生健康成长的灵丹妙药。教师要研究这剂药的药性和药理,创新教学形式,努力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侯庭民,教师,现居甘肃高台。

猜你喜欢

桃花源记文言文课文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记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背课文的小偷
名家硬笔抒写《桃花源记》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
《道德经》“鸡犬之声相闻”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