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

2014-08-01张爱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4年8期
关键词:工具性人文高中语文

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了深化改革,这也使得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显露无疑。比如,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没有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统一。事实上,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顾此失彼,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针对此种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教学时效性。笔者从以下三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一.挖掘审美资源,培养审美意识

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以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这种审美资源的挖掘利用,能有效唤醒学生的审美欲望,从而让他们从文章中体会到其意境美、字音美。不同的文学作品,能带给学生不同的审美体验,在提高其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语文教学效果。所以,教师要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审美资源,并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以实现学生同作者的情感交流,尤其是要引导学生运用其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深入体会蕴藏在文字美之下的意境美、思想美。

就拿《胡同文化》来说,教师除了要帮助学生了解胡同文化的特点及发展历程,同时还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使他们感知文章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宽容平和的心态,感受文章的审美情趣。又比如在对《死水》进行讲解时,教师不仅要分析作品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对思想情感的表达,同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及诗人风格,感悟诗句的艺术特色及其力度和深度,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将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进行有机融合。

二.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尤其是课堂导入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最好是将多种教学手段融合,比如问题导入、故事导入等导入方式,同时在教学时采取故事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是极有帮助的。

比如教师在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讲解时,导入时可以播放有关赤壁风景以及《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这种方式有机融合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也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创设问题情景,加强交流互动

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高中语文教师要尊重学生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鼓励学生勇敢提问。同时教师也要发挥其引导作用,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然后再通过小组讨论或者班级讨论的形式答疑解惑,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如此方能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对散文《故都的秋》进行讲解时,在我和学生的共同讨论下,共创设了如下10个问题:

1.文章从结构上可划分为几个部分?

2.“绘秋”部分分别有哪几幅图画?

3.用那几个字可概括故都秋的特点?

4.1至2节所用手法的好处及作用是什么?

5.作者为何不写当时故都明媚的春色,繁荣的市貌,却唯独要写秋?

6.文中有一句“唉,天可真凉了。”作者为什么要突出“了”字?

7.作者写南国之秋是出于何种目的?

8.关于第12自然段的议论,思考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9.在文章中,作者在多处展开了联想,那么其主要作用有哪些?

10.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五幅故都秋景图,那么在写景时,作者所用的是哪种记叙方式?

上述十个问题囊括了文章内容、情感、结构、写作手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自学或者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思考解答,然后全班进行分享交流,我再做最后的补充和指导。这种方式能让学生深刻地学习文章、理解文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另外,在大家一起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师生的情感沟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有效实现了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合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挖掘审美资源,培养审美意识;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景,加强交流互动等等多种方式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只有如此才能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实效性,更加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张爱梅,教师,现居山东成武。

猜你喜欢

工具性人文高中语文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