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宫廷舞台走向荧屏影视
2014-07-31常珍珍
常珍珍
摘要:
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源远流长,因其特殊的艺术属性在近现代影视剧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席位。本文以部分古典舞在现代影视剧中的运用为例,剖析舞蹈创作的文化底蕴,浅谈中国审美体制下舞蹈艺术的时代性与美学价值。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多元的艺术文化交流。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影视;审美文化
我国自古就是以礼乐治国的国家,早在《周礼·春官》中已有记载:“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乐舞教国子”。①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西方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激荡,民族自省意思逐步觉醒与深化,我国的舞蹈艺术家们逐渐意识到追溯自身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中国的社会文化在不断转型,中国当代舞蹈的生态人文环境、艺术标准和社会审美感知等方面亦发生了不小的嬗变。此时,古典舞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被赋予了更为指向性的概念。
一、“中国古典舞”影视化历程追溯
1979年是中国的“舞剧年”,以《丝路花雨》为代表的敦煌舞蹈复活了“唐乐舞”的艺术样式。《丝路花雨》的创作以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为基调,编排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古典舞曲:如胡旋舞、六么舞、清商舞、霓裳羽衣舞等。整部剧内容丰富、风格鲜明。随后《仿唐乐舞》、《九歌》、《编钟乐舞》等一系列参照考古材料而编排的舞剧也相继而生。这些作品的修编一方面继承了敦煌文化深厚的底蕴,将敦煌舞姿发挥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也融合了许多现代元素。它们的成功是传统与现在、继承和创新的辩证统一所造就,代表了富有生命力的探索精神。
2004年张艺谋导演的《十面埋伏》中的“花鼓舞”是古典舞进入影视剧的一个转折:剧中人物头戴朱钗、胸配璎珞、飘带绕身,绸面的服饰带来绵软的质感,衣袖挥动间仿若仙子笙歌,一曲《佳人歌》被舞的婉转低旋。期间水袖轻抚鼓面的柔美与刘捕头用芸豆飞出撞击花鼓的凌厉一前一后。整个画面流畅连贯、错落有致。鼓面被撞击的震动声,仿若轻柔的绸袖与鼓的缠绵低吟。高低起伏的吟说似戏、似乐、似梦、似醒。整段舞戏安排的恰到好处,把整部剧情推向了高潮
二、影视剧中舞蹈的时代价值与再现高度
“任何一种文化传统的发展流变,都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选择的过程。中国古代舞蹈从发生,到成熟,达昌盛,至衰微,是古代中国人演化着的审美观念在种种条件的规定下,对舞蹈传统不断继承又不断选择、扬弃的过程。流传至现代的舞蹈,是中国古代舞蹈意识在这种继承与扬弃的辩证运动中导引出的历史事件的果实。”
2009年在《杨贵妃秘史》中杨玉环所演示的“霓裳羽衣舞”是剧中的点睛之笔。“霓裳羽衣舞歌”最早是唐代大型乐舞套曲,相传是凉州节度使杨靖树献给唐玄宗,由唐玄宗润色加工而成,杨玉环是此舞的表演者。“霓裳羽衣舞”其舞蹈体式本身为浪漫的风格神韵,彰显了唐代艺术多元性的文化底蕴。“飘然旋转回雪轻,嫣然纵送游龙惊,小垂手后柳无力、斜曳裾时云欲生。”正是形容其舞姿的曼妙。剧中舞者在起舞时首先借助舞袖的抖动来延长肢体的表现力,营造出仙雾袅袅仙女共舞的形象。华丽的服饰,优美的舞姿,用心的编排,让舞曲直达人心。整个舞蹈在编排上分为三节:“散叙”、“中序”和结尾。“散叙”作为乐曲演奏的首序,独奏与轮奏交相呼应;“中序”以歌唱为主,舞蹈为辅,节奏缓慢;以“破”为结尾的舞蹈动作共有十二段,乐曲节奏由缓入急至极快,在结尾时又突然放慢,最后一个音故意拖长。故而有“繁音急节十二遍,珠跳撼玉何铿铮”的说法。白居易对《霓裳羽衣舞歌》曾大为赞赏:“我昔元和侍应皇,曾配内宴宴邵阳。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时至今日,古典舞在影视中的应用已屡见不鲜,红极一时的《甄嬛传》曾穿插过一段“惊鸿舞”。“惊鸿舞”相传是唐玄宗的宠妃“梅妃”所作。李群玉在《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曾赞曰:“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本该是一曲曼妙的舞姿在《甄嬛传》里的演绎却让多数观众表示其舞并不尽其意。剧中穿插这段舞的旨意在于渲染甄嬛的传奇性,但在逻辑上的安排上却不甚严谨。本是创意之笔的眉庄、陵容的歌舞伴奏以及想要烘托的气氛的果郡王的笛声显得过于喧宾夺主,舞者略显生硬的肢体语言也让本该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并无太多美感。我们在诠释舞蹈的同时,不应只关注形式的本身,应形神兼具、与古为新。
三、中国古典舞的美学特征与现代审美走向
中国古典舞蹈在创作手法上讲究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神形兼备、刚柔并济、动静互补、以身为本、以意为神、内外合一、一动俱动、兼含并蓄”。③舞者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通过优美的肢体语言表达对生命的体验,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所揭示的“气、韵、神”的外显、“大乐与天地同和”④的感悟。“以形传神”是我国先民们舞乐精神的追求、“格调风韵”是中国舞蹈的精髓。取民族的“神”,才能发展创新当代舞蹈的“形”,若仅套曲舞蹈的“形”,就脱不了“胎”,也不可能走向舞蹈性的“自由天地”。⑤
中国古典舞的建构、再生、发展,得益于它自身所蕴含的悠久民族文化传统和浓厚的审美意味。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每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都离不开多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影视剧对古典舞的植入不仅使剧中的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剧情更加丰富,同时也像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审美气韵和美学思想。剧中舞蹈元素的应用在承担着反应当时社会时代背景、烘托时代人物形象、填充剧情需要等作用的同时,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艺术内涵,亦不可有敷衍、充数的情形。
古典舞的再现荧幕不仅是对民族传统文化遗产继承与弘扬,更是为我国民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在科技手段越来越丰富的当下,影视艺术的趋势大好,开放的时代背景,多元的文化激荡着现代的审美走势。多种艺术表现手法杂糅并进,共同谱写新的审美思潮。相信在不久的以后,我们的视野中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值得我们收藏的佳作。
【参考文献】
[1]杨天宇.周礼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325
[2]谢长,葛岩.人体文化——古典舞世界里的中国与西方[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9
[3]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90
[4]吉联抗.乐记译注[M].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11
[5]唐满城.唐满城舞蹈文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