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的民族因素

2014-07-31陈蕾

艺术评鉴 2014年8期
关键词:贺绿汀钢琴

陈蕾

摘要:民族因素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的重要素材,近代以来我国著名钢琴家的钢琴作品中大多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贺绿汀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既坚持西方音乐的传统形式,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民族因素。本文将结合这些作品来重点分析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关键词:贺绿汀 早期作品 民族因素 钢琴

贺绿汀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本人曾创作《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等作品。这些作品曾经荣获诸多奖项。他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音乐家,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浓郁的民族色彩是贺绿汀作品的典型特征。在今天,我们加强对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研究对于提升演奏水平,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平简介

贺绿汀出生于1904年,湖南邵阳人。中学毕业之后曾担任美术教师,之后进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转学科学习。在此,贺绿汀学了钢琴、乐理、小提琴以及和声等音乐学科。1931年贺绿汀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专,三年之后其早期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奖。1943年来到延安后,贺绿汀又创作了《游击队歌》、《晚会》、《新民主进行曲》等大批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悉的音乐作品。解放之后,贺绿汀担任音乐领域要职,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写出了不少作品。

贺绿汀是在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音乐家,贺绿汀前半生所处时期正处于亡国灭种时期,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音乐家,其作品充满了民族色彩。我们对于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考察可以从旋律创作、复调写作以及和声等角度来进行专业性分析。

二、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一)旋律创作中的民族因素。贺绿汀作品在旋律创作方面有其自身特点,贺绿汀的作品通常是以传统音乐常用的调式、旋法为基础来进行创作。当然早期作品的旋律是不拘泥于原有的民族曲调的。通过考察其音乐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其早期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其作品具有浓烈的泥土气息,既不同于传统民间音乐,但又有民间音乐的特色。在早期作品旋律创作过程中贺绿汀应用句句双、加花变奏、展衍生手法来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手段,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众多民族因素。

句句双主要指的是一种重复乐句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主要是用来突出主题形象。通常情况下这一手法应用于器乐作品中。《牧童短笛》就是其中的典型。牧童短笛本身具有江南音乐朴素、流畅的特点。旋律中的句句双手法恰好适应了这一特点。呼应、重复、对答等特点使得旋律更加生动、鲜明。见谱例。

加花变奏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典型手法,在西洋曲式的结构理论基础上融合民族音乐的特色是贺绿汀音乐的独特贡献。《牧童短笛》本身是加花变奏与单三部曲式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曲子。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使得曲子听起来更加婉转动人,更具动感。展衍是一种典型音乐创作手法。民族音乐中展衍手法是同西方的动机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的。观察贺绿汀早期作品《摇篮曲》,我们就会发现这整首乐曲都是在第一句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谱例。

这首作品实际上把中西两种音乐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结合使得歌曲中情感的表达更加畅快,宁静的音乐气氛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 复调写作中的民族因素。在复调写作过程中贺绿汀主要是采用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来对声部关系进行专业化处理。《牧童短笛》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牧童短笛》本身主体是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经过五声化旋律处理最终形成了多种自由对位的形态。五声性璇法、重复法、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多用级进的主旋律的发展,最终使得该体系成为具有中国民歌的风云。在处理声部关系过程中,贺绿汀把两个声部的音乐相互补充。上声与下声相互补充。上声出现间歇的时候,下声部则需要咬着上声部顺势而出;当上声部活跃时则下声部需对比式复调相伴衬。这样一种创作手法恰好把民族风格的旋律表达出来了,既尊重了旋律的逻辑性,同时又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天成。

(三)民族和声在早期作品中的应用。贺绿汀的和声具有单纯、明细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在继承赵元任等前辈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和声主要是对和声在大小调功能范围内来进行细致的调整。经过细微、精致的调整与处理可以有效的环节大小调功能同民族音调之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在和声上贺绿汀是用平行声部来进行。通过分析贺绿汀的作品我们从中发现在配和声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对平行声部五声化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专们用来处理民族风格的旋律的。五声化处理可以使得音乐更具立体性。《牧童短笛》中,,贺绿汀采用的是主调的写法,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它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和声音型由跳动与平稳的进行相结合,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综合调试性手法的应用。所谓综合调试性手法主要是一种以某一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之后再引入其他宫系统最终形成七声调式手法。贺绿汀运用这样一种方法更增强了其民族元素。

三、对原因的总结

贺绿汀作为一代名家,他的早期音乐作品中之所以会具有民族因素与其成长环境,与其自身性格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了解其中原因,对于更好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民族因素非常有利。

贺绿汀本人深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是其具有民族因素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时期的贺绿汀曾专门接受过传统音乐的教育,他不仅能拉二胡、弹三弦、吹笛子等传统乐器,而且还对京剧以及某些传统乐器有着较深研究。深厚的民间音乐的积累是贺绿汀本人能够把民族因素融入到创作的主观条件,尽管在当时贺绿汀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是其主观基础。贺绿汀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理论并在平常生活中予以实践。在长沙念书的时候他就接触到了和声等作曲理论知识,也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及钢琴的演奏。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贺绿汀本身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技能不断提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创作出了切合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因素的经典歌曲。

在考察影响因素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时代背景,当时随着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不断传播,钢琴作为西方的演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演奏中。人们开始逐渐思考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黄自、赵元任、萧友梅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人在民族化因素创作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作为青年的贺绿汀自然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总结贺绿汀本人的经历以及创作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贺绿汀本人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盲目迷信西方音乐理论,能够大胆借助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钢琴音乐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要想在世界钢琴乐坛上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就需要在继承世界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同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创作技巧,在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风格,创作出既有中国自己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性的钢琴音乐!本文详细分析了贺绿汀的成长经历,之后重点论述了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最后分析了其中原因。在今后钢琴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贺绿汀的贡献,要敢于学习他的那种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明珠,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孙权维,巢志钰.世界著名钢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endprint

摘要:民族因素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的重要素材,近代以来我国著名钢琴家的钢琴作品中大多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贺绿汀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既坚持西方音乐的传统形式,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民族因素。本文将结合这些作品来重点分析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关键词:贺绿汀 早期作品 民族因素 钢琴

贺绿汀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本人曾创作《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等作品。这些作品曾经荣获诸多奖项。他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音乐家,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浓郁的民族色彩是贺绿汀作品的典型特征。在今天,我们加强对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研究对于提升演奏水平,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平简介

贺绿汀出生于1904年,湖南邵阳人。中学毕业之后曾担任美术教师,之后进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转学科学习。在此,贺绿汀学了钢琴、乐理、小提琴以及和声等音乐学科。1931年贺绿汀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专,三年之后其早期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奖。1943年来到延安后,贺绿汀又创作了《游击队歌》、《晚会》、《新民主进行曲》等大批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悉的音乐作品。解放之后,贺绿汀担任音乐领域要职,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写出了不少作品。

贺绿汀是在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音乐家,贺绿汀前半生所处时期正处于亡国灭种时期,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音乐家,其作品充满了民族色彩。我们对于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考察可以从旋律创作、复调写作以及和声等角度来进行专业性分析。

二、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一)旋律创作中的民族因素。贺绿汀作品在旋律创作方面有其自身特点,贺绿汀的作品通常是以传统音乐常用的调式、旋法为基础来进行创作。当然早期作品的旋律是不拘泥于原有的民族曲调的。通过考察其音乐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其早期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其作品具有浓烈的泥土气息,既不同于传统民间音乐,但又有民间音乐的特色。在早期作品旋律创作过程中贺绿汀应用句句双、加花变奏、展衍生手法来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手段,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众多民族因素。

句句双主要指的是一种重复乐句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主要是用来突出主题形象。通常情况下这一手法应用于器乐作品中。《牧童短笛》就是其中的典型。牧童短笛本身具有江南音乐朴素、流畅的特点。旋律中的句句双手法恰好适应了这一特点。呼应、重复、对答等特点使得旋律更加生动、鲜明。见谱例。

加花变奏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典型手法,在西洋曲式的结构理论基础上融合民族音乐的特色是贺绿汀音乐的独特贡献。《牧童短笛》本身是加花变奏与单三部曲式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曲子。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使得曲子听起来更加婉转动人,更具动感。展衍是一种典型音乐创作手法。民族音乐中展衍手法是同西方的动机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的。观察贺绿汀早期作品《摇篮曲》,我们就会发现这整首乐曲都是在第一句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谱例。

这首作品实际上把中西两种音乐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结合使得歌曲中情感的表达更加畅快,宁静的音乐气氛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 复调写作中的民族因素。在复调写作过程中贺绿汀主要是采用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来对声部关系进行专业化处理。《牧童短笛》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牧童短笛》本身主体是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经过五声化旋律处理最终形成了多种自由对位的形态。五声性璇法、重复法、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多用级进的主旋律的发展,最终使得该体系成为具有中国民歌的风云。在处理声部关系过程中,贺绿汀把两个声部的音乐相互补充。上声与下声相互补充。上声出现间歇的时候,下声部则需要咬着上声部顺势而出;当上声部活跃时则下声部需对比式复调相伴衬。这样一种创作手法恰好把民族风格的旋律表达出来了,既尊重了旋律的逻辑性,同时又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天成。

(三)民族和声在早期作品中的应用。贺绿汀的和声具有单纯、明细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在继承赵元任等前辈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和声主要是对和声在大小调功能范围内来进行细致的调整。经过细微、精致的调整与处理可以有效的环节大小调功能同民族音调之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在和声上贺绿汀是用平行声部来进行。通过分析贺绿汀的作品我们从中发现在配和声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对平行声部五声化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专们用来处理民族风格的旋律的。五声化处理可以使得音乐更具立体性。《牧童短笛》中,,贺绿汀采用的是主调的写法,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它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和声音型由跳动与平稳的进行相结合,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综合调试性手法的应用。所谓综合调试性手法主要是一种以某一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之后再引入其他宫系统最终形成七声调式手法。贺绿汀运用这样一种方法更增强了其民族元素。

三、对原因的总结

贺绿汀作为一代名家,他的早期音乐作品中之所以会具有民族因素与其成长环境,与其自身性格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了解其中原因,对于更好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民族因素非常有利。

贺绿汀本人深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是其具有民族因素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时期的贺绿汀曾专门接受过传统音乐的教育,他不仅能拉二胡、弹三弦、吹笛子等传统乐器,而且还对京剧以及某些传统乐器有着较深研究。深厚的民间音乐的积累是贺绿汀本人能够把民族因素融入到创作的主观条件,尽管在当时贺绿汀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是其主观基础。贺绿汀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理论并在平常生活中予以实践。在长沙念书的时候他就接触到了和声等作曲理论知识,也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及钢琴的演奏。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贺绿汀本身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技能不断提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创作出了切合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因素的经典歌曲。

在考察影响因素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时代背景,当时随着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不断传播,钢琴作为西方的演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演奏中。人们开始逐渐思考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黄自、赵元任、萧友梅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人在民族化因素创作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作为青年的贺绿汀自然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总结贺绿汀本人的经历以及创作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贺绿汀本人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盲目迷信西方音乐理论,能够大胆借助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钢琴音乐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要想在世界钢琴乐坛上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就需要在继承世界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同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创作技巧,在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风格,创作出既有中国自己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性的钢琴音乐!本文详细分析了贺绿汀的成长经历,之后重点论述了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最后分析了其中原因。在今后钢琴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贺绿汀的贡献,要敢于学习他的那种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明珠,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孙权维,巢志钰.世界著名钢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endprint

摘要:民族因素是我国钢琴作品中的重要素材,近代以来我国著名钢琴家的钢琴作品中大多具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贺绿汀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贺绿汀早期钢琴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他在音乐创作过程中既坚持西方音乐的传统形式,同时又具有典型的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些作品中包含着许多民族因素。本文将结合这些作品来重点分析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关键词:贺绿汀 早期作品 民族因素 钢琴

贺绿汀是我国老一辈著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教育家。他本人曾创作《牧童短笛》和《摇篮曲》等作品。这些作品曾经荣获诸多奖项。他是我国近代以来著名的音乐家,其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浓郁的民族色彩是贺绿汀作品的典型特征。在今天,我们加强对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研究对于提升演奏水平,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生平简介

贺绿汀出生于1904年,湖南邵阳人。中学毕业之后曾担任美术教师,之后进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转学科学习。在此,贺绿汀学了钢琴、乐理、小提琴以及和声等音乐学科。1931年贺绿汀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专,三年之后其早期作品《牧童短笛》和《摇篮曲》获奖。1943年来到延安后,贺绿汀又创作了《游击队歌》、《晚会》、《新民主进行曲》等大批脍炙人口,为世人所熟悉的音乐作品。解放之后,贺绿汀担任音乐领域要职,在从事音乐教育工作的同时还写出了不少作品。

贺绿汀是在西方音乐文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音乐家,贺绿汀前半生所处时期正处于亡国灭种时期,作为一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音乐家,其作品充满了民族色彩。我们对于贺绿汀早期作品民族因素的考察可以从旋律创作、复调写作以及和声等角度来进行专业性分析。

二、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

(一)旋律创作中的民族因素。贺绿汀作品在旋律创作方面有其自身特点,贺绿汀的作品通常是以传统音乐常用的调式、旋法为基础来进行创作。当然早期作品的旋律是不拘泥于原有的民族曲调的。通过考察其音乐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其早期作品具有深刻的民族音调的美学内涵。其作品具有浓烈的泥土气息,既不同于传统民间音乐,但又有民间音乐的特色。在早期作品旋律创作过程中贺绿汀应用句句双、加花变奏、展衍生手法来进行创作。通过分析这些手段,我们就能从中发现众多民族因素。

句句双主要指的是一种重复乐句的创作手法,这种手法主要是用来突出主题形象。通常情况下这一手法应用于器乐作品中。《牧童短笛》就是其中的典型。牧童短笛本身具有江南音乐朴素、流畅的特点。旋律中的句句双手法恰好适应了这一特点。呼应、重复、对答等特点使得旋律更加生动、鲜明。见谱例。

加花变奏是民族音乐中的一种典型手法,在西洋曲式的结构理论基础上融合民族音乐的特色是贺绿汀音乐的独特贡献。《牧童短笛》本身是加花变奏与单三部曲式结构相结合而形成的曲子。中西音乐元素的结合,使得曲子听起来更加婉转动人,更具动感。展衍是一种典型音乐创作手法。民族音乐中展衍手法是同西方的动机发展手法结合在一起的。观察贺绿汀早期作品《摇篮曲》,我们就会发现这整首乐曲都是在第一句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见谱例。

这首作品实际上把中西两种音乐文化有机和谐地结合在了一起。实现了艺术形式的完整统一。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结合使得歌曲中情感的表达更加畅快,宁静的音乐气氛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 复调写作中的民族因素。在复调写作过程中贺绿汀主要是采用你繁我简,你简我繁的原则来对声部关系进行专业化处理。《牧童短笛》在这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牧童短笛》本身主体是自由对比的二声部复调,经过五声化旋律处理最终形成了多种自由对位的形态。五声性璇法、重复法、三四度结合的常见终止式、多用级进的主旋律的发展,最终使得该体系成为具有中国民歌的风云。在处理声部关系过程中,贺绿汀把两个声部的音乐相互补充。上声与下声相互补充。上声出现间歇的时候,下声部则需要咬着上声部顺势而出;当上声部活跃时则下声部需对比式复调相伴衬。这样一种创作手法恰好把民族风格的旋律表达出来了,既尊重了旋律的逻辑性,同时又如行云流水一般,自然天成。

(三)民族和声在早期作品中的应用。贺绿汀的和声具有单纯、明细的风格。这种风格是在继承赵元任等前辈对和声民族化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和声主要是对和声在大小调功能范围内来进行细致的调整。经过细微、精致的调整与处理可以有效的环节大小调功能同民族音调之间的矛盾。通常情况下在和声上贺绿汀是用平行声部来进行。通过分析贺绿汀的作品我们从中发现在配和声的过程中,往往是通过对平行声部五声化处理。这种处理方法是专们用来处理民族风格的旋律的。五声化处理可以使得音乐更具立体性。《牧童短笛》中,,贺绿汀采用的是主调的写法,为了与前后的对位风格统一,它采用了平行的三度下行与持续的低音,减弱了功能进行,和声音型由跳动与平稳的进行相结合,与活泼的主旋律相协调。

综合调试性手法的应用。所谓综合调试性手法主要是一种以某一宫系统的五声调式为基础之后再引入其他宫系统最终形成七声调式手法。贺绿汀运用这样一种方法更增强了其民族元素。

三、对原因的总结

贺绿汀作为一代名家,他的早期音乐作品中之所以会具有民族因素与其成长环境,与其自身性格具有非常大的关系。了解其中原因,对于更好地了解其作品中的民族因素非常有利。

贺绿汀本人深受民间音乐的影响,具有深厚的民间音乐基础是其具有民族因素的重要原因。青少年时期的贺绿汀曾专门接受过传统音乐的教育,他不仅能拉二胡、弹三弦、吹笛子等传统乐器,而且还对京剧以及某些传统乐器有着较深研究。深厚的民间音乐的积累是贺绿汀本人能够把民族因素融入到创作的主观条件,尽管在当时贺绿汀并没有这样的想法。

音乐理论的系统学习与实践是其主观基础。贺绿汀很早就开始学习音乐理论并在平常生活中予以实践。在长沙念书的时候他就接触到了和声等作曲理论知识,也开始学习小提琴以及钢琴的演奏。在长期的积累过程中贺绿汀本身的音乐素养和创作技能不断提高,正是因为这样他才创作出了切合时代,具有浓郁民族因素的经典歌曲。

在考察影响因素的过程中也不可忽视时代背景,当时随着西方音乐在我国的不断传播,钢琴作为西方的演奏乐器被广泛应用于演奏中。人们开始逐渐思考创作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钢琴曲。黄自、赵元任、萧友梅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人在民族化因素创作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当时作为青年的贺绿汀自然要受到这方面的影响。

总结贺绿汀本人的经历以及创作经历,我们就会发现贺绿汀本人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音乐家。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不盲目迷信西方音乐理论,能够大胆借助民族元素来进行创作,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中国钢琴音乐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要想在世界钢琴乐坛上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优秀的音乐文化,就需要在继承世界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同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现代钢琴创作技巧,在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两方面努力探索中国风格,创作出既有中国自己民族的同时又是世界性的钢琴音乐!本文详细分析了贺绿汀的成长经历,之后重点论述了贺绿汀早期作品中的民族因素,最后分析了其中原因。在今后钢琴学习过程中应该重视贺绿汀的贡献,要敢于学习他的那种大胆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明珠,童道锦.钢琴艺术研究(中)·中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孙权维,巢志钰.世界著名钢琴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贺绿汀钢琴
立足传统 立命时代——贺绿汀声乐作品创作研究
贺绿汀音乐教育思想与理念研究
——评《贺绿汀与20世纪中国音乐教育研究》
豌豆贩卖机
歌剧《贺绿汀》剧照
纸钢琴
“花岗岩脑袋”的贺绿汀
最牛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
漂亮的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