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螅对给水生产的影响和对策
2014-07-31程权
程 权
(合肥供水集团有限公司水质检测中心,安徽合肥 230011)
2013年4月份,某源水管道清淤发现管道内壁密布黄褐色丝状物。经分析丝状物为水螅期的水螅群体;在2011年5月份使用该水源的制水厂清洗滤头,发现滤头内密布同样的丝状物(见图
1);每年的4月份,都能在该水源源水观察缸中发现水螅的个体。水螅不但堵塞了滤池还影响水质,给制水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本文从生物分析角度出发,采取预加次氯酸钠,在混凝沉淀中去除水螅。清洗堵塞后的滤头时,采取浓盐酸快速涮洗,再用清水冲洗,清洗得更干净快捷,也没有对滤头造成损害。
1 生物分析
这种褐色丝状物由基部附着在管壁和滤头上,上有许多直径为几十微米,总长达几厘米的分支,手感粘,有较浓的腥味。取丝状体进行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整个丝状体呈管状(见图2),表面皱褶,中间有少量藻类,其间还有少量的线虫等原生动物,基部呈根状。另外,源水管道内壁上的丝状物间有许多软体动物,蚌类居多。经确认,此丝状物为水螅群体[1]。在源水观察缸中发现的为水螅的个体。水螅属于腔肠动物门,有三个生活期。1)自由游泳的浮浪幼体;2)附著生活的水螅期,由浮浪幼体固著后发育成,通常成群体;3)水母体,由水螅体释出。水螅体可分为:附着基底的水螅根;基底上的柄,称为水螅茎;水螅茎上端延长扩大的部分,称为芽体或水螅花。所观察到的黄褐色丝状物为群体的螅根和螅茎。水螅是肉食性动物,以线虫和小型甲壳类等为食。观察到的许多软体动物应是水螅捕获的食物。
图1 滤头堵塞物
图2 显微镜下的丝状体
2 水螅大量生长的原因
水螅喜清洁水体,最佳水温为15℃ ~20℃。该源水是水库水,由上游山区清洁水源补充。常年各理化指标都符合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要求。该地区3月份~5月份水温在10℃ ~20℃,4月份在14℃以上。这两方面可能是水螅大量生长的主要原因。而水螅在常规混凝沉淀中很难去除,进入滤池在滤头内附着生长,堵塞滤池。
3 对给水的影响
3.1 对滤池的影响
水螅可通过吸盘吸附在滤头上生长,虹吸滤池的反冲强度不足以将它从滤头上冲下来。水螅主要通过出芽生殖,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非常迅速。它还分泌粘液,因而水螅很快会堵塞滤池,造成过滤速度下降。水螅丝状物也给细菌、线虫等微型生物提供了场所,影响水质。由于水螅附着在滤头上,很难脱落,降低了反冲洗效果。
3.2 对制水的影响
源水管道内壁的水螅群体及其“吸附”的软体动物,都会带来水体异臭。大量的丝状物也增大了水头损失。水体中的水螅个体在混凝沉淀中难以去除,进入滤池易附着生长,影响水质。
4 对策
4.1 预加次氯酸钠处理源水水螅
1)烧杯试验:收集源水观察缸中的水螅个体,水螅呈自然伸展游动,部分附着于烧杯内壁上。当加入2 mg/L的次氯酸钠时,水螅体立即收缩,附着的水螅很快脱落。2)搅拌试验。采集含水螅体15个/升源水,预加次氯酸钠20 min,再投加30 kg/kt聚合氯化铝铁混凝。混凝时快速搅拌2.5 min(250 rpm),梯度慢速搅拌9 min(200 rpm,5 s;150 rpm,5 s;120 rpm,5 s;100 rpm,5 s;75 rpm,8 min 40 s)。静置沉淀20 min,观察水螅。结果见表1。从以上试验结果看出,只投加净水剂,不能有效去除混凝沉淀中的水螅。预加次氯酸钠能有效去除水螅,而且对混凝沉淀略有强化作用。次氯酸钠是强碱弱酸盐,水解后生成次氯酸和氢氧化钠。该源水的pH值在7.4左右,少量的次氯酸钠的加入增加了源水的碱度,使聚合氯化铝铁能在比较理想的pH值下水解,形成高聚合物,从而达到理想的混凝效果。3)因而可以在源水中预加次氯酸钠,使水螅体收缩,最终使其失去活性,从而抑制水螅在管道内壁附着生长,在混凝沉淀中有效去除水螅个体,杜绝水螅进入滤池。
表1 预加次氯酸钠处理源水水螅试验
4.2 滤头清洗方法
通常先用20%的盐酸浸泡20 min,再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清洗,即可去掉附着的水螅体和固着物[2]。在清洗中发现上述方法繁琐费时。经试验,直接用浓盐酸涮洗,然后用清水冲洗,更快捷有效。操作中应注意人身保护,浓盐酸涮洗控制在几秒钟。相对上一方法,滤头清洗得更干净快捷,也没有对滤头造成损害。
5 结语
水螅常在春夏季节的清洁水体中出现,给给水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易造成滤池堵塞。当水螅出现时,在源水中预加次氯酸钠,使水螅个体失去活性,从而在混凝沉淀中去除,避免进入滤池。
清洗堵塞后的滤头时,采取浓盐酸快速涮洗,再用清水冲洗,清洗得干净快捷,也没有对滤头造成损害。
[1]陈世骧.中国动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李庆云,徐廷国.虹吸滤池滤头的水螅堵塞及防治措施[J].中国给水排水,2005,9(2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