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周边环境的角度探讨城市家具的设计原则★
2014-07-31汤景
汤 景
(南通职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江苏南通 226000)
1 城市家具的概念
城市家具又称街道家具(Street Furniture),一般公认的定义为:“为了提供公众某种服务或某项功能,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里的私人或公共对象或设备的统称。”同样的概念亦称为“街道对象”“街道设施”“城市家具”“城市组件”“城市设备”,是这个时代城市特性的重要元素之一。巴黎第四大学历史学教授卡蒙纳曾经为街道家具提出一个简单、直观式的说明:“所有置备于街道的家具设施,所有在城市或聚落里,所有设立在道路的边缘、在人行道上,甚至就在道路上的公共设施”。按照他的定义,街道家具指称的范围十分广泛,一盏路灯、一座喷泉、一块告示牌、一个垃圾桶、广告招牌、公社座椅、候车站,都是街道家具的具体实例[1]。
在我国,街道家具或城市家具的概念通常被翻译为“环境艺术设施”或者“环境设施”,即公共道具类的物品,是支持城市生活者在户外生活中,从事各式各样的活动行为时,具有方便性,安全性,效率性的生活道具。包括的层面相当广泛,有电话亭、公交车招呼站、电线杆、垃圾箱、公共座椅、街道照明设施、信息电子广告牌、公厕、行道树等。
2 城市家具与环境的探讨
城市家具其内容包括一切公共户外空间中的设施元素,不再只是装饰品或只是一种机能性元素的美化与形式化,有与环境共生的必然性,并且应与人文历史融合必要。对于活化城市空间表情功能具有意义,若就地域的需求而论,在机能面之外,必须在周遭大环境下进行思考。城市家具所呼应的环境因素,不仅是与单纯空间行为的考虑,更必须与地域的社会大环境发生密切关联。
城市家具存在的意义是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有着不同的定位与表现。而社会大环境的形成又是各种时空因素相互影响与沉淀累积的结果,就其本质而论,是不断开展与变化的动态历程。所以,只要新的刺激加入,不同的社会环境情况与内容便随之发生。若姑且不论发生的因果为何,此刺激因素基本上则与自然景观、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及空间特性等四个层面有着密切的关联。虽然,城市家具各有其实用机能,但论及造型的创意表征时,其对应的内涵层次却无法自社会大环境之外考虑。
2.1 自然景观
自然生态和谐共处也成为当代文明中新的视觉表征之一。此视觉表征在设计物的表现特点为真诚不虚假的本质,可以材料、造型或结构等诸多方式来达成,而与自然呼应。
2.2 历史记忆
人类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着不同的变化,并随即成为历史记忆,藉由着设计物在特定地域中,以历史为背景所进行的规划,人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过去,然而设计物与历史环境间的关系并非只是以崇古为尚,更重要的是,利用设计物赋予历史新的内涵或诠释方法,而产生新的动力与感受。无论设计物以何种形式来呼应现存的历史记忆,其目的都是希望借着新的视觉媒介来引发众人对历史的省思,并进一步凝聚共识,扩及对地域情感的再认同。
2.3 文化传承
文化几乎代表了我们成长的环境,成为社会大环境中极具切身关系的层面。因为文化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就概念的本质来说,设计物与文化的关系也就等同于设计物与生活的关系。设计物在此可以扮演的角色,就是借着强调环境中的文化传统,促成文化的过去与现在充分的交流、互动,使旧文化产生新意义,并成为未来新文化出发的起点。
2.4 空间特性
空间的特性与设计物间的调和在生态环境中,为最基本的考虑要素。在社会大环境或人类需求的条件引导下,空间特性亦相应产生许多不同的机能概念及内涵。以街道空间为例:舒适且具有个性的街道空间规划已经成为许多地域在发展自我特性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其中设施包括了路灯、行道树、人行道、街道设施及标志系统等各种元素的整合。
若就空间与行为的对比来看空间的特性,其机能本质虽然单纯,但在此层次的社会大环境却因同时纳入前述自然面、历史面与文化面的考虑,而使设计物在进入空间时所遭遇的问题异常复杂。但无论如何,对设计者而言,最重要的是确实掌握空间内容的特性,并运用设计物来呼应空间发展的概念,使空间的机能及意义均可获得充分的诠释。
3 城市家具的设计探讨
就街道对象的功能可区分为以对象机能与环境面的“对象结构”及以社会大环境层面的“对象本质组织”。
3.1 对象结构——机能、材料结构与视觉表征
对象结构可区分为两个层次(见图1)。第一是“物的自身”所指的是:独立的物所要达成的目的,是为了机能需求所产生,也是设计之物存在的前提要件,如椅子的休憩、标志的说明等;第二是“物的关联”则将机能层次向外扩张,与环境呼应,为的是:将设计概念的表达更近于完全,而衍生出以材料结构与视觉表征为着眼的设计思考。
图1 物件结构的区分
1)城市家具的机能特质。机能的真正要义是“相对于满足人性基本需求所产生的观念”,而机能呼应着人类行为而先于产品存在,所以脱离机能而独立的矫饰设计物必定无法获得使用者的认同。而由于人类户外行为的差异与各种不同特质的活动,对应于空间所产生的需求,正是城市家具的机能特质。
2)城市家具的材料结构。材料结构所涉及者是设计物的物理特性与视觉特性,其物理特性的组合以提供机能为着眼,所以材料的选择与结构的形态将影响到机能的发挥,但材料与结构的变化与机能特质的对应仍有许多可能性。不论以材料设计物直接对造型发生的影响来看,或间接就其与环境的对比而论,材料结构的应用在城市家具的表现上实居于关键性的地位。
3)城市家具的视觉表征。设计物必须以造型形式存在于环境之中,依此形式延伸所得的意义正代表着设计物呼应环境而生成的观念,也就是“视觉表征”的特质。
以造型形式呈现视觉表征的过程,在态度上并非全然理性的揭露,更是一种感性特征的发挥,城市家具便是借着个人理念与环境间的对话,成就一定意象来进行视觉讯息的传达。
3.2 对象本质组织
街道物件的本质形成是有不同的刺激因素,这些因素在时空影响下累积变化,基本上与自然景观、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及空间特性等四个层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3.3 城市家具的品质
随着城市家具的蓬勃发展,提出城市家具质量的五项基本判准,作为评估一项引进决策的参考:
1)功能性:城市家具并非仅指公共艺术品,它必须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一项以上的城市公共需求,而非纯粹的装饰。因此它坐落的位置很重要,应该位于行人动线的节点上,而城市家具所能够提供的服务容量也是重要的考虑。
2)坚固耐用:城市作为一个接纳各方移民与访客的场所,城市家具必须有承受破坏或其他意外的能力。
3)易于维修清洗:除了坚固耐用之外,城市家具在破坏后的维修与被涂鸦后的清洗也非常重要。
4)规格化与模块化:为了满足有效率维修的需求,强调城市家具组件的规格化与模块化。
5)美观:美观是一项非常主观的判准,这项判准可简化成两项原则,一是具现代感,多使用钢铁、玻璃、强化塑料等建材,并运用流畅简化的线条;二是为了融入多元且复杂的城市环境,尽量让城市家具呈现隐匿性、透明性、朴素性,不致造成任何景观上的冲突,甚至让人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
4 结语
城市家具是反映城市特性、城市性格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对象,除了强调着重基本的内在机能需求、数量、舒适性、耐久性、可及性外,其美学造型、色彩考虑与材料结构所形塑出的视觉表征,人性尺度考虑并与城市周遭环境特质相互呼应,均受到重视。
城市家具外在的造型形式所呈现的视觉表征,应从“地域性”的大环境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进行思考,才能多元的塑造城市家具的独特性。而社会大环境可概括自然景观、历史记忆、文化传承及空间特性等四个层面。
[1]杨子葆.街道家具与城市美学[M].北京:艺术家出版社,2005.
[2]朱妍林.论环境艺术系统中的城市家具设计[D].合肥:安徽工程大学,2011.
[3]付 予.城市家具的场所适应性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
[4]黄 骁.城市公共空间活力激发要素营造原则[J].中外建筑,2010(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