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探索与西域龙文化
2014-07-31张晖
张晖
龙文化起源之谜一直是一个世界级难题,近年来随着地质科学、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宇宙生命与文明等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可能会推翻原有传统推测和研究。
龙文化起源之谜
长期以来,学者们提出对龙的崇拜不是实物崇拜,而是对一种非实体的文化创造的崇拜,然而现代基因工程技术告诉我们智能生命创造物种不仅仅是神话传说,尤其是近年来人类功能基因组的破译,以及人类胚胎干细胞克隆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生命的人为智能创造、器官的修复与跨物种组合变的易如反掌。
由此来看,龙这一特殊物种很有可能是某种史前文明的产物,龙文化思想应有更加深刻的历史背景。而且根据著名学者何新等人的研究,我们发现龙这一现象又很可能并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生物现象,而极有可能是一种天文天体等现象或伴随某种天象飞翔的蛇形机器。何新先生认为“龙的真相和实体是云”,“龙就是云神的生命格”,最初的龙形不过是抽象的旋卷状的云纹,而后来逐渐趋于具体化、生物化,并且展现而接近于现实生物界中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的形象。朱大顺先生则指出,“幻想龙这一动物神的契机或起点,可能不是因为古人看到了与龙相类似的动物,而是看到天空中闪电的现象而引起的。因为,如果把闪电作为基础来把它幻想成一种动物的话,它很容易被幻想成一条细长的有四个脚的动物。”赵天吏先生则认为雷电龙“三位一体”,龙就是雷电的形象。然而,由此进一步推论,究竟什么东西会伴随着雷电而出现呢?此外,近百年来人们在古老的地层中,在很深的海洋里,在广阔的森林深处均发现过由多种生物器官组合而成的神异动物化石和活体标本,它们究竟是自然演化和基因突变的生物体,还是史前智能生命工程的产物呢?龙,这一特殊自然与文化现象究竟是否属于上述情形呢?此刻无论怎样我们应怀着一颗探索之心,不要贸然肯定和否定任何一说,往往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最不被常人所关注的地方。
行文至此,若以地域而论,能够充分综合体现上述价值和意义的龙文化,应该说非西域龙文化莫属。它无论从神话传说、历史记载、民族宗教方面,抑或是考古等发现方面,均体现了西域在与中华内地文化的密切联系性、统一性,以及在中外文化交流、东西方文明对话方面均占有重要地位。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各种文化交流传播的最重要线路,龙文化亦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由此与印度和欧洲发生联系。西域地处丝绸之路黄金腹地,在此交流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若论中外文化交流,首先要提中印交流。据何星亮先生研究,印度佛教中的龙就是由西域传过去的。商代的甲骨文中有不少关于龙的记载,这说明在3500年前中国的龙崇拜已十分普遍。其次,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龙的传说约有二十条之多,其中有关西域的有五条,有关北印度的有五条,中印度是十条,而有关南印度方面的一条都没有。而从内容上来看,龟兹、于阗的龙传说与中国古代的龙传说很相似,而与佛教无太大关系。而中原王朝早在三千多年前便与西域就有交通往来,周代早期已有移民到达葱岭以东地方,周穆王西巡时也曾抵达西域西王母之邦,其地已近葱岭。
据此,龙文化很可能在佛教产生之前就已从西域传入了印度。在古印度神话中,雷电是骑白象的大神因陀罗手持雷凿造成的。中国龙传入印度后,龙神很快取代了因陀罗,成为风雨雷电的主宰神。
龙文化从西域传入印度应在秦汉之前,因为龙在秦汉时期才开始与帝王崇拜结合在一起。之前,龙的主神性是主宰雨水,而印度的龙王也一样,主宰水泊、大海等。龙崇拜传入印度后,经过再创造,与本地文化相结合,才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龙文化,在此之中西域可谓功不可没。而佛教产生之后,龙文化又与佛教结合在一起。随着佛教的东渐,佛教中的龙文化又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内地,与祖国原有的龙文化融为一体,从而为中国的龙文化锦上添花。
如今,人们可以到位于新疆拜城县的克孜尔石窟实地考察到这一文化现象。在一些石窟中画有天相图,上绘有日天,即日神,月天,即月神,还绘有立佛或比丘,风天,即风神,其中就有金翅鸟和龙。它描绘了佛教“天部”的情景,是佛教宇宙观的反映。佛经中记载金翅鸟位于须弥山下层,为佛教护法八部众之一,有时它还被用作对佛的比喻。因此在克孜尔石窟中,金翅鸟多绘于天相图正中央。
克孜尔石窟绘龙天相图,反映了佛陀游化三界,度化众生,日天、月天、金翅鸟、风神、龙为他们护法这一含义。整幅图蕴涵着佛陀是佛法的象征,日月是宇宙的象征,它们结合起来象征了佛国宇宙。风神、龙象征世界两大基本构成元素风和水。叼龙金翅鸟则象征着佛法威力无边,因众生果报,显身度化。
西域地区在东西方龙文化交流方面亦有很大作为。包括古希腊在内的欧洲国家很早就有关于龙的传说故事,据研究,欧洲的龙文化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其传入的两个阶段均与西域有密切关系。早期阶段是夏商周三代时期,中国的龙文化通过游牧先民的迁徙,通过西域大地,辗转传播到中亚甚至西亚,古希腊人通过与中亚及西亚民族的接触而吸纳了龙文化。再晚阶段是匈奴自西域西迁把龙文化带往欧陆。《史记》明载匈奴为夏后氏苗裔,夏族正是以龙为图腾,且匈奴有龙城,并立有三龙祠,这说明匈奴也是崇拜龙的民族。商灭夏,夏后氏北迁蒙古大草原,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是完全有可能的。由于发展水平较高,夏后氏成为草原各部落的统治者,并把龙文化带到了漠北。匈奴经西域西迁又把龙文化引入欧洲大地。
令人惊喜的是,古代岩画调查者张平年,在巴里坤匈奴故地发现有一幅酷似龙图案的岩画,这是否能成为上述推论的一个佐证呢?此幅岩画位于兰州湾子遗址群东梁地段,画面中双龙从天而降,有布云降雨的图案,画面清晰、线条简单、龙形栩栩如生。龙腾图案在新疆岩画中是极其少见的,而在巴里坤也是首次发现,具有一定的科研和审美价值。图案创作在一块横卧的梯形石块上,首向东北,尾居西南,两条从天而降之龙刻在部落符号“丰”的两侧,两龙上端刻有许多“0”型环,似云雾居空之阵,云雾与双龙之间刻有无数星点,表示降雨之势,久久观之确有云雾聚集,风雨交加之感,亦或表达其他更加深刻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