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米尔 新冰山上的来客
2014-07-31魏家福
魏家福
高原上的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之东、昆仑山之西,这里是一片千峰万壑相隔的洁净世界。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帕米尔高原东部。西北与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与阿富汗接壤,南部与巴基斯坦相连,东南和东部与叶城、莎车县相连,北面与阿克陶县相连。地势大致呈西南高而东北低。县境内南有海拔8611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北有海拔7546米的世界“冰山之父”——慕什塔格峰。主要有塔什库尔干河等五条河流。地处高寒山区,属大陆型干旱性气候。这里有白雪皑皑的慕士塔格峰和秀丽多彩的卡拉库里湖。有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香宝宝墓、塔什库尔干去曷盘陀石头城遗址、高原建筑—公主堡、古驿站等。
塔吉克族素有“异秉”——欧罗巴人种,中国唯一的土著白种人,塔吉克语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宗教信仰为伊斯兰教的伊斯玛仪教派。还是古代塔什库尔干扼东西方之要冲,不少旅行家不惜尘满面、鬓如霜地到此盘桓:法显、慧生、马可·波罗、斯坦因;各种文化到此交融:古希腊文化、伊朗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多种宗教先后由此传入:袄教、摩尼教、佛教、伊斯兰教、当然也包括隶属什叶派的伊斯玛仪教派;诸种语言到此交错使用:印欧语系中的塞语、粟特语、吐火罗语、梵语,阿尔泰语系中的古突厥语、蒙古语、维吾尔语、柯尔克孜语,汉藏语系中国的羌语、吐蕃语、汉语……
比比热汗——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宁杰是塔县班迪尔派出所的所长。在他身上有两个传奇,第一是和塔吉克姑娘结婚生子。第二是带领警员,在帕米尔高原双手辛勤开垦,种出各种蔬菜。
宁杰是一位结实的中年汉子,白净的脸颊上带着一副秀气的眼镜。1977年出生那会儿,家乡还是衣食俱忧。7岁离开老家,哥哥把他带到石河子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1988年,哥哥调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稚嫩天真的宁杰才10岁,就屁颠屁颠地跟着哥哥上了高原。在塔县读小学,读完初中,由于家庭贫困就去了新疆交通警察学校念中专,学的财务管理专业。1996年他定向分配,回到塔县当交警,冷清荒僻的县城,交警才刚成立没几年。就这样,一干近10年,2007年去了距县城50公里的班迪尔乡,连同他这个派出所所长在内的全部警官共6人,掌管着近5千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大多数是荒无人烟的山岭。
2003年4月6日宁杰结婚了,妻子是塔吉克族姑娘,1980年生,汉名叫比比热汗。
谈起他们的婚姻,宁杰说:“那几乎是拿生命来换的”。他们从相恋到结婚颇为曲折。汉塔联姻至今在塔县都被视为神话,全县也仅有六对。而宁杰和太太比比热汗是塔县第一对汉塔联姻的年轻人,因为在此之前没有汉族和塔吉克族通婚的先例。
宁杰和太太比比热汗是在同一交警大队工作岗位上结识的,就像所有的年轻恋人一样,他们从互有好感开始,到嘘寒问暖,互相关心;再到“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尽管汉塔两个民族一直和睦相处,但是信仰有别,观念有别,生活有别。
故而,比比热汉很长一段时间,根本不敢往家里透露任何信息。
在塔县有两个现实处境,其一在塔县工作的汉族男青年找到合适的对象不易,因为外地的姑娘一般不愿意来到海拔3千多米的塔县;其二是塔县的娱乐活动非常少,几近于无。每到傍晚,更是街静人空。一对异族男女的恋情显得更为纯洁,如同帕米尔高原的雪山上空的雄鹰终世相爱,不为外界的喧嚣所扰。
终于在春暖花开的日子2003年4月6日这一天,他们如愿以偿结婚了,婚庆得到了一大批公安局战友们的响应,堪称大张旗鼓,喜鹊登枝。宁杰的父母、哥哥、老乡及朋友几乎全来了。
看热闹的人也不少,确实汉塔通婚是件大事,以前闻所未闻啊!现如今提起这段往事,宁杰还不胜唏嘘。
2006年的一天,选了一个吉日,带着比比热汉和儿子回娘家,前面是局领导,紧跟着一家三口,至今忆起,双方见面的场景依然动人,岳父岳母杀牛宰羊,大摆宴席。大人抱起未曾见过面的外孙,泪流满面。这个场面,就相当于在女方补办一次婚礼了。
如今,媳妇的塔吉克语,他能听懂百分之九十。他自己也能说百分之四五十。当然,比比热汉的汉语非常好。在这个特殊的家庭,经常是汉语和塔吉克语两种语言交错交流,所以他们的儿子宁清涛从小就能说两种语言。
菜农是这样炼成的
2007年,宁杰调往班迪尔派出所工作。
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人没有种菜的习惯。在班迪尔乡,买菜非常不方便,价格又高。他说:“班迪尔乡总共4个村,绝大部分都是塔吉克牧民。他们没有吃蔬菜的习惯,只能喝奶茶,奶茶里还有一点点维生素,但是非常少,这怎么行呢?长期不吃青菜,身体肯定受影响。”
于是,他想起了温室大棚种菜。
就这样,他那枯燥的生活重新燃起动力。白天走访,整理户籍,或者处理牧民纠纷。2007年宁杰所长在县公安局一间30平米左右的小平房里,为方便乡里的农牧民办理户口登记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除了派出所其他干警协调警务工作以外,他亲自驱车往返县与班迪尔乡140公里,走村串户为塔吉克牧民办理户口登记。
晚上翘首看星星之余,一个念头越来越强烈地浮现。为了让生活增添一抹绿色,为了让餐桌多几份营养,也为了让周边的牧民多几份企盼,他开始琢磨种菜。在平原大棚种菜且耗时耗力,何况高原,金钱成本的从何而来?同事们算了一笔风险账,都劝他打消这个念头:“算了吧!在高原从来没有人尝试过种菜!我们要换换口味,奢侈买点青菜,也就改善生活了。”
宁杰说:“就算我们能吃上菜,大多数牧民能吃上菜吗?还是要把大棚搞起来。如果搞好了,不仅自己可以改善生活,还可以带动牧民啊。再说,什么事情不去做,怎么知道就做不好做不了呢!”
于是,宁杰在班迪尔派出所的不远处,把温室大棚修建起来了。一个大棚十米宽,三十米长;还有一个6米乘15米的,为了降低成本,材料和钢丝都选择最便宜的。陆陆续续,萝卜、摆出、黄瓜、西红柿以及豇豆都种上了。
为了当好一个“菜农”,宁杰煞费苦心,一面买了书对照实验,一面请教家乡父老种菜的经验,后来又在大棚里种上了西瓜,高原的西瓜早晚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含糖量高,特别甜。原本从不种菜的塔吉克牧民看到之后,非常惊讶。蔬菜瓜果丰收不仅做到了给派出所生活上自给自足,而且也从未让过来拜访的塔吉克牧民空手回去。在宁杰看来,这还是利民惠民亲民的好做法。开始民族同志看的多,动手的少,现在也纷纷开始实践了,尝到甜头了,周边效仿了。你想想,两三块钱的菠菜种子,撒下去,可以吃一个夏天,多么便宜,桌上添了绿色,看着都可口!
“牧民们也喜欢上了蔬菜。现在就更好了,我只要定期给牧民送蔬菜种子就可以了,大部分牧民都在自家地里种上了蔬菜,我也定期去牧民家里指导。”宁杰还说,地区公安局政治部主任来到班迪尔乡,临走,握着他的手感慨道,你们在高原,苦了三代人,老中小都顾不上啊。
宁杰的母亲77岁高龄了,在喀什卧病不起;妻子生了孩子,母子都在喀什;老大在县里读寄宿制小学,他在塔县的乡里,硬是一头都顾不上。这些事宁杰深深地埋在心里跟谁都未曾说过,这就是我们帕米尔高原最可爱的人,这也是我们帕米尔高原“新冰山上的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