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昭通耕地的保护和开发利用

2014-07-30胡德波

云南农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昭通耕地土地

胡德波

(昭通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云南 昭通 657000)

1 耕地保护的意义

昭通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也是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级城市,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业和城市发展用地的刚性增长;人口的不断增长,凸显出来的人地矛盾;加之不注意环境保护造成的耕地污染、耕地流失,以及自然灾害造成的耕地流失,对昭通市的耕地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对保护粮食安全形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加大力度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耕地刻不容缓。

2 昭通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地域性分析

2.1 昭通的基本情况

昭通位于云、贵、川三省结合部,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97%。总人口560万,其中农业人口507万,占总人口的91%,为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市。2009年末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08亿元,粮食产量达到164.3万t,农民人均纯收入2445元;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和产业发展规模:玉米19.8万hm2,水稻3.4 万 hm2,马铃薯 16 万 hm2,蔬菜 7.88 万 hm2,苹果 1.63万 hm2,桑园 1.5万 hm2,魔芋 1.14万 hm2。

2.2 昭通的土壤构成情况

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貌及复杂多样的立体气候影响,昭通土壤种类繁多,共有8个土纲、14个土类、22个亚类、51个土属、113个土种及41个山地土壤。

2.3 耕地数量变化及耕地后备资源情况

2.3.1 现有耕地数量变化。昭通市2001年至2010年耕地总资源逐渐下降,2001年年初耕地总资源405695hm2,2010年耕地总资源减少到376125hm2,共减少29570hm2,而人口从2001年的501.89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574.24万人,人均耕地则从2001年的人均807.1m2(1.21亩)减少到2010年的人均耕地653.7m2(0.98亩),十年人均减少153.4m2(0.23亩),人均占有耕地远低于云南省人均920.5m2(1.38亩)的平均水平,耕地形势不容乐观。

2.3.2 耕地后备资源情况。从调查情况看,昭通市可开垦的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滩涂、其他地只有4.67万hm2余。而未开垦的土地中,主要为未利用的荒草地和滩涂,但荒草地由于水利设施条件的限制和开垦后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部分荒草地难以开垦成耕地,而可开垦的滩涂,基本上在水库和河流的洪水位以下,为了防洪需要,也只能开垦一小部分。总体来说,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4 耕地质量变化

2.4.1 利用效益。2001年至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逐年增加,2001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75335hm2增加到2010年的496116hm2;粮食总产从2001年的1303456t增加到2010年1759368t;亩产从2001年的182.8kg增加到2010年的236.4kg;从肥料投入看2001年每千克肥料产粮11.7kg,2010年每千克肥料产粮10.16kg,最低的是2005年每千克肥料产粮只有9.25kg。10年粮食单产和肥料投入反映出耕地的利用效益不高。

2.4.2 耕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农业总产值是反映一个地方或一个区域耕地利用后的经济效益,2001年至2010年全市耕地亩产值从461.27元增加到943.13元,按2001年的不变价计算,实际亩产值只有424.7元,反映出耕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不高甚至有下降的趋势。

2.4.3 耕地面源污染。

1)化肥的污染。一是施用化肥养分结构配比不合理,目前氮、磷、钾肥施用比例平均为 1∶0.24∶0.18。习惯施肥上仍以重氮磷轻钾肥为主,少施或不施微量元素肥料,没有因土因作物施肥,肥料养分利用率低,当季肥料养分利用率一般仅15%~25%,常此以来致使土壤养分不平衡加剧。二是施用化肥品种结构不合理,目前仍以施用尿素、普钙、钙镁磷肥、氯化钾、硫酸钾等单质化肥为主,较好的肥料品种有机无机复混肥和复合肥料施用仍占少部分。三是有机肥投入不足,20世纪80年代平均亩投入有机肥1000~1500kg,而现在平均亩投入量不足500 kg。四是化学肥料的使用逐年增加,2001年至2010年每年的化肥(按折纯法计)使用量从95065t上升到131229t,化肥亩用量从15.62kg上升到23.26 kg,平均每年增加0.8kg。化肥不合理施用和逐年增加施用量,造成土壤板结,破坏土壤理化性状,导致土壤质量下降。

2)农药的污染。2001年至2010年全市农药使用量从989t上升到1351t,亩用量从0.16kg上升到0.24kg。现在无论是生产水果蔬菜,还是粮食油料,很少能离开农药。且农药的使用量逐年增加,残留在土壤和空气中的农药逐渐增大,不但对土壤形成污染,而且对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也会形成危害,最后造成土壤质量下降。

3)地膜的污染。2001年至2010年全市地膜的使用量从4150t上升至4906t,面积从79131hm2上升到80821hm2,地膜亩用量从3.5kg上升到4.9kg,地膜的推广使用,较大地提高了农业产量,同时由于地膜无法回收,废膜无人收购或收购价格太低,在土壤中留下不少废膜无法腐烂,影响土壤水、肥、气、热的良性循环,从而降低耕地质量。

4)现代垃圾的污染。现在的耕地里,随处都可以见到一些塑料袋、玻璃瓶、医疗垃圾、煤渣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一部分是随农家肥进入耕地,另一部分是随大风或雨水进入耕地,天长日久,便会对耕地形成污染。

2.4.4 耕地物理变化。

1)耕地土层厚度的变化。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耕层厚度大于20cm占14%,13~20cm占69.4%,小于13cm占16.6%。目前根据昭阳区和镇雄县的调查情况看:耕层厚度大于20cm占13.7%,13~20cm占52.3%,小于13cm占24%。耕层厚度的变化主要是水土流失和耕作方式所产生的。

2)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昭通市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2001年至2010年耕地旱涝保收面积从42350hm2上升到55100hm2,旱涝保收指数从10.4%上升到14.6%,总体反映昭通市农田水利化程度还很低,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很差。

3)十年耕地地力变化。从数据分析看,总体一、二级地减少,三、四级地增加,耕地质量有下降趋势。

3 昭通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昭通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的优势

一是昭通目前城市化率还很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有时间和空间进行规划。昭通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21%,比全国45%低24个百分点,虽然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需求量较大,但是可以在现在加以认真规划,并借鉴耕地保护做得很好的城市发展经验,认真做好规划,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二是工业不是很发达,工业污染还不是很严重,只要现在加以治理,还为时未晚。三是有一定的土地储备。根据昭通市第二次土壤普查,可开垦的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滩涂、其他地有4.67万hm2余。还是有一定的可利用土地储备资源,只要加大耕地质量建设的力度,这部分地是可利用的。四是耕地开发利用潜力大。一方面38.6万hm2常用耕地中,高产地只有12.6万hm2,还有26万hm2地属于中低产田地,只要加大改造力度,耕地增产增收空间还较大。另一方面,土地规模化经营才起步,产业发展很滞后,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土地的产出率还有较大提高空间。

3.2 昭通耕地保护和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盲目追求经济发展,轻可持续发展。

二是规划滞后,导致重复建设和浪费土地资源的现象严重。

从表1可以看出,昭通的房屋利用效益比较低,在中心城市的建筑规模还远远达不到城市的发展要求;从以上情况看出,农村每人所占房屋比例过大,造成的浪费较多。另外,农村许多基础设施建设,比如道路、房屋、工厂、开发区建了又建或者建了就一直闲置,不能发挥效益和使用的现象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很多建设起来的工厂或企业,在规划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和对环境污染的评估,生产或开工运行起来,排污不达标,为追求经济的相对增长,不但不关闭这些污染企业或工厂,相反听之任之,导致的结果就是排放的污水、废气、废渣直接进入田地,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有的甚至无法生产种植,生态恶化。

表1 全市市、县中心城市房屋建筑情况(对100户相连房屋调查)

三是规模化、集约型发展滞后。昭通市目前上33.33~66.67hm2(500~1000亩)土地流转规模种植的还没有,6.67~20hm2(100~300 亩)规模种植的只有5家。虽然有涉农企业16家,但能实现原料自给、基地规模能带动农民、满足生产需要的,也只有1~2家,大部分农村土地都还停留在各自生产、各自销售的生产境地,从而导致农村土地生产成本较高,土地产出率低。

四是基础设施差,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好现有耕地资源。一方面昭通目前的水利化率只有34.7%,高产稳产农田不到二百万亩,在每年的农业生产中,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态势依然严重。比如在2011年百年不遇的春夏秋连旱自然灾害面前,有灌溉条件的土地,农作物获得了丰收,反之,则遭到了大幅度的减产。另一方面,昭通市山高坡陡,农业科技措施的推广,在条件好的地方,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增产效果明显,然而在偏远的农村,由于科技措施推广不到位,种植水平还停留在原始水平,导致大量土地种植农作物产量低。在坝区的耕地亩产量有的可以达到吨粮,而在山区有的200kg都难以达到。据统计,2010年,昭通的粮食总产量168万t,耕地总面积38.6万hm2,平均亩产量290kg。

五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宣传不到位,地方政府没有相应配套的措施,同时由于地方经济保护主义,导致在实行过程中,许多政策落实不到位。

4 建议和措施

4.1 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珍惜土地的忧患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耕地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意义,形成珍惜土地,保护耕地,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推广宣传,牢固树立资源忧患意识,认清耕地资源的严峻形式,从而让每一级组织、每一个公民都清楚的认识到,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土地制度不动摇,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切实改变重经济发展,忽视耕地保护的片面认识。三是通过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增强公民的法制意识。耕地保护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其基础是提高农民对耕地保护的认识,明白自己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4.2 强化政策的执行力度,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

要重点坚持:一是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要结合实际,坚决做到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标志牌、建立地方耕地红线底线,对所需占用的土地严格审批、环境评估,使用督促。二是占补平衡制度。田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是严格保护耕地的法定内容。从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在强调总量平衡时注意强调生态平衡,甚至将生态问题作为耕地总量平衡理念的一部分,赋予耕地总量平衡理念以新的内涵,做到两个平衡一起抓。三是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奖惩制度。通过完善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地方政府建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将耕地保护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政府领导政绩的一个重要内容。四是加强城市建设和其他建设的规划,做到规范、合格、科学的规划。任何建设规划必须先行,规划必须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规划的好坏直接影响对耕地或土地的利用效率。五是必须宣传利用好土地流转政策,切实推进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模式,减少耕地的生产成本,提高土地的产出率。

4.3 建立用地听证制度和引入社会监督、司法机制

应将土地利用规划内容,特别是土地用途管理内容以各种方式向社会公布,让公众按规划用途,自觉合理利用土地。在此基础上,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执法监督部门、新闻单位、社会团体、城乡居民建立定期联系和监督网络,让社会共同监督耕地保护的实施情况。同时,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执法和监督查处制度,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耕地保护法规的行为,严厉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以言代法、以权代法的违法行为,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对破坏耕地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

4.4 建立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系统

加强耕地保护信息系统建设,提高耕地保护的技术支撑能力。完善土地变更登记,及时汇总,及时输入,这是信息库更新的重要来源;建立合理的观察网,进行定期观察或定点固定观察;建立自上而下校核和自下而上反馈的信息传输体系,以便不断获取和检验信息。同时,应充分应用现代遥感等高新技术,建立耕地保护预警系统,及时监测耕地变更状况,尤其是城市周围的耕地利用情况,为耕地保护和执法检查提供科学依据。

4.5 重视“农转非”土地表土和农业科技措施的利用

应建立“农转非”土地表土再利用制度。这项工作可以结合耕地占补平衡,作为土地复垦和土地整理的一项内容。至少要将表层20cm的土地土壤取出再利用,在生态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对劣土地等地进行土壤改良。暂时没有条件利用的,可以在城市小区中堆积成假山储存起来,上面搞绿化,不能废弃,更不能做建材原料用。表土再利用费用列入用地单位建设预算,政府可以设立专门基金,用于鼓励表土的再利用。针对昭通土地后备资源开发的现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整理和复垦的力度,特别是加强重点区县基本农田整理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通过加大科技措施的推广力度,提高耕地的产出率。要利用现在很好的惠农政策,切实抓好中低产田地改造,要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真正做到科学施肥,减少面源污染,改良土壤;加大有机肥料的施用,有效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要切实推广增产性、实用性较好的科技增产措施。从而提高土地质量,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提高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4.6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止耕地质量的进一步恶化

城镇建设应尽量减少占用自然条件好、适宜发展农业的耕地资源,必须切实集约利用城市建设用地,以减缓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压力。耕地保护既要保护耕地的资源本身,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城镇、能源、交通、水利建设、乡镇企业发展、旅游资源开发等各项建设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所有建设项目可行性论证必须作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并通过环保部门审查。农业生产发展、各类农业综合开发和基地建设要与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加强生态退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宜农荒地的管理,制定规范性的审批办法,确保新垦耕地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重点整治耕地生态环境和改造中低产田地,提高耕地质量。对于灌溉条件好、坡度平缓的优质耕地,需进一步规范农村工业的发展,加强对耕地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治理。此外,还应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对水利设施、高稳产农田建设力度,减少灾害对耕地产出率的影响,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和质量。

[1]颜玉华.“耕地红线”与“粮食安全生命线”[J].公民与法制,2011(3):1-2.

[2]杨丽梅,顾炯,尹宏祯,等.城市化、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J].农村经济,2011(5):1-2.

[3]孙颖,周进生,马安胜.耕地保护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0):1-3.

[4]李明秋,姜英.典型国家和地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J].生产力研究,2011(4):1-4.

[5]黎炜,陈龙乾,周天建.我国城市化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及对策[J].广东土地科学,2011(6):2.

[6]张新民.应对气候变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经济导刊,2011(3):5-6.

[7]杨慧.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7):2-5.

[8]姜岩.浅析耕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法[J].神州财贸与经管.

[9]卢新海,黄善.我国耕地保护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10,24(3).

[10]赵海波,关欣,谭晓.城镇化建设与耕地保护[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30(4):434-437.

[11]李岳云.工业化、城市化与粮食安全[J].现代经济探讨,2007(1):27-30.

[12]宋戈,吴次芳,王杨.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关系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6(I):64-67.

[13]归秀娥.我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导刊,2008(7):102-103.

[14]王万茂,严金明.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M].北京:中国大地出版社,1996.

[15]王家梁.农地保护利用与土地使用管制[J].中国土地科学,1998(6):1-5.

猜你喜欢

昭通耕地土地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我爱这土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耕地时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文学自觉与当代文学发展趋势——从昭通作家群说开去
小地方文学史的可能与向度——冉隆中和《昭通文学三十年》
值得书写的昭通文学实绩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