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痛风病30例临床观察
2014-07-30李毛才让
李毛才让(大)
(北京藏医院,北京 100029)
藏医认为痛风病是由于人们长期饮食不节,缺乏运动使体内“隆查”(气血)紊乱,从而阻塞脉道,影响人的正常生理代谢的一种疾病。近年来我们采用藏西医结合方法治疗90例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治疗观察的90例病人均为我院门诊患者,符合藏医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原理所指出的三大因素失调,导致人体“隆查”紊乱,营卫不固,正不胜邪,“隆查”凝滞,从而阻塞脉道引起的痛风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3组,即藏西药结合组(治疗组),西药组,藏药组。3组患者年龄最大56岁,最小19岁,病程最长达5年,最短半年。
1.1 诊断标准:根据临床经验临床上一般分为:1)隆、赤巴、血型三合并(相当于急性期)以下简称“急性期”;2)隆、培根型二合并(相当于慢性期)以下简称“慢性期”两种类型。此次临床观察中选用慢性期患者进行研究。
慢性痛风病开始几次发病通常只累及一个关节,一般只持续数日,后则可同时或相继侵犯多个关节,若未治疗可持续数周。最后局部症状和体征消退,关节功能恢复。无症状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愈来愈短,出现肛口坠感,疼痛肿胀加重,如果不进行治疗,每年会发作数次,出现慢性关节症状,功能障碍则形成拘挛或跛跷,并发生永久性破坏性关节畸形,手足关节经常活动受限。在少数病例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关节亦可受累。
1.2 辅助检查:普通常规检查:血、尿,肝功、肾功、血脂等检查;免疫学检查: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IgM,ANA+ENA7项等;专项检查:血尿酸(在肾功能中),24h尿尿酸检查,24h肌酐清除率,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等。
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出现症候的不同,以辨证用药为主,慢性期以温肾利水、祛风除湿、舒经通络为主。
藏西医组30例患者采用藏药十五味乳鹏丸,早上口服1克;十八味欧曲丸,中午口服3粒;十味诃子丸,下午口服1克;二十五味驴血丸,晚上口服3粒,疗程7~15天。同时加服口服秋水仙碱,每次2.5mg每日1次口服;西乐葆每日1次口服。
西药治疗组30例患者口服:⑴口服秋水仙碱,首次1mg,以后1 次/h,0.5mg/次,直至症状缓解,或发生胃肠道反应,或达最大量6mg/日为止。第2天开始0.5mg/次,2-3/次,维持数日后停药。⑵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NSAIDs):西乐葆每日1次口服。
藏药组30例患者采用藏药十五味乳鹏丸,早上口服1g;十八味欧曲丸,中午口服3粒;十味诃子丸,下午口服1g;二十五味驴血丸,晚上口服3粒,疗程7~15天。
3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疼痛消失,肿胀消失,无发热、发红,1个年内无发作,脉象、尿象恢复正常,关节功能不受限;好转:疼痛减轻,肿胀明显缩小,有发热但不发红,脉象、尿象没有完全恢复正常、关节功能轻微受限、3个月内仍有发作但不严重;无效:症状无缓解。
4 治疗结果
藏西药组30例患者中治愈21例(70%);好转8例(26.6%);无效1 例(3.3%)。总有效率96.6%。
详见表1。
表1 3组疗效对比
通过统计学处理(X检验),P <0.01,表示藏西药结合组比西药组、藏药组的治愈、好转及总有效率都有明显差异。
5 讨论
传统扎乃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痛风。西医认为是尿酸过量生产或尿酸排泄不充分引起的尿酸堆积造成的,尿酸结晶堆积在软骨,软组织,肾脏以及关节处。在关节处的沉积会造成剧烈的疼痛。藏医学理论认为,痛风病是由于饮食失节过度饮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过度饮酒或辛辣刺激性食物,尤其是白天饭后睡觉过长,长期缺乏必要的运动,或突然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体内三大因素(隆、赤巴、培根)失调,导致人体“隆查”紊乱,营卫不固,正不胜邪,“隆查”凝滞,从而阻塞脉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致本病。藏医认为通过合理的饮食和药物的调节,大多数病人能够恢复健康,过正常人的生活不复发。对晚期病人和重病人进行综合治疗,也能改善关节功能,控制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对肾脏、心脏和其他器官及关节的进一步侵害。通过本次临床疗效观察,验证了藏西医结合治疗痛风病有很好的疗效,毒副作用小。
[1]宇妥·元丹贡布.四部医典[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藏文版1982.
[2]宇妥·元丹贡布著,毛继祖等译.四部医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汉文版198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药品标准·藏药[S].1995.
[4]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风湿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格尔·格桑扎西.实用藏药名库[M].西宁:青海民族出版社,1999.
[6]吴焕才,等.常用藏成药诠释[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