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二轮复习中关注“学情”的重要性
2014-07-30张圣
张圣
一般情况下,江苏省高考要根据《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来组织教学。特别是语文高考复习进入第二轮复习阶段,老师通常会把这个阶段的学习重点定义为“查漏补缺、重点突破”,这本是一个非常正确的战略决策,但是在实践中,却往往变成了老师在拼命地研究考纲,分析高考真题或是最新模考题,然后想当然地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东西教给学生,却大大忽略了对学生主体的潜心研究、仔细分析,从而南辕北辙。所以,我认为这一阶段复习备考时,要回归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去分析“漏缺”,注重对“学情”的关注。学情,既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情况分析,也包括学生的学习状态的情况分析。在这个复习阶段显得尤为重要,决不可本末倒置。因为,最后高考的语文成绩还是要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要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在二轮复习中教师关注“学情”,就是要调动学生复习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做到因“情”施教,重点突出,归纳整理出每个学生的“易错点”,实施真正的有效复习。
首先,我们无论在怎样情景的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教学,都应该是教学设计的主方向。高三语文复习课也不例外。尤其进入到了二轮复习阶段,学生的整体知识体系构建已经大体形成,这时我们老师需要做的,不仅是研究每个学生,细致到分析出自己所教的每个学生在建构知识体系中还存在哪方面的不足,还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饱满,状态是否投入。作为学生,每个个体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个体差异,只有老师把这个个体的差异发现了,并能够用恰当的方法解决了,才能够让学生在未来的高考中真正受益。与此同时,在二轮复习中,高考的压力与日俱增,学生是否对教学模式产生厌倦、课堂热情是否存在,也是此时老师必须密切关注的。特别指出的是,如果在这一阶段的复习中,老师不注重教学方法的调整,教学内容的翻新,很容易变成对一轮知识的“炒冷饭”,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状态也必然会急剧下降。所以,二轮复习的备课,需要的是“备学生”——备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从教师的个人经验出发,认为哪个重要教哪个,哪个不重要就省略,老师认为重要的东西并不代表对于每个学生个体都是关键点。要因人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例如,有的学生现代文阅读中小说类探究类题型得分不高,有的学生作文得分不高,有的学生诗歌鉴赏得分不高,有的学生古文阅读得分不高。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学生,设置每堂课的教学内容。
其次,从研究学生个体的差异中找到教学的重难点。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中的重难点,个性的问题要远远大于共性的问题,学生的个体知识差异相比一轮复习要显著得多,问题解决的需要也迫切得多。从学生的模拟演练中找到问题,才是二轮复习中真正的“重难点”。比如诗歌鉴赏类题目,在第一轮复习中,学生对诗歌形象、语言、手法、感情态度或主旨观点,应该是心里有数的,但是有的学生对形象分析依然缺少方法,有的学生对诗歌语言的解读还是不够透彻……整个一轮复习下来,学生对整块知识下各个分支知识点的掌握的差异性会越加明显,这些恰恰是二轮复习最需要解决和提高的,也是老师最应该花功夫解决的。如何让每个学生在高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最基本的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在构建知识体系中没有“盲点”。这里的“每一个”非常关键,它不是从考纲或者考试说明中可以解读出来的,也不是教师对高考模拟题的研究中总结出来的,而恰恰是在学生反复演练中暴露出来的,当问题暴露出来后,老师需要做的就是进行整理和归类——归知识类、归学生类。归出的类,就是我们教学的重点。
第三,对归类得出的共性问题和多数学生所犯的错误,老师要开动脑筋,重新探求更恰当、更有效的教学方式,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传授给学生。教有法,而无定法。为什么这里要强调“开动脑筋、重新探求”呢?因为原先的方法是失败的,而“炒冷饭”必须要有新火候、新技术,甚至还需新佐料——总之,要用崭新的东西重新刺激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消化吸收。比如班级学生的古文翻译不理想,老师就得分析是实词落实不到位,还是一遇到特殊句式的翻译错的就比较多,还是缺乏语境意识,或者还是由于文化常识、文学背景的缺失造成的……如果你就简单地把古文翻译的方法再讲一遍,显然是不行的。就算你每天布置一篇古文题目疯狂地做,收效估计也甚微。此时,你就需要让实词、虚词掌握差的学生做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小卡片,让特殊句式掌握差的学生每天做一些句式归纳,让古文常识缺失的学生每日能分享几个文化常识,也可以通过做短小而趣味性、故事性强的小短文来加强训练……形式花样多一些,实用、针对性强一些,效果一定出乎你的想象。共性的问题可以统一讲,统一练,但要注重形式新颖、方法多变以消除审美疲劳。而一个学生多次出现的个性问题,那就需要通过对该同学的个别辅导去解决了。这样做,既不消耗高三冲刺阶段宝贵的课堂时间,又能够解决该学生的知识点薄弱问题。只有如此双管齐下,高三的二轮复习教学,才真正有效。
总之,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着更大的个体差异性,老师只有密切关注“学情”,掌握“学情”,才能对症下药,让学生在紧张的语文高考冲刺复习中“事半功倍”。从学生主体出发,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难点,教师要归纳学生易错点,并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在二轮复习中让学生形成解题能力,让学生扫除“知识盲点”,在愉快中实施教学,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有效复习的目的,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江苏省苏州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