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共同富裕之路径的思考

2014-07-29贺佃奎

南方农村 2014年4期
关键词:云浮市共同富裕

贺佃奎

摘 要:乡贤理事会是实现农村由先富带动后富的重要组织形式,乡贤发挥作用的机理仍然符合人性的需要,符合市场交换的基本规则,即社会以一种荣誉尊崇地位换得乡贤的经济及智力的支持和付出。为更好地发挥乡贤的作用,建立乡贤荣誉礼遇制度很有必要。

关键词:乡贤理事会;市场交换;共同富裕;云浮市

中图分类号:F327.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4-0057-03

改革开放以来,中共领导人提出了共同富裕的战略,邓小平说:“我们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带动和帮助落后的地区,先进地区帮助落后地区是一个义务[1]。”甚至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但是,在实际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是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怎么样让先富的人带动后富的人,从而实现共同富裕才是真正需要不断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实现共同富裕的双赢路径

实现共同富裕,有以下路径:一是经济发展路径,部分先富的地区,通过企业梯级的不断浪潮般的推动,富裕地区带动贫穷地区的发展,这是亚当斯密之所谓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这一条正在各地得到实现和正在实现;第二是国家强制路径,即国家通过财政转移与税收的强制措施,强行从先富地区征收更多的税收(国税)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转移到后富地区,直接扶贫;通过向富人征高额个人所得税的方式,强制实现先富带动后富;第三是富人自愿慈善扶贫。这种方式又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富人无条件无名的的慈善,即富人捐款捐物,不留名,仅出于救助的目的,无论从人性的角度还是市场交易的基本规则来看,此种方式因不能使双方同时得其所需而不能持久;另一类是有条件的慈善,即富人公开举办慈善事业,并获得社会公众的公开赞誉和政府的各种礼遇,而这种礼遇又成为富人进一步慈善、助贫、带动共同富裕的动力或原因,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在这一互动中,贫与富各得了他们想得到的东西,较贫的地区或人得到了财富,先富裕的人得到了良好的声名,获得了物质满足后所最需要的东西——荣誉,从而实现了贫与富的双赢,因而,此类型是可持续的人际互动方式。近年来在云浮市发展起来的乡贤理事会,实践着先富带动后富的战略,很好地实现了这种双赢。

从2011-2012年,云浮市政府将农村自发的乡贤松散组织加以规范,动员本地农村成立乡贤理事会,并采取多种方式发挥乡贤在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实现农村的共同富裕。到目前为止,共有1337个各级乡贤理事会,纳入三级理事会的人数多达1.4万人,其中选聘104名外出经济能人回乡挂任村官或镇官。共获得公益捐款1.25亿元。办理助困、助学、助医等好事实事3370件,支持成立镇级教学协会18个,资助贫困生上大学372人,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1798个[2],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扶贫事业,直接解决了一部分人的贫困和老有所养的问题,带动了后富的人走向富裕,如云安县富林镇马塘村委大坪一村,其乡贤理事会中的一些人经营石材产业,通过多年的传帮带,石材产业成为本村的村民的主导产业,目前村中外出的300人中有220多人从事石材加工、销售等业,有32户开设有厂房和门店,这实际上为后富的人找到了致富的路径。类似的情况还如罗定市兴起的企业+农户+乡贤理事会农村发展模式,这里不再赘述。

二、乡贤奉献社会之动因的经济学考查

那么乡贤为什么要自愿地拿出钱物,拿出自己的智慧为农村做贡献呢?研究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也是让乡贤这一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造福群众的前提条件。

乡贤为家乡做贡献,不拿一分钱,首先的原因就是他们内在的善良之心,看到家乡不少人的和自己的差距,于是感同身受,想为家乡出点力,献一份爱心,带动家乡并不富裕的人走共同富裕之路,这是无可置疑的。但也不可否认,乡贤为家乡做贡献,与人性中尊重感或叫荣誉感的要求之满足有更大的、更主要的关系。不明白这一点,就是对人性的把握肤浅,对强大的市场规律的有意忽视。

卡耐基曾说过,人的需要中有一种强烈的需要就是“渴望伟大”[3],人们内心里都希望被他人重视、肯定,希望获得荣誉和好名声,希望自己的事迹被人颂扬、达到名声远扬甚至流芳千古。这是一般人亘古不变的心理需求。当然要实现这一需求是有成本的,那就是对社会对他人做了好事或做了巨大的贡献。从经济角度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交换关系,建立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的交换关系,甚至是等价交换关系。社会生活中时时刻刻存在着交换,布劳说:“不仅在市场关系中而且在友谊中,甚至在爱情中,以及在这些以亲密性形式出现的多种社会关系中,邻居们交换恩惠,儿童们交换玩具,通事们交换帮助,熟人们交换礼貌,政治家们交换让步,讨论者们交换观点,家庭主妇们交换烹饪诀窍[4]。”问题不在于交换什么,而在于怎么样使社会必须的交换关系变为富有积极意义的良性互动关系,实现整个社会的共赢、共富及和谐。

云浮市首创的乡贤理事会组织,其实就是搭个平台,让一些能人发挥作用,对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其机理实是一种交换,即社会以一种荣誉尊崇地位换得乡贤的经济及智力的支持和付出。如罗定市出台了《中共罗定市委、罗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门办学捐资助学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对捐资助学团体和个人的奖励办法,给捐资助学的外出乡贤团体和个人授予“捐资助学先进单位”、“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等称号,聘任为受赠学校的“名誉校长”,并在《罗定市教育志》留名等奖励;通过电台、电视台、报刊和公众信息网等媒体及时报道乡贤奉献社会的事迹。此外,在乡贤参与的各项事业建设上推行“命名制”,如“柏林街”、“国生大桥”等。为了更好地提高乡贤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的作用,云浮市主动为乡贤提供一些职位——“官位”,提高其荣显感。比如罗定市制定了《关于全面推行从外出人员中选拨优秀人才挂聘作农村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季顾问的实施意见》,把乡贤吸收到镇村领导班子中,外挂村官、镇长顾问不占班子职数和编制。目前,全市共聘用外挂村官407名,担任村支部副书记的189名,镇长顾问108名,来源包括有企业、政界、科研教育界等成功人士。借助乡贤理事会这个平台,困难群众得到了援助,政府减轻了不少负担,部分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如朗塘镇都近村外出经商党员陈林,担任村支部副书记后,慷慨解囊捐出10多万元扶持特困党员群众,还投资1200多万元在家乡办电子厂,解决了500多名党员群众的就业出路问题。

三、“绅士”称号的授予是尊重乡贤、激励乡贤更好奉献故土的良好方式

乡贤通过奉献社会,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声名远播。乡贤理事会更像是一种先富带动后富的社会组织形式。人们渴望荣誉和名誉,满足这种要求给予人们恰当的名誉荣誉形式,以促使人们更好地奉献而获取之,这就显得很重要。目前政府给予乡贤的名誉荣誉称号多为“捐资助学先进个人”、“尊师重教先进个人”、“优秀理事长”等,有时还给予一些官职,如“村支部副书记”、“镇长顾问”、“自然村乡贤理事会会长”(实际上是自然村村长),这些荣誉一部分带有计划经济色彩,如“先进xx”,另一部分带有官本位色彩,其价值导向与现代价值观未必完全合拍,其对乡贤个人心理需求的满足之效果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那么授予乡贤什么样的称号比较好呢?结合中国文化的要求,我们认为这种称号应该既符合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又符合时代潮流,能满足杰出乡贤的心理需求,引领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同时,又不再落入俗套和官本位文化的陈旧理念框架中。建议采用“绅士”这个荣誉称号。绅士,在英语里是“gentleman”最初是指来自优越家庭的男士,后发展为对心地善良,举止优雅的男士的称呼,中国文化也推崇这样的品格“温文尔雅,然后君子”,在中世纪英国,“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当时称为“gentleman”(绅士)。在中国历史上,绅士是指退职居家,在地方上有声望的人,亦称为士绅。仕绅一词是指地方乡里上的有钱有文化有社会地位的人。由于中国传统的绅士,与英国传统的绅士在社会及文化上有其类似的重要地位,因此近代此一概念传入时便以此把绅士作为“gentry”的翻译。此概念既代表的是一种的独特的有地位的阶层,也是一种贤达的象征,用此一概念称谓当前的乡贤,可谓很贴切:符合其阶层定位,与历史有传承关系,而其文雅礼貌的含义也是社会所尊崇的价值理念和行为,是传统与现代文化所共欣赏和向往往的理念和品质。故授予这一尊崇称号于乡贤是完全合理的,能极大的增强乡贤的荣誉感,且无须任何公共财政支出。同时,为了鼓励乡贤绅士对社会更好地作贡献,可以根据乡贤贡献的大小设立不同等级的绅士称号,如“慈善绅士”、“益民绅士”、“普惠绅士”、“济众绅士”、“泽世绅士”,并规定不同的礼遇标准,如某种类型的绅士到来,政府不同等级的领导人礼节性热情接待(仅为礼仪待遇,并无公款吃喝之费),并赋予他们一定的参政话语权,如在地方性法规或政府文件中明文规定:涉及民生的重要决策做出之前,应当听取乡贤绅士的意见。这样,乡贤既获得了荣誉,获得极大的受尊重感,又避免了官本位的陈旧价值导向,使乡贤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党的从部分富裕到共同富裕的战略。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2]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1:18.

[3][美]彼德·布劳.孙非,张黎勤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

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104.

(责任编辑:熊 飞)

猜你喜欢

云浮市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传递企业力量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以法治力量保障共同富裕
云浮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
云浮市老促会
云浮市老促会
云浮市柑橘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