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当课堂“木乃伊”

2014-07-28陈夏双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2014年5期
关键词:木乃伊德育课中职

陈夏双

摘要:针对目前中职德育课所面临的困境, 我认为应运用行动导向法来激活课堂, 发挥最佳教学效能。本文结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此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加以实践,并总结了运用此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效果。

关键词:行动导向法;中职;德育课

中职德育课是中职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在德育课程教学实际中,仍以讲授法、说教式为主,教师“一言堂”、学生厌学等现象比较普遍,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标。面对这样的困境, 寻求有效办法来挖掘德育课的实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当前德育学科建构的当务之急。

一、行动导向法是解决中职德育课教学困境的有效方法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行动导向教学法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在教学中重视“案例”教学,重视“项目”教学,重视“解决实际问题”及“自我管理式的学习”。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突出“我听到的,我会忘记”;“我看到的,我会了解”;“我做过的,我会记住”的思想。

2、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

由于行动导向的教学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3、注重教学评价的开放性

从行动导向法本身的特点中可以看出它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学前提, 实践以学生主动探究为主的教学过程, 注重书本知识内化, 对构建中职德育课的和谐教学模式极富借鉴意义。

二、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德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等。下面以《职业道德与法律》一书中第二单元第四课《遵守职业道德是从业之本》为例,谈谈行动导向法在中职德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为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而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独立探求解决问题途径与方法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在导入新课时就运用“情境教学法”,在上课开始时打出为雅安祈福的字样,指出:“雅安这个地方因为一场地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们说天灾无情,人有情,在地震之后出现了很多感人的事迹,同学们你们能不能说一说在地震之后哪些事迹特别令你感动吗?”在学生述说完之后教师指出:“大家说的这些事迹也特别令老师感动,但是在这么多事迹中,老师特别注意到了这个情景(播放视频-----最美地震教师高玉华),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她让我想到了另一个人(展示范跑跑图片),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同样是老师,他们的行为迥然不同?你如何评价他俩的行为?”此环节运用生动、真实的视频资源和图片资源,渲染了气氛,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在创设情境中启发了学生思维。同时案例的选取比较新颖(上本课内容时刚好是雅安地震发生后的第三天),贴合社会热点,体现了德育课教学的时效性。

“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案例分析和研究,达到为今后职业作准备的目的。在分析过程中,学习者自己提出问题,并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手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讲授“职业道德的意义”这个知识点时,我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展示虐童案和最美教师张丽莉的例子,让学生感受职业道德建设对于个人、企业和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法”是一种主体性教学组织形式,它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而“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上一活动中学生对现实案例有了真切的感受,这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案例中“教师”两种迥然不同的行为给他们自己、他人和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结合学生的讨论,教师顺势指出:“既然遵守职业道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做个遵守职业道德人呢?在实际生活中该如何遵守呢?”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对照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完成“职业道德自评表”---说一说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师,现在的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准备?

通过小组合作法和任务驱动法,让组内的几个成员充分发表意见,通过协商和共享,相互补充,可以从同伴那里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其他途径,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行动导向法在德育课教学中产生的效果

1.行动导向法提升了学生情感的投入和对语言的运用能力,从做中学,使他们对知识更有体会,学习效率提高。“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情境中能很快地输出。

2.行动导向法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教师的主导角色转换为帮助者提供建议者及观察者,传统的“保姆式”教育为自主行动所取代,学生获得了信任,变得更自信,更具创新能力。

3.行动导向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在行动中学生逐步意识到团体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也学会了互相帮助,取长补短,这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大有益处。

總之, 借鉴行动导向法来实施教学, 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为行动而学习”, 其手段和途径是“通过行动来学习”。首先, 它摒弃了学科体系的束缚, 注重学习成果的生活价值,突出了教学目标和社会价值的和谐、学科与专业的和谐、知识和能力的和谐。其次, 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让学生在解决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充分享受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成就和乐趣, 最终成就的是教与学的双赢、师与生的融洽。

参考文献:

[1]唐成棉.浅议行为导向教学与模块教学的整合[J];教育与职业;2006年29期

[2]张皓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5年29期

猜你喜欢

木乃伊德育课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木乃伊做CT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新时期中职德育课有效教学途径探索
阿汤哥《新木乃伊》开启“黑暗宇宙”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评价方式探究
浅谈微课在中职德育课中的应用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