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

2014-07-28李海生李春青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科研管理高等学校互联网

李海生++李春青

摘要:科研是高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具体体现,高校科研管理对促进科研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该文分析目前高校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化平台优化科研管理促进高校科研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科研管理;互联网;信息化;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8-4352-0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的影响日益深远,正快速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在教育行业中,教育信息化建设普遍经历了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主要是教育网络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阶段则是教育应用系统的开发扩展及教育内容的共享和交流。对于我国高校,随着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和发展成熟,各个高校基本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络体系,为高校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环境。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教学、促进科技发展和产业化的使命,集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三位一体化的功能。科研是高校三位一体化功能的关键环节,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成果应用效益,不仅起到直接推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而且促进高校三位一体化功能之间的良性循环。[2]在互联网环境下,应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优势,解决高校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促进高校科研不断发展。

1 高校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科研信息管理落后

科研信息管理工作包括科研人员管理、科研项目申报立项、科研成果管理等方面。随着高校科研的不断发展,传统的科研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无法随时获取最新的科研信息,已经不能够适应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可靠详实的科研信息是学校科研管理决策科学合理的关键因素和重要保障。

1.2科研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很多高校科研管理模式为自上而下的直线型层级递进组织结构,科研处是高校的科研管理中心,科研管理的基本工作思路是程序化的项目管理和成果管理。这种直线型的科研科研组织结构强调的是“科研管理”,是一种被动型的服务,严重制约高校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在不改变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的前提下,以科研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为依托,转变科研管理理念,优化科研管理流程,符合高校科研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科研组织模式不能适应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高校科研管理,科研项目团队的组建以分散的研究模式为主,局限于单一学科同一个院(系)的科研人员的联合,还有的是单个科研人员。随着高校科研向产学研转变,研究任务往往要解决复杂的问题,依靠科研人员个体劳动、单个学科的力量难以完成,需要向跨学科、跨机构的科学研究模式转变,凝聚跨学科、跨机构的团队力量进行科学研究,增强研究水平和提高科技创新。

1.4科研团队运行机制不能有效进行知识共享

随着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学科交叉和领域渗透的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科研团队建设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研究模式。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共享对于科研团队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高校不仅要实现对科研信息的管理,还需引入知识管理,对科研知识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挖掘,使科研团队成员间可以灵活便捷地共享知识,构建一个可以使不同背景的科研团队成员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进行有效交流的环境。

2 互联网环境下科研管理信息化

2.1 科研信息化管理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动了社会各个领域管理现代化的全面发展和重大变革,同时也给科研管理带来了直接的机遇和挑战,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在现实科研创新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是高校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科研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网络化的科研关系系统,优化科研管理模式,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和科研竞争力。

2.1.1提高科研管理工作效率

在互联网环境下,开发网络化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科研管理中的组织结构、人员管理、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信息化管理。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利用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对大量的科研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大大降低科研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从大量的重复工作解放出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科研管理的水平。

2.1.2提高高校科研管理决策水平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信息产业的深入发展,人们对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科研管理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在特定领域的具体化[3],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大量的科研信息和数据,利用计算机高速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可以高效地完成科研数据采集和统计汇总工作,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动态的、全面准确的科研信息。

在制定选题计划时,一方面要全面掌握高校本身科研各方面的情况,如全校已结题和在研课题的学科分布、研究水平等,另一方面收集和掌握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各个科学的发展现状及发展动态、社会的需求等多方面的信息,经过综合分析并结合高校本身的情况,才能制定出符合高校自身发展的选题计划;在审题阶段,审题人员需要根据科研人员申报的课题收集相关信息,以判断研究课题的实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随时掌握最新科研信息,从而科学合理地制定科研发展方向和科研管理目标,避免科研管理决策的盲目性和迟滞性,更好地为科研服务,保证科研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2.1.3提高高校科研管理的时效性

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科技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层出不穷,新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也在不断地缩短。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和掌握最新研究方向,在最佳时效期组织研究最前沿的科研项目,避免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

2.2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科研管理理念endprint

科研管理人员要首先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科研管理理念,“科研管理”和“科研服务”并行,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增强科研现代化管理服务意识。通过科研信息化管理,网络化的科研管理呈网状分布式结构,科研人员、教研室、各院(系)和科研处都是信息发布者和使用者,科研信息的流通性超越时空的障碍,促进高校科研信息资源的共享和提高科研信息的利用。高校科研是一个服务性的科研管理活动,从课题申请立项、课题可行性论证、课题开展、课题结题和成果推广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的指导和协调,所以科研管理的服务的优劣关系到高校科研的健康发展。以科研信息化管理为契机,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运用于高校科研管理,进行科研管理创新。强调人作为最重要的资本,科研管理者把科研人员置于科研工作的核心位置,以“为科研人员”服务为宗旨,充分挖掘科研人员的潜力、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促进高校科研健康、稳定地可持续发展。

2.3构建适应高校科学研究发展的科研团队组织模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体系的不断膨胀,传统学科分类的知识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又出现高度综合化的趋势。[4]为适应高校科学研究的发展特征,高校科研组织模式也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科学的发展,由个体劳动、单学科研究向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团队转化。

跨学科、跨机构的研究团队,在协同科研的过程中,往往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运用矩阵组织和虚拟组织理论搭建具有适合跨学科、跨机构科研项目开展科研活动的功能模块的高校科研管理系统。以科研平台为依托和基础,根据研究项目的需要,在校内建立交叉学科研究团队进行跨学科研究,也可以是本校联合跨地域的高校或企业,实现院校间、院校与企业进行跨学科、跨机构研究。

2.4 构建便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的环境

高校科研团队是围绕科研项目以科技创新为目的,具有目标一致性、知识共享性和利益依存性等特征。[5]在多学科交叉融合和跨学科交流协作方面,影响团队科技成果产出的关键环节之一是科研团队内部知识交流和合作的科研活动呈现出来的知识共享问题。以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为科研团队构建一个进行知识共享和协作攻关科研项目的高校科研服务平台。科研团队成员间通过知识共享过程,可以将分散在各个科研团队成员头脑中零散的内隐知识和经验组织整合为完整的、系统化的知识资源,同时将这种知识资源转化为改科研团队的知识力量,提升科研团队和高校的知识创造能力。[6]知识共享对于创新型科研团队的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建立网络化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平台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

高校科研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和系统科学等理论,运用的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及自动化技术,对科研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应用等。目前,各类国家级和省级的科研项目的大部分采用了信息网络化的管理平台,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的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等等,面向全国的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包括国家级汇总系统、省级汇总系统和校级汇总系统,为科研管理系统的开发提供

了宝贵经验和技术储备。在互联网环境下,为能够更好地实现跨学科、跨机构、跨区域协同进行科学研究,需要进行顶层设计制定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各类科研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统一的接口进行互联互通,提高我国高校科研创新力。

4 结束语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产生的影响日益深远,正快速渗透和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信息技术的多元化,全面渗透到科研、经济和国防等社会的各个领域,不断拓展我们人类社会的发展空间,推动着我国向信息社会深入发展,对人们生活、工作和生产方式的影响日益深远。在互联网环境下,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实现科研信息化,提高科研管理效率和质量,优化科研组织模式,构建适于知识共享和合作的网络环境,促进高校科研不断健康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华.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5):19-22.

[2] 洪伟,孟徽,邓心安.正确定位高校科研功能,改革科研体制[D].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7.

[3] 孙宝刚.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探析[J].职业时空,2008(2).

[4] 范侠.简论高校科研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08,10(2).

[5] 陶裕春,解英明.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2):5-8.

[6] 韩国元.高校科研团队知识共享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科研管理高等学校互联网
论民办高校科研管理激励机制创新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