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学思维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2014-07-28雷仲宜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后期制作教学工作影视

雷仲宜

摘要:在影视后期制作中,影视编辑作为其核心技术,毋庸置疑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美学思维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其存在的价值和应用的效果绝不亚于影视后期编辑技术的革新。随着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广泛运用,合理运用美术思维,可以推进影视作品向叙事性、艺术性的高水准迈进。该文从美学思维的含义和重要性出发,重点研究美学思维作为一种理念如何实际运用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指导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

关键词:美学思维;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工作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8-4277-03

The Easthetic Thought in the Film Post-production Practice in Teaching

LEI Zhong-yi

(Shunde Secondary Specialized School,Foshan 528300,China)

Abstract: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production, video editing as its core technology, undoubtedl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s a kind of guiding ideology and aesthetic thinking, no less existence value and application effect of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late edit technical innovation. As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productio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digital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film production, reasonable use of art thinking, can advance to narrative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s, artistic quality of high level.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the meaning and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thinking, focus on practical aesthetics thinking, as a kind of idea how to use in the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production teaching to guide the teaching of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production.

Key words: aesthetic thinking; film and television; post-production; teaching work

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之处不仅仅体现在它的拍摄过程,后期制作也起着巨大的作用。最初的影视制作手法仅解决了一般的声色问题而使画面变的生动起来。经过影视创作工作者们不断地探索与发展,将美术思维融入到影视后期制作中来提高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为影视作品增添了一种高水平的魅力。从而在给观众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渲染出独到的美学意境。

1 美学思维相关概念

1.1 美学思维含义

美学思维是一般思维活动与美学特有的思维活动的融合,是实现人对物体的美由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并揭示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思维过程。这个定义包含如下要点:第一,美学思维不是一门自然科学而是人文学科;第二,美学思维不是研究人的片面形象而是整体形象;第三,美学思维不是研究人的静态形象而是活生生的动态形象;第四,美学思维不是研究人的理性形象而是感性形象;第五,美学思维研究的对象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体的审美活动。

1.2 基于美学思维的影视后期制作教学原则

1.2.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活动之前,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分析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美学思维去进行影视后期制作的学习,确定学生应理解和掌握的学习内容,通过优秀作品的剪辑播放,多媒体素材的收集,在向学生强调影视后期制作中“概括与集中”原理的重要性时,要能够科学为学生提供典型的层次分明、感染力强的影视作品,向学生介绍影视作品通过对分镜头素材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取舍,从而省略无关紧要的部分,突出具有特征的、富有表现力的故事情节,以提高作品的艺术性。逻辑严谨的教学设计活动,使教学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科学与艺术一体化。例如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自导自演自拍自己剪辑让学生真正体验做导演、演员、摄像、后期制作的乐趣,课程与课程的衔接回顾前期课程成果,真正在实操中掌握剪辑技能。为学生分配制作片头动画、画中画的任务,或者让学生制作绚丽的烟花效果,雨景等,不仅制作出了各种场景效果,体会其中的艺术性,更能在你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对于影视后期制作的美学思维。

1.2.2 通过案例教学法体会美术思维与影视后期制作的结合

案例教学法是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学生的操作或者小组协作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向学生展示相同或者类似的案例,介绍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注意事项等,让学生领悟影视后期制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激发学生设计创新和动手操作的兴趣。案例教学要做分布讲解,素材的收集、制作、所用技术、特效设计等要与教学内容衔接。通过展示精美案例,使学生深入了解影视表现技法,培养艺术素养。endprint

2 影视后期制作中的美学思维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2.1 激发学生的美术探索情感

将美术思维纳入到影视后期制作教学的过程中,要将艺术性和知识性相结合,这要求教师要灵活的掌握教学方式,在符合学校教学内容计划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美术功底来设定影视后期制作的技术训练模式,注重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对美术探索的情感。例如在影视作品画面构图的教学中,以影片《黄土地》为例,影片画面构图与美术构图存在共同点,可以是规则的构图也可以是不规则的构图,《黄土地》中“犁地”的构图,黄土地占据了大半画面,地平线处于画面的上方,人物被挤在画面的边缘。影片在后期制作中既然采取这种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运用美术的思维来分析,“犁地”这一画面的构图其作用可以较好地表现出人物特殊的精神状态,同时剧情气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恰到好处的渲染出来。在教学实践中,这种美术思维能够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增强对美术知识的探索欲望。

2.2 提高影视后期制作中对意境的想象能力

不管是什么样的美术作品,都是融入在一定文化环境中的,并非孤立的,是带有很强的文化色彩的。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品时,必然是受到环境或者文化的灵感点拨,在一定的文化情境中进行设计制作。因此影视作品也是一样,也是具有一定的文化情景作依托。因此在影视后期制作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只传授剪辑技巧,要从美学思维的角度出发,类似美术作品的分析方法,想象出影片创作背后的意境,把影片制作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让学生融合到其中,亲身体验其中的艺术气息和美术创作灵感。例如在张艺谋古装大片《十面埋伏》的制作中,经典的击鼓场景是让我们记忆深刻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以此为例,引导学生体会影片制作中的技巧,影片击鼓场景是融合在一定的情境中的,以强烈的形式强化着画面的情绪张力,喻示官民、法情的双重心理格斗,而其形态所展示的刚柔之美与环境装饰中的致密和空间的疏纵融为一体,增强着画面的意蕴效果。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多一些的引导和充足的空间去体会这些背后的美学情境。

3 数字化电影美术设计技术对影视后期制作的影响

3.1 先期视觉化阶段

先期视觉化阶段,这一阶段是传统美术设计项目。包括分镜头画面设计、服装设计、场景设计,通过电脑数字化手段,对可视化项目的载体及领域产生了新的巨大的影响。电影镜头画面的美术设计作为前期控制影片未来镜语体系的可视化手段之一,在电影创作早期就已经开始应用,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在拍摄《伊凡雷帝》、《亚历大山涅夫斯基》时。在创作之前就要求美术师绘制大量的镜头画面手稿以至为影片的视觉营造与艺术品位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先期视觉化新的应用方式——形象化预审视重点进行讲解,这种新的数字技术恰恰能够依靠三维空间,将拍摄对象精确模拟到虚拟电影摄影机中,准确描述影片的画面空间,镜头运动方式,摄制角度甚至达到最终效果。以一种多分辨率、直观、准确的视听语言将导演的构思凝聚成工作蓝图。这种新技术为收缩成本及创作缺陷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好莱坞,受到了大面积欢迎。

3.2 后期影像化阶段

后期影像化阶段是协助超视觉类型电影影像完整化,这种技术不仅是对艺术创作的实现,更是对技术操纵水平的重大考验。在教学过程中,对这项技术的讲解具有很大难度,若与美术思维相结合则更容易理解。具体来说,可以以电影《拿破仑》的后期剪辑为例子。战场上硝烟四起的气氛可以为双方军队的打斗起到配合的效果。就像美术作品的创作中画面主体必须会有其他的次要部分作为陪衬,主实次虚以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影视后期制作也是如此,弥漫的黄沙飞尘,使影片中剑拔弩张、雄伟壮观的效果更加明显,为影片增色。培养学生这种思维更有助于帮助其理解影视后期制作的作用,在新的思维中用新的方式掌握影视后期制作的技巧。

3.3 提升内容美的运用

我们观看影视片当然会注重内容的好坏,是否具有吸引力。在后期制作上如果只是单纯的将剧情按照单一的套路剪辑完整,必然会显得直白生硬,并且无法突出重点。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运用影视美学的一些方法,在后期制作中结合影片所表达的精神、意境,将精华部分剪辑出来,从而来使观众看到最重要的部分,吸引感染观众,使观众真正能够融入到影片中去,那么影视后期制作工作基本就算成功了。可以以《圣得西西服》这则影视广告来为学生举例:一个雨天,身着圣得西西服的英俊男子用报纸遮着头顶到屋檐下避雨,却见对面的小男孩冷的发抖,他穿过行走匆匆的人群,温柔的将自己的西服为小男孩披上,为寒冷的天气增添了一丝温暖。这则影视广告没有任何的语言文字表达,没有一点后期特效的夸耀,却通过剧情内容来烘托了一个成熟男人的善良形象。从而提升了广告的精神内涵,诠释了品牌的内在含义,突出了品牌魅力,让人印象深刻的同时扩大了品牌知名度。这从美学思维上来讲就是突出了内容美,并且在后期制作时抓住了内容的重点,例如将行色匆匆的人群剪辑出来,表达其他人的冷漠感;将男子为小男孩披上西服的温柔举动作为关键,有主有次,主体更加明确,同时也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

3.4 提升色彩美的运用

美学之所以美,关键是通过色彩来体现出来,在影视发展早期,还处于黑白时代,在影视后期制作上就没有色彩搭配的环节,但是人们对色彩的追求和渴望是不断向上的。只有丰富的色彩世界才能为观众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留下更深的视觉印象。美学对色彩的要求就是多而不乱,通过对色彩的合理运用来获得更好的效果。例如在电影《霸王别姬》中,导演在处理“天桥卖艺”场景的色彩时,选择了淡棕色。这种颜色并没有使画面感觉暗淡,反而使整体效果出现一种暖意。在色彩中,淡棕色属于暖色调范围,这就是影片中这种让人感觉古色古香的色彩氛围的存在依据。这部影视作品将棕色作为基本色调,可以体现出电影所处的时代和内容,但也可以运用多种色彩与电影所要表达的主题完美恰当的结合。又如《辛德勒的名单》中,影片开头主要表达犹太人的灰暗生活,于是影片运用了大量的黑白色作为主色调,这与犹太人当时悲惨的生活现状是相吻合,然后故事中出现了天真无邪的小女孩,有着纯洁的内心,身着红裙走在人群中,在灰暗中形成一抹亮色,带给人们生命的活力,点亮犹太人内心的希望,整个影片先黑白再彩色的节奏很好的烘托了影片情节和主题。由此可以看出,将美术中的色彩搭配与影视后期制作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性和魅力。

4 结论

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对影视后期制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美术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不仅要科学合理,还要真正能够起到为影视作品增色的作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真正让学生理解到运用美学思维的重要性,并掌握正确的方法能够融入到制作实践中去。例如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课堂、实训教学内容,把握影视后期制作的关键理论内容、技术,完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体系,力图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成功引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使之成为一门学生喜爱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数字化电影制片[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

[2] 周登富.电影美术概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

[3] 巴拉兹.电影美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5.

[4] 周登富.电影色彩的表现功能[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4(4).

[5] 程荒煤.当代中国电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endprint

猜你喜欢

后期制作教学工作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怎样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