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如何建设高职计算机专业专本衔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的研究

2014-07-28姚江梅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高职研究

姚江梅

摘要: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目前,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来源于高职院校,但这类学校大多是沿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专业专本衔接协同培养出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高职学生的内涵,提高本科生的动手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构建更有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关键词:高职;专本衔接;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18-4242-02

Research on How to Build The Training Model And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mputer Professional of The Bridging of Appli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YAO Jiang-mei

(Guangdong Engineering Vocational College,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The senior technical talent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talent team, is to improv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t present, high skill talents training from vocational colleges, but this kind of school is mostly followed the traditional training model of talent, cultiva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 Therefore, we can through the professional the bridging co cultivating senior technical talents,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mprov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construct the advanced technical skills talent guarantee morepowerful.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 of the bridging;personnel training system; research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急需大批计算机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特别是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信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激增。从近期对人才市场的职业需求分析来看,广东省人才总需求中,信息技术人才占55%,其中仅IT专业人才缺口达到25万名以上,而且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快, 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供不应求,主要原因是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难以适应行业企业的需求,虽然本科高校培养的学生专业基础好、学科建设基础扎实,但在专业技能上有所欠缺,而高职学校在培养学生技能上较强、专业紧贴生产一线能满足企业与岗位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了较好的实践机会,但它在专业理论上有待加强,所以要解决当前人才培养上的问题,就要与本科院校专业对接,与企业合作联合教学,协同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教育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粤府〔2012〕107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以协同创新为引领全面提高我省高等教育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2〕103号)和《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财政厅印发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粤教高函〔2014〕8号)文件精神,将协同育人及创新强校工程思想理念贯穿于整个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及课程构建体系中,推动专本对接及企业深度合作,实现资源整合共享、协同育人,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

1 高职计算机专业专本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的意义

在国内外IT产业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广东省力争打造有全球竞争力的高规模的计算机技术产业群,计算机技术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珠三角洲地区企业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依托的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旺盛,拥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计算机类专本对接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为珠三角地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更高技术技能人才。

高职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是需要培养专业技术能力较强的专业,应具有高理论技术开发水平,所以,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多方位多层次联合对接,才能更好地培养出专业基础扎实、动手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技能性人才,这是珠三角地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的需求。

2 高职计算机专业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总体思路

根据协同育人总体思想,高职院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和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要充分按照产教结合一体化。课程构建要与本科院校及企业需求链接,教学上可以理论和实践进行分类指导、管理上分线管理,课程构建进行模块划分并开课多样性的课程,实现教育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益共享,更好地推动学校教学优化和发展。endprint

3 高职计算机专业专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研究方法

1)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构建之前要对校企合作企业及学生进行访问和调查,通过调研,更加明确对应学生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构建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并且分析和总结出核心职业能力和核心课程

2)创新协同育人机制,重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综合设计计算机专业“3+2”五年制本科的培养模块及课程内容模块,每块培养模块的讲课和考核进行分工,比如在通识教育模块,这部份由高职院校进行讲授和考核,在专业技术和职业实践模块部份由高职、合作企业和本科教学及考核等,通过高职、本科、行业、企业分别完成不同课程模块或模块中的不同部分,以发挥各自优势,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3)改革教学内容,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化,在行业、企业的参与下,制定计算机专业与课程标准;将行业认可的相关专业职业技能培训及认证的内容,如: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分析师、软件工程师等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使专业课程的教学、考核标准化,本专企协同的“督教、督学、督管”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对教学过程进行管理与评价、反馈与督促,充分保证协同培养的人才质量。

总之,通过开展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对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协同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改革,可以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3+2”协同培养计算机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模式,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提升办学绩效,产生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依托产业需求,专业与行业企业对接,提高毕业生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学生就业对口率和满意度,实现高薪就业和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 马元方,地方高师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8(8).

[2] 杨进.中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挑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教科版),2004(2).

[3] 覃志奎,蓝雪芬.构建基于岗位能力为核心的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J].大众科技,2012(8).

[4] 宋雅静.浅谈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12).

[5] 金少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2):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高职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