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
2014-07-28陈红蕾
陈红蕾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推进,其对会计信息量的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单位的会计制度也进行了相应的改进。本文针对我国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从中得到的启发进行了研究,对新形式下事业单位如何做好会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新旧事业单位 会计制度 差异 启示
针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财政部在1997年颁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原则等工作进行了规定,并为相关的会计处理工作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但是,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该制度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相关的需求,针对这一情况,财政部在2012年制定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在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制度是在旧的制度上建立的,它保留了旧制度中一些合理的规定,并且还在该基础上又增加了相关规定,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
一、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具有较大的意义。事业单位新旧会计制度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说明方面
在总说明方面,新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显得更为广泛,也更加科学。旧会计制度的适用对象是我国境内的国有企业,而新制度将对象范围扩展为我国境内的各个级别的各类事业单位,对很多基础建设项目也有所涉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信息的完整性;此外,在会计的基本规定方面也发生了变化,旧会计制度注重的是相关规范的重要性,而新制度却更为强调对国家法律的遵守,新的会计制度更加强调《会计法》在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会计科目方面
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会计科目进行了科学地增减,进一步提高了会计科目的规范化。其中,增加的会计科目主要有:累计摊销、在建工程、累计折旧、应付职工薪酬、其他支出、长期借款、短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待处置财产损益以及财政补助结转等;减少的科目主要有:成本费用、拨出专款、专款支出及结余分配等。
(三)会计要素方面
首先是资产要素方面,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存货成本作出了全新的定义,其中包括加工成本、采购成本以及其他成本等,使得单位的存货成本更为准确。对于诸如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等款项,若在三年之内仍没有确凿的证据收回账款,则超过三年就应按新制度相关规定进行核对销毁。此外,新制度还对存货的盘盈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而在旧制度下的存货则只是根据相应存货的实际成本进行计价的。在固定资产方面,新制度提出了折旧这个概念,遵循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这一原则,能够更为准确地反应出资产的实际价值。在无形资产的管理中又提出了累计摊销等科目,能够较为客观真实地体现出无形资产的消耗。
其次还包括负债要素与收入支出要素等方面,新的会计准则都在旧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关的改进,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及相关的会计处理更为准确,进而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会计报表方面
首先是报表体系方面,新制度下的报表附表更加具体化,例如财政补助收支表的完善,而旧制度下的报表则主要有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附表;另外,新制度还取消了资产负债表中的收支项目,并按照其流动性进行了分类,为单位的财务分析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在报表体系完善方面,新制度还按照多步式结构对事业单位的收支报表进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绩效考核等工作的信息需求;此外,新制度下的会计报表还与国际惯例以及企业的会计格式相协调、一致,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通用性,使得事业单位的报表体系更加科学规范。
二、启示
事业单位相关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单位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有的管理制度显然已不能满足当前管理的需要,为了降低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风险,相关管理部门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具体的工作中,应结合实际的情况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改进,以实践为基础,并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为单位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做出科学的指导,最大限度减少事业单位财务运行的风险。
新的会计制度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情况及实际的需求进行了一定的补充和完善,对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与非流动负债等进行了明确地区分,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单位资产价值的管理,为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有利于单位科学合理地应对相应的财务风险。
另外,事业单位还应加强对资产风险的管理,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风险评估,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最大限度提高资产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全面做好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管理水品。
三、结束语
新旧会计制度的实施对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都具有较大的影响。旧会计制度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事业单位的会计行为,并对相关管理提供了相应的制度保证,对单位会计工作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新会计制度则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了一定的保留,并对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更加科学合理的改进,使得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及会计处理更加规范,为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及相关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梁丽香.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差异分析及启示[J].国际商务财会,2012;07:38-41
[2]李云.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和改革启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0:25
[3]杜娟.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差异分析及衔接处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4: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