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中的困难及建议解决办法

2014-07-28杨斌

财经界·学术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解决办法建设

杨斌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在国内高校广泛开展,结合实际建设实践,分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解决办法。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 建设 应用 解决办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翻天覆地,移动互联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网络建设及运营资费调整、信息服务技术及产品开发、移动终端的更新换代等使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条件得以普遍具备,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概念和技术,更是极大地唤起各高校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热情和动力,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系统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和重视,使得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成为高校发展、建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和重要指标。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从管理服务视角出发,分析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应用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建议解决办法。

一、数字化校园定义及发展现状

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2006)定义数字化校园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实现对学校与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也面向社会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提升传统校园的效率,扩展传统校园的功能,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全面信息化,从而达到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效率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各行业对信息化的需求增强,国外发达国家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启动和建设较早,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国内高校在近十几年来,基础网络的建设、信息化管理方法的形成使数字化建设具备了条件,学校规模的扩张、管理服务事务增多也对数字化建设提出了强烈需求,近年来各高校也不断加大了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投入力度。在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将教育信息化发展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教育部“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实施“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都明确提出把数字化校园建设作为发展的重要任务。

二、数字化校园建设中面临的困难

数字化校园建设给高校管理带来的诸类优点本文就不再赘述,主要结合实际建设经验,分析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一)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目的缺乏清晰的认识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已日益彰显,高校在决定建设数字化校园的目的认识上也体现出差异,通过调研,主要形成以下几类建设目的:为提高高校整体的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为拓展教育、教学和管理手段;完成教育现代化设定的指标要求;提高在同类院校间的竞争能力;完成整体的数据整理;以建设为契机,改善硬件环境等。笔者对不同院校设定的建设目的是赞同的,肯定符合不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出发点,不同观点是,笔者认为,应该将数字化校园建设看作对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的变革,应以此作为建设的根本目的和出发点,而不能孤立的解决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信息化是手段不是目的,信息化管理应该集中体现管理理念的革新,而不能仅仅停留在信息化建设本身。傅德荣(2000)在教育信息化研究中表明,教育信息化的目的不能集中在技术方面,应充分考虑管理者、师生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作用。因此,清晰的建设目的在整体建设应用过程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建设总体规划、设计和需求分析准确性较难把握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既涉及到硬件设施的布置、网络环境的建设,又涉及各类使用人员;从业务分布上,涉及管理、教学、教辅、科研、生活服务等各个类别;从参与部门上,基本要覆盖全部的职能部门、业务部门、教学部门;从数字化系统框架上,涉及到几乎所有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流程。因此,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是一个紧密结合的系统工程,整体的规划、设计便尤为重要,而整体设计的困难就凸显出来了。主要体现在,对建设前基础资源的统计和论证难度大,对各类系统的建设需求较难把握。整体的数字化建设必然由各业务子系统组成,在建设阶段,各业务系统的使用者分散在各个部门,对数字化建设所需要硬件环境理解不尽相同,对基础数据的共享范围和数字化系统本身应用中的环节了解不相同,所提出的硬件、数据需求,环节设计等都会大相径庭,这种状况会在建设中形成各业务系统建设程度参差不齐。存在的矛盾是,在总体规划时,既不能实现软件、硬件统一标准建设,也不能只按照使用者提出的需求,应两者有机的结合,准确把握需求,才能在使用过程中减少频繁的修正。

(三)建设步骤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提到,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应是以管理体系和管理理念的变革为目的,高校的现有管理制度应成为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完善、系统的管理制度能较好的支撑数字化建设,如出现制度的缺失、不完善,在数字化建设中将产生很大的困惑和不确定因素,如果因为这类原因导致某些或某个业务系统停滞,将会极大地影响整体建设进度和完整性。

建设过程中,对数字化软件的选择上,也会给高校带来巨大的考验。本身数字化校园应用软件的发展历史较短,虽然发展迅速并且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但此类软件存在的问题是,过分关注模块化设计,过分关注统一标准设计,在建设中会存在与具体高校实际情况不符合的情况。

三、数字化校园应用中面临的困难

(一)应用推广中的人为阻力

一个合适的系统的应用能否成功取决于使用者,而据实践证明,在应用推广中,会出现人为的各种阻力。数字化系统的使用,在很大程度上会改变使用者的工作习惯,甚至改变原有的工作方法和思考习惯。EJ(2006)在组织变革研究中指出,组织中的个体对出现的工作行为改变,首先即会表示出抵触。数字化系统的使用者也类似,对系统使用后产生的情况不能确定,或对使用系统心理上没有做好准备,下意识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抵触,从而对应用的推广产生阻力。endprint

对数字化系统的过高期望也会在应用中产生阻力。在建设前,对数字化应用充满期待,甚至认为大量的工作可由软件所取代,或者认为通过数字化校园系统,可以解决工作中的很多复杂问题,在使用中达不到所设想的结果,使用者便会对系统的使用失去兴趣,以致产生对系统的抱怨和抵制。另外,不愿意和他人共享数据、对数据安全产生担心、对系统的使用前景产生顾虑等原因都会造成人为的阻力。

(二)使用人员的培训和技术维护支持

数字化校园系统涉及的用户包括校园内的教职员工、广大学生,甚至包括校友、学生家长等,涉及的用户范围广、数量多,而且用户会不断变化。一个庞大的系统,其操作使用都会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技术难度,也势必需要对用户保持不间断的培训和说明。在实际应用推广中,重建设,轻应用的现象不断出现,持续的对新用户的培训也有所缺失,这种现象对系统的应用推广无形中会产生阻滞作用。尽管目前主流的应用系统已经比较成熟和完善,但庞大的数据库和复杂的系统结构,会存在一定的技术故障率,这就对日常的技术维护和保障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技术人员也提出很高的要求。

(三)使用效果和持续改进

在高校的建设发展中,各类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是不断更新变化的,在信息化系统的应用中,新的系统和新的技术是不断涌现的。新的工作方法就要求相应信息化手段与之配合,新的信息化技术就会带来不断地升级和推陈出新的更替。对用户而言,新的变化会带来新的使用困难。所以在使用效果的持续跟进、软件系统的持续完善方面,在数字化校园系统应用中提前研判和部署也逐渐成为一个新的考验。

四、建议解决办法

根据上文归纳的数字化校园在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际建设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几点建议解决办法。

(一)转变思想意识、科学规划

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成败取决于管理者、使用者的态度和意识,在建设前和应用推广过程中,思想的统一、意识的转变尤为关键。笔者建议,应在具体单位决定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起,分类别、分层次进行项目的说明和介绍,从单位领导层、业务层、一线使用者不同层面开展广泛交流和研讨,切实认识到数字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真正意识到数字化不仅仅是技术变革和改变,是贯穿整个单位发展、管理的核心工程,从而实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为建设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庞大的系统工程,科学的论证和完善的总体规划是顺利建设的保障。在项目规划中,应尽可能借鉴同类单位建设的经验,避免重复的低水平误区和失败。将建设的管理目标、应用目标、技术目标准确的确定出来,科学设计建设和推动计划,以保障全局工作的顺利进展。

(二)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

任何的管理思路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核心要素取决于人力资源。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维护保障人员、使用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建议在启动建设之初就应对各类人员做好储备,加大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强整体人才队伍的知识更新和力量储备,为建设推进做好准备。

数字化校园应用推广过程中,对各类使用人员的培训是能否顺利推广的重要因素。张德时(2010)指出,当数字化校园设备到位后,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用者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作用。信息素养既包括思想意识,也包括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和应用。因此,面向使用者开展的培训要根据实际的技能和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系统性的开展。

(三)持续改进、跨越发展

笔者提出的关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两个属性:管理体系和技术设计,都是变化的动态过程。管理体系、管理思路、管理流程都处于不断优化、调整的过程,而信息技术更是发展进步迅速,加上无论多成熟的数字化校园系统在应用过程中,都会出现新的问题和新的需求。万里鹏(2004)经过研究也证明: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是需求推动,要从发展生产力的角度来创造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产生新的需求,才能真正推动信息化建设。因此,持续对管理流程的优化和对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变得不可避免,应用中应保持持续改进的意识和做法,不断的对使用情况进行回顾、检查、分析、提高,提高系统的使用效率和应用效果。

尽管数字化校园建设和应用是一个周期长,并且繁琐的过程,在建设、应用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困难和阻力,但以积极地态度去看,管理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是有可能实现跨越式,甚至跳跃式发展的。在建设和应用的不同阶段,根据建设单位的实际需求,科学地论证,合理地规划,采取有效的配套办法,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O'Connor EJ,Fiol CM.Creating readiness and involvement[N]. Physician Exec. 2006(32):72–74

[2]傅德荣.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内容与意义[J].教育技术研究,2000(4):35

[3]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3):50

[4]张德时.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划科学研究[J].黑龙江高考研究,2010(8).404-414

[5]邹永松.数字化校园和高校信息化[J].高教研究,2006(3):22

[6]匿名.中国教育和计算机网[Z]

http://www.edu.cn/xin_xi_zi_xun_1625/20061214/t20061214_209853.shtml,20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解决办法建设
施工企业加强市场开发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办法
Which Is Important?
规范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解决办法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浅析高校一卡通系统财务管理
基于大数据的数字化校园中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数字化校园的整体构架及技术分析
基于防火墙和WAF安全设备的高校信息安全设计与应用
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