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创新研究
2014-07-28古欢英
古欢英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预算管理成为各个企业最常见的管理方式,其中制造业的预算管理尤为重要。本文从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入手,详细分析了现如今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如何针对目前的问题对制造业预算管理进行创新。
关键词:制造业 预算管理 创新
一、前言
我国的制造业随着近几年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竞争环境。制造行业的传统经营模式已经无法继续适应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制造业所需资源和人力成本的不断升高,制造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对制造业的预算管理进行创新研究迫在眉睫。
二、 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必要性
(一)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制造业的企业战略发展能力的实现,主要就是有计划地将预算管理体系中的预算编制进行有效结合。因此,通过对制造业相关企业进行全面预算不但可以使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间的职责更加明确,还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员工投入到企业的运行中,进而有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也就更容易实现,企业自身的战略管理水平也就随之提高。
(二)有利整合企业各种资源
对制造业预算进行全面管理,还可以将现有的企业资源统一计划管理,再对企业预算进行编制,就可以将经营单位的经营目标同制造企业的目标有效统一起来。将企业的各个资源有效整合,就可以实现制造企业部门内部协调运行,最终有效整合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方面,保障制造企业整个战略目标的实现。
(三)不断提升企业内部管理
对制造企业进行预算管理,还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部分,也对企业的日常活动的开展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制造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管理企业各项活动的各项内容,促进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更加科学合理,这对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非常重要。
(四)合理评价企业工作绩效
企业预算管理的实施,还可以对企业工作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全面预算使制造企业的经营计划更加规范,为更加合理评价企业工作绩效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因此,在制造企业中实施全面预算,不仅能够对单位内部实施量化业绩考核,还可以对员工进行必要的激励,评价企业内部的工作绩效也更加合理。
(五)有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近年来我国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网络和现代信息技术也随之普及,制造企业需要更强的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内部实施全面预算,可以使员工更充分地感受企业发展规划,也更加明确企业各部门的具体职责。构建企业内部全面预算,是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进一步改进,可以带领企业合理有效地规避风险,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现存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对制造企业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就是企业根据市场整体需求、价格波动情况等因素导致的产品销售情况提出的相应解决策略。企业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促使企业面临市场各项波动时及时制定出相应解决方案。但是,现如今的制造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并不乐观,真正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企业还是少数。另外,目前实施预算管理的企业大多数也缺乏及时的调查跟踪,对实施预算管理缺乏应有的重视和系统实施。
(二)缺乏固定的组织体系
现如今,虽然我国的一些制造企业实施了预算管理,但是预算管理并没有完全体现在各项日常经营活动中,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缺少固定的组织体系进行制约。其次,缺乏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还导致了制造企业对预算的运行、考核、监督等各个方面达不到较好的效果,也就无法很好地发挥预算管理的应有作用。
(三)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
制造企业的预算管理是基于市场变化,但是有些企业却将自身企业的生产作为编制预算的依据。如一些企业将自身的生产能力作为预算依据,有些企业则将上年度的各项数据作为预算的依据进行管理。这些不恰当的预算管理依据都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的变化形式进行预算,很容易导致企业的生产、销售等各个决策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最终导致企业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企业与消费者产生巨大差距。
(四)缺乏有力的目标考核
目前的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但其中的全面预算指标、执行和考核之间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如考核部门内容模糊、考核制度缺乏应有力度、考核相关部门职责不明确、考核标准随意、执行力度不严格,使得企业预算管理沦为一种形式,并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创新措施
(一)发挥市场营销主体作用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飞速发展,制造业也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但是,中国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的计划经济,因此制造业想要稳定发展,就必须充分发挥市场营销的主体作用,来指导全面预算的顺利进行。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制定相应合适的预算计划,有效预防各种风险的影响。只有将市场营销作为基础理念,才能够使企业预算管理更加合理,能够更加有效地配置企业资源,促进企业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真正掌握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重点。另外,确定合理的预算目标也是关系企业预算管理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二)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
现如今的制造企业通常都要求政企能够完全分开,产权也要求明晰,权责要求明确,企业的管理也应当尽量科学化。但是,现存的一些企业组织内部机构并不完善,职责的不明确导致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水平降低,无法真正得到应有的效果。我国的制造企业也大多达不到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各项标准。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能够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以达到应有企业管理要求标准,确保企业全面预算的顺利运行。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预算部门与其他部门的协调。制造业的显著部门特征就是下属部门多、业务繁杂,这是制造业的独有特征,制造企业的各部门通常也是相互独立的,部门之间没有太多的交流。因此,制造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很有可能发生某部门为了自己利益而损害其他部门的情况,部门之间的矛盾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健康发展。这就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能够良好沟通协调,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建设员工激励制度
企业的各项活动包括全面预算管理,都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积极配合,只有拥有相应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才能够保证整个企业全面预算的顺利进行。企业应当及时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企业相应人才的充足。企业自身也应当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培训,通过各激励机制对员工进行激励培训,可以保证企业全面预算的顺利进行。还应当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岗位,招聘专门的预算管理专业人员,将责任分担到个人,每个人员应当承担相应的编制、实施等职责,还应当制定一系列奖惩机制,根据最终绩效考核给予员工奖励或惩罚,加强员工的责任感。
(四)改善预算管理相关技术
我国制造企业现存的一些预算管理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但还有很大的改善余地。国内外对于预算管理的研究也都比较深入,相关制造企业可以通过高校、咨询管理公司、研究所等进行合作交流,引进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式并运用你的企业的实践中,不断提升制造企业预算管理整体水平。
五、结束语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制造企业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如今面临的严峻形势,全面推行制造业全面预算管理。这就要求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在明确当今市场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预算管理策略,增强我国制造企业的竞争能力,实现我国制造企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雪梅.新时期制造业预算管理创新研究[J].财经界,2013,19(36):70-75
[2]王伟.企业加强财务预算管理与创新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30):191-196
[3]李亚峰.制造业预算机制与体制创新研究[J].现代商业,2012,15(36):15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