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4-07-28薛秀恒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教学团队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

薛秀恒等

摘 要:根据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定位和特点,立足于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围绕教学团队的内涵,重点从团队建设、课程群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等方面进行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为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也为其他农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1-151-04

Abstract: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lo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safety,the requirements of the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rojects,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s and arou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we conducted a quality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team building,curriculum groups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reform,research and food safety,and teaching team building. We hop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of food quality and safety professionals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Key word:Food quality and safety;Teaching team;Personnel training;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工业发展及环境污染,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质量与安全形势十分严峻。食品安全已成为事关人类健康、经济安全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1-3]。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绿色、环保、健康的食品成为消费者追求的目标。人才是食品安全保障力的关键因素,各大学为培养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具有责无旁贷的责任[4-8]。因此,组建一支多学科、跨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对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质量和素质、拓展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徽农业大学自2004年开始设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历经10a的建设与发展,积累了一定学科建设的经验和学科发展的条件,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教学效果好、师资力量较雄厚、结构合理、合作良好、在产、学、研结合方面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

近几年,在《安徽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安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安徽省动物性食品安全教学团队》等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大力支持下,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立足于学校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要求,紧扣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结合学科发展趋势,形成在粮油加工、动物源食品加工、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等加工过程控制和农残、药残、微生物检测与分析及风险评估技术教学、科研等方面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团队”在课程群与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产学研结合方面进行了大力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为我国农业类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1 合理配备师资力量,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由于食品质量与安全涉及到作物种植、动物养殖、土壤农资、疫病防治、食品加工、贮运与营销等相关环节的从“土地(或农场)”到“餐桌”的复杂过程。因此,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优化教师结构,组建一支多学科、跨专业、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这对培养高素质的从事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工作的本科人才至关重要。

为此,我们将从事动植物源食品加工与安全、检验检疫教学的专业课教师、教学辅助与研究人员进行合理搭配,组成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并在食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发展壮大。“团队”以“培养食品安全生产和安全检验专门人才,从事食品安全研究、产业化和社会服务”为目标,发展明确,合作良好,拥有一批专家和学科带头人。“团队”在年龄、职称、学缘结构都形成了合理的梯队。

“团队”带头人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核心和灵魂,是确保“团队”共同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该“团队”各个研究方面的带头人都是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教授,部分还是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该“团队”的带头人,坚持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授课,发扬“传、帮、带”的作用,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的直接指导和帮助,利用在教学和学术上的优势对青年教师进行引领和示范,形成“教授带头,团队作战”的教学方式,提高“团队”成员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带动一批富有朝气的教学骨干;形成一支拥有和谐宽松,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凝聚力高的教学团队;形成一个结构优化,与时俱进,并将团队建设与学校发展融为一体,又独具特色的团队。endprint

2 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彰显教学团队特色

课程群、精品课程的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对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品质量与安全是一门新型的交叉学科,其学科结构、课程体系亟待完善和充实。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安徽农业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立了以农产品加工与安全、动物性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营养与质量安全等多门本科课程形成的课程群,并组成相应的课程组。这样在大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中又有以具体的课程群为主体的小教学课程组,形成了分类教学、课程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例如,根据课程特点,以《畜产品加工学》、《水产品加工学》、《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学》、《动物性产品安全检验学》、《水产品安全检验学》、《营养生理学》、《人畜共患病》等为纲,形成动物性食品加工与安全课程群的基本框架。以课程群建设为载体,将担任课程群内相关课程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集团教学,集中备课,集体解决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彰显教学团队的特色。我们还结合全校各专业课程情况,将各课程群设定为几大模块供食品安全专业学生对感兴趣的模块进行选课,并延伸为全校选修课程,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

3 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团队的活力

以“团队”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手段,通过实施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团队的活力,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学生学习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

3.1 优化教学内容,创新培养模式 针对食品质量安全保障的紧迫性及对人才需求的新要求,“团队”把握课程特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突出学科特色,优化了教学内容,制定了适应新时期食品安全的培养方案,创新了培养模式。针对食品安全课程体系中各课程之间内容存在一定的交叉和重复,各课程组进行了课程的整合,将相关课程内容凝练,形成了通识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模块3大课程体系。通识课为基础课程,全校按学科门类统一设置;专业核心课为本专业特有的、核心的、固定的几门课程;专业选修模块将课程群模块化,根据专业基础不同、学生对象不同,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进行优化,便于集团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优选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的知识与今后的工作联系起来,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学活用,理论结合实际。在教学形式和内容组织方式上,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订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教学内容体系。通过食品质量与安全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地掌握食品安全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其灵活运用到专业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

3.2 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针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所开设的课程其核心是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教学重点,以食品生产过程各个关键环节为核心。课程涉及食品生产中的环境安全、投入品的安全、养殖种植过程的安全控制、农产品加工及安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与风险评估等,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向学生传授新的食品安全理论和技能。例如《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抽象、难懂的内容以任课教师讲解为主,而动物性食品的兽药污染、重金属污染、饲料和食品添加剂、持续环境污染物等化学污染,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生物性污染,比较通俗,由学生自学。教师将相关内容的上传blackboard教学平台,让学生自学,查阅文献资料。然后,由教师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而对于《现代仪器分析》、《食品质量安全检验》等课程则采用理论与实际操作并重的教学方法。

以学生自主式网络学习为目标,构建覆盖学习层面丰富多彩的多媒体网络教学资源库,包括:涵盖相关专业精品课程、优质课程、重点建设课程编制的网络课程,教师多媒体课件、校园BBS、教师留言簿等。开展网络与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达到一般教学不能达到的效果;能够使学生始终保持敏锐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团队”结合所承担课程的教学规律和特点,不断更新教学手段,充实教学内容;“团队”成员分工协作,建立了体现“交互性教学”理念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制作了《食品安全学》、《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动物性产品安全检验学》等课程的教学软件包。大力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建立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包括课程实践、生产实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等)。与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校企校所合作的实践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3.3 加强特色课程与教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团队”全力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式的新的课程体系,编制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的教学大纲,编写一批特色教材或教学指导书,突出课程与教材的特色,使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态势有机结合。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管理、实训实验基地等,并将科研成果合理、及时融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促进教学团队建设重要举措。多年来,团队各课程组充分发挥教学团队优势,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积极开展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课程建设,使食品安全系列课程成为示范性课程以及“普遍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团队”还主编或参编了一批特色教材或教学指导书,使教学内容与食品安全发展态势紧密结合,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培养和提高从事食品安全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例如“团队”成员主编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概论》,以动物性食品安全为立足点,本着科学实用的原则,从化学和物理性污染、生物性食物中毒、人兽共患病、公共卫生、食品标准化、食品质量控制、安全生产、安全认证、残留分析等方面,系统概述了动物性食品安全知识点。内容上力求新颖,兼顾深度和广度,既突出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理论,又注重结合动物性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反映食品安全的创新点和研究进展。endprint

通过对食品安全系列课程的深化改革,突出课程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食品安全课程建设成教育创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精品课程。

4 注重产学研结合,增强教学团队的创造力

注重产学研结合,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实践基地”为基地,拓展“团队”的科学思维,提高“团队”成员素质,提高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

4.1 以科研促教学,增强创新意识 针对食品安全的突出问题,“团队”充分利用学科科研优势,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支撑,以主持的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为研究主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以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如通过“祁门红茶农残卫生指标控制及新产品开发技术研究”、“食品中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技术研究”、“农药残留快速检测技术与装备研发和产业化”、“蔬菜、茶叶、中药材中重要农药残留量检测新技术及控制对策研究”、“肉鸭安全生产标准化集成研究与示范”、“β-内酰胺类多残留IAC高效前处理技术研究”、“禽肉沙门氏杆菌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乳制品中不同抗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免疫磁珠与量子点标记检测”、“畜禽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开发”等涉及食品安全的系列基础与应用性科研课题为带动,以等系列研究课题为支撑,教师在完成大量科研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食品安全资料和教学案例,教师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融入课堂教学中,增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时效性。

依托“团队”在食品安全方面的科研力量,资助大学生创新团队开展创新项目研究,扩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资助力度和覆盖范围,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和参与研究,加深对课本理论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应用,并将教师发表的与课程相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外阅读资料,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递给学生,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而且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发展动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4.2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实践能力 “团队”各课程组主讲教师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和研究型课程,增大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力度,通过实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利用雨润集团马鞍山有限公司,盼盼集团安徽公司、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各县市质检所等多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机构、食品生产企业建立产学研、农科教一体化、校企校所合作的实践模式,开展教学实习、毕业实习,变单纯的教学活动为双向受益的实习实践活动,形成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5 结语

总之,通过上述各方面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团队建设,我们组建成了一支理论功底扎实、教学科研能力强、实践能力强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特色教学团队。整合产学研结合的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及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既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和符合现代教育教学规律,又能体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办学定位和以生产与检验教学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同类型高校相关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开创食品质量安全专业教学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张弘.当前动物性食品安全问题的探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1(01):60-61.

[2]何玉洁,李建锋. 浅谈动物性食品安全[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1(3):26-27.

[3]何娜.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考[J].中国畜禽种业,2010(7):28-29.

[4]李浠萌,冉昕,景浩. 从课改论文中看我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发展[J].科技创新导报,2010 (10):219-223.

[5]卫敏. 食品质量与安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西部科技,2011(13):86-87.

[6]刘春娥,王宝维,仇宏伟.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建设的新思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9 (19):205-207.

[7]付红军,汤小红,彭湘莲. 关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食品工业,2011(7):110-113.

[8]许喜林,李晓凤,吴晖,刘冬梅,余以刚.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设置和专业发展的思考[J]. 广西轻工业,2009(9):172-173.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团队探索与实践人才培养
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土建类专业实践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刍议*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网络营销》精品课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