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的教法探讨
2014-07-28占治平
占治平
高三第二轮复习的首要任务是把整个高中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出高中数学知识的“树形图”。同时第二轮复习承上启下,是促进知识灵活运用,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促进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二轮复习的思路、目标和要求,具体地说,一是要看教师对《考试说明》、理解是否深透,研究是否深入,把握是否到位。明确“考什么”、“怎么考”。二是看教师讲解、学生练习是否体现阶段性、层次性和渐近性,做到减少重复,重点突出,让大部分学生学有新意、学有收获、学有发展。三是看知识讲解、练习检测等内容的科学性、计划性是否强,使模糊的清晰起来,缺损的填补起来,杂乱的条理起来,孤立的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框架。四是看练习检测与高考命题是否对路,不拔高,不降低,准度适宜,放度良好,重在基础的灵活运用和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鉴于以上分析,我们在二轮复习中主要采取如下策略:
一、研究高考,科学安排
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稳中有变,变中求新.其特点是:稳以基础为主体,变以选拔为导向,能力溶 “灵活”之中。鉴于此,复习安排要做到:“一个加强三个突出”。
1.客观题要加强速度和准度的强化训练。高考采取了客观题减少运算量、降低难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解答题,充分发挥选拔功能的做法。这就需要第二轮复习要在速度,准确率上下功夫。定时定量训练每周至少1次,总量不得少于8次,达到大部分学生一节课完成,“优秀生”用 30-35分钟完成,失分不多于2个题目的目标。
2.突出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从高考试题总体分析来看,基础性强了,但能力要求不低,其加强能力考查的途径之一就是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让“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硬套模式”的“下去”,让重视分析、注重选法、思维灵活、学习潜力大的“上来”。在讲解例题、做练习题时,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该题涉及的知识点,将各章知识灵活应用于不同的问题。这样才能纵横联系各个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复习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3.突出“多层发展”训练.“一题多问,层层递进”是高考命题的又一特点。复习中,要多练多问题,多做“由大到小”的分解训练,多做结论发散训练,发展一题为多问,一证为多证等。使学生将复杂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逐步加以解决。
4.突出学生阅读分析能力训练。试题叙述较长,部分学生就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这在应用题中较为普遍,其原因就是阅读分析能力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设图,将应用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强化变式,引导学生认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另外,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尝试着解决,感受成功的喜悦,可以大大加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其乐学好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二、做到“三个转变三个突出”
1.变介绍方法为选择方法,突出解法的发现和运用。学生头脑中已储存了许多解题方法和规律,如何提取运用是第二轮解决的关键。“给出方法解题目”不可取,必须“给出习题选方法”。选法是思维活动,只有在如何选上作文章,才能解决好学生做不会,教师一讲就通的现象,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上,有意识的选取一些例题,让学生用眼观察,考虑应从哪入手分析,各抒己见,将不同学生的方法加以比较,开阔思路,寻求最优解法。
2.变全面覆盖为重点讲练,突出高考“热点”问题.第二轮复习仅有两个半月时间,面面俱到从头来过一遍是根本办不到的。要紧紧围绕重点方法,重要知识点,重要数学思想和方法及近几年“热点”题型,进行针对性训练,狠抓过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吃透两头:一头是吃透例题,对精选例题的内容、知识范围,知识间的联系、技能、水准、难易程度等因素要一清二楚;另一头要吃透学生,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心理特点要心中有数,做到选题的示范性、启发性、规律性、延伸性、起到以点代面,以少胜多的作用。
3.变以量为主为以质取胜,突出讲练落实。一切讲练,都要围绕学生展开,贪多嚼不烂,学生消化不了,落实不到学生身上,讲练再多也无用。只有重质减量,才能抓好落实。减少练习量,不是指不做或少做,而是在精选上下功夫,做到非重点的少讲少做甚至不讲不做。在课堂练习的安排上,精心选题,将题连成串,做到准确、快速,讲练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三、处理好五个方面
努力提高复习效率,以下五个方面是必须处理好的。一是课堂容量问题。提倡增大课堂复习容量,不是追求过多的讲,过多的练,面面俱到,“一网打着满河鱼”,而是重点问题舍得时间,非重点问题敢于取舍,集中精力解决学生困惑的问题,增大思维容量,减少废活,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少做无用功。二是讲练比例问题,第二轮复习容易形成“满堂灌”或“大撒手”,这样都不利于学生学懂会用。每堂课都要精讲精练,分配好讲练时间,一般以 30分钟为宜。三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问题。课堂中,有的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思维僵化,应变能力差;有的简单提问,过多的板演、笔算,貌似气氛活跃,讲练结合,其实是教师的情性行为。双边活动的真谛是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参与教学过程,启迪思维,点拨要害。四是讲评的方式方法问题。学生抓不准,讲评随意,对答案式的讲评是影响讲评课效益的大敌。必须做到评前认真阅卷,评中归类、纠错、变式、辩论等方式的结合,要抓错误点,失分点,模糊点,剖析根源,彻底矫正。还可采取“自教自”的办法。让学生讲好解法,讲错误处,展开争论。这种方式,由于是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极易让学生接受。五是信息反馈问题。系统论的反馈原理指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提高课堂复习效益,加强信息反馈是必不可少的。
四、克服五种偏向
1.克服难题过多,起点过高。复习集中几个难点,讲练耗时过多,不但基础没夯实,而且能力也上不去。
2.克服速度过快,内容多,时间短,未做先讲或讲而不做,一知半解,题目虽练习,却仍不会做。
3.克服只练不讲,教师不选范例,不指导,忙于选题刻印。
4.克服照抄照搬,对外来资料、试题,不加选择,整套搬用,题目重复,针对性不强。
5.克服高原现象,第二轮复习“大考”、“小考”不断,次数过多,难度偏大,成绩不理想,形成了心理障碍,或量大题不难,学生忙于应付,被动做题,兴趣下降,思维呆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