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

2014-07-28胥春霞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互动情境

胥春霞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 情境 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89-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而有个性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融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于一体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学观念:变教师的“教”为“导”,变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动探求”,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语文探究性学习的组织策略。

一、优化情境设置,引发探究欲望

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会产生了解与探究的欲望。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认知规律,通过运用灵活多变、富有童趣的教学手段,巧妙设置真实自然、新奇有趣、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如童话是儿童最喜爱的体裁形式,在童话教学中,教师要站在儿童视角巧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根据学生好玩的特点,教师可创设情境表演,让学生演绎故事中的主人公,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课文《狼和小羊》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小组先交流探讨相关问题,如狼和小羊各自的神态、语气是怎样的?应该怎样表现它们的动作?然后,学生戴上头饰分小组表演,再相互点评。另外,教师还可利用课本插图或者幻灯片等再现文本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与经验,从而进入直观形象的学习情境中。如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课文《山谷中的谜底》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探究感悟:“由雪松‘弯曲与‘反弹的品性,你会联想到历史或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哪些事?”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充满了探究与学习的热情。

二、探究方法指导,推进探究进程

语文教学首先要通过对比探究,深化理解。在语文学习中,比较是深化理解、发现知识异同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可通过比较探究、类比发现开展阅读,让学生由文章题材、体裁、内容、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展开对比,进而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其次,要注重实践探究,体验感悟。鲁迅认为:“专读书也有弊病,所以必须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探究,提高综合学习能力。如学习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课文《海底世界》后,教师可围绕“海洋探秘”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海洋奥秘的探究欲望,让他们选择自己比较好奇的问题,如对水母、海蜇等海底生物的外形特点与生活习性进行探究,或是对海底地形特点、海底声音等探究等。学生可利用图书馆、自家书籍、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解决探究问题,提高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关注互动合作,强化探究效果

语文教学是师生围绕文本、教学内容而展开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效。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需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多向互动合作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相互促进,相互提升。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月光启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作者说母亲不识字,但在静静的夏夜母亲又是如何给‘我启蒙的?课文明明写的是母亲给‘我启蒙,为什么却以‘月光启蒙为题呢?”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阅读,并将自己的问题或结论写在书本空白处,然后在组内交流,最后集体讨论。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意见不统一时,组员可先说说各自的理由,再由其他组员评价,或者保留各自的看法,待集体讨论时听听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观点。互动合作的探究学习方式突显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既能表达个人看法,又学会合作学习,强化了探究性学习的效果。

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当学生大胆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有所进步时,教师需要予以肯定与鼓励,从而让学生保持好奇心与积极探究的欲望,进一步提高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成效。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探究性学习互动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高中生物教学中探究性学习常态化的策略研究
探究性阅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