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14-07-28韦晓慧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草原

韦晓慧

【关键词】《草原》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65-01

一、教材分析

人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草原》是一篇融自然美、人情美、语言美于一体的散文佳作,作者老舍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通过生动的笔触,描绘了草原的景色美和人情美,充分展示了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二、教学目的

(一)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过程与方法: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方法,感悟、积累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民族团结友爱情感的熏陶,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在朗读和学习中感受草原的景色美、人情美。

(二)难点: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一首蒙古民歌,学生静静地聆听)

师深情叙述: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跟随着老舍先生领略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美丽风光,这节课我们再次走入这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走进草原,情感体验

1.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的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2.师:请再次朗读课文,把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画出来,和你的同桌说说自己的体会。

3.学生汇报交流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教师相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感悟以下句子:

①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衣裳,群马疾驰,衣袖飞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在理解感悟这个句子时,教师重点抓住“飞”和“一条彩虹”这两个字词来深入挖掘:“飞”字不但速度很快,更让人体会到蒙古族同胞迎客的心情非常急切;“一条彩虹”象征着一座连接蒙古人民和汉族人民之间情谊的友谊之桥。

师小结:是呀,这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热情,更包含着一份美好的情感,那就是蒙汉情深。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个句子呢?(急切、热情的)

②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这段话时,要重点抓住“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这句话,让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反复读这句话,使学生从两个“再”字中感受草原人的热情。

师:请同学们发挥想象思考,蒙古族人民握着客人的手时说些什么?客人们又说了什么?

(三)不舍草原,情感升华

1.师:看到草原人们这么热情,客人们也忍不住一同欢跳,最后都舍不得走,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课文的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课件出示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情谊深厚,怎么舍得马上分别呢?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是人们仍然在草地上依依不舍地道别)

师: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2.多层次引读句子“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教师引导学生紧紧抓住“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一句子反复诵读,在读中揣摩体会蒙汉人民的深厚友情。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升华情感,把蒙汉情升华为民族情。

师:当好客的主人向我们敬一杯又一杯的热酒,我们怎能不回敬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热情的蒙古族人们唱起一首首动听的歌谣,我们怎能不跟着唱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师:当太阳已偏西,人们依然唱着,跳着,谁又肯离去呢?真是——

生: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四)拓展延伸,感悟情谊

课堂小练笔: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如果蒙古族老乡到你的家乡做客,你会怎样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呢?想一想,然后写下来吧。(责编 黄鸿业)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草原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在最美草原自由翱翔
今夏,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可可托海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