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14-07-28劳洁
劳洁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58-02
笔者认为,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班主任,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用心了解,“对症下药”
当一个孩子感受到来自成年人对他的尊重时,也就是他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开始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智自觉开启的时候,这样的成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成长。笔者作为班主任,每次接手新班级,都会用心地了解班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爱好、特长、优点、缺点等,只有掌握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2010年,笔者担任三年级2班的班主任。通过了解,笔者发现该班71%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12%的学生虽然是城镇户籍,但大多数家庭并不富裕,父母也都是本地的菜农或生意人,17%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针对该班学生家庭背景复杂,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对孩子的心理教育认识片面等情况,笔者结合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合作互助意识等特点,对本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
(一)制定班规,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
班规的制定首先由全体学生出谋献策,最后统一意见,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比如:上下楼轻声慢步靠右行,你谦我让脚步轻;课间守纪好行为,不要跑,不要跳,不要打闹向右靠;良好行为习惯决定人生很重要,我们要早早把它来培养,你要我要他也要;等等。
(二)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教师要引导家长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争取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比如,笔者会经常给学生家长打电话,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生活和学习情况,综合学生的在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活动,并邀请家长参与进来。
(三)树立榜样,结合班级管理渗透心理辅导
1.结合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笔者利用班会、队会活动时间,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如“结识新朋友”游戏、“信任之旅”活动、“优点大比拼”活动等,引导学生展示正确的规范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在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身良好的言语行为为学生树立榜样。例如,在课间或者课外活动时间,笔者与学生碰面时,都会跟学生先打招呼,这样做能够让学生看到老师的行为并进行模仿,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教师在集体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利用“小模范”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或者用学生熟悉的模范人物的思想和事迹引导学生,如雷锋如何助人为乐,孔融让梨的故事体现了孔融什么样的气度。由于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正面、适当、及时。学生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教师应当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做错了,教师也要给予相应的批评,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2.引导学生自我体验。成功的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具体来说,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引领学生在一定的领域里能够取得成功和进步,从而唤起学生自尊自强的情感。当然,帮助学生确立符合实际的理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信也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学生争强好胜,确立目标时常常好高骛远,虽然学习很努力,但离目标还是很远,这时学生容易出现自暴自弃、悲观消沉的现象。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明确努力的目标,引导学生将目标降低一些,然后一步一步地去努力实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能够增强自信。笔者所教的班级有一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强,可就是因为他制定的目标太高,在短期内难以实现,久而久之,该生就认为自己真地无法达到目标,并且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笔者发现了这一情况后,及时引导这位学生降低目标,然后朝着目标去努力,在实现了较低的目标后,再努力实现更高的目标,最后实现终极目标。
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教师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学生调节情绪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避免因片面地看问题而导致消极情绪的产生。此外,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让学生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制订计划,并在实践活动中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直至目标的达成。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一旦被激发,他们就能坚持不懈地努力实现既定目标,并在此过程中形成坚定的品质。比如,学生之间产生矛盾了,笔者会引导他们先平复情绪,将事情说清楚,不要一味地指责对方,这样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情绪、主动负责、学会尊重、善于自制、提高耐挫力、开拓进取等内容开展讨论和交流,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自我观念,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发展。
二、用情感化,用心辅导
(一)精心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指主体在后天学习活动中逐步养成,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和发展起来,对促进人的成才和促进创造成果的产生起导向和决定作用的优良的理想、信念、意志、情感、情绪、道德等非智力素质的总和。在班级建设过程中,培育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应当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尊重学生为基础,建立起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团结协作、竞争的同学关系,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人格形成的外部环境,组织创造性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创造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故事比赛、情境剧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参加创造性活动的机会,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组建学习团队,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独立开展创造性活动或以团队为单位进行集体创作,如编创课本剧、创作小品、编排哑剧等,利用班会课让学生进行表演,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发展。在教学与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评价学生的创造性行为,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创造性人格,有助于师生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关系。
(二)营造环境,个别辅导与集体辅导相结合
开展心理辅导,教师可以在学校的心理辅导室进行,还可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地交流与沟通。在班里,笔者设置了“宣泄中心”“留言版”,让学生通过这些平台说出自己的感受,宣泄自己的情绪,达到班级成员之间互相了解的目的,做到彼此信任,互相帮助,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营造氛围。笔者的班里有个学生名叫韦柄(化名),上课时经常自言自语,扰乱课堂,还不时发出笑声或敲桌子的声音,逆反心理较强。通过了解,笔者很快掌握了韦柄的情况,原来他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经常出差,他与奶奶一起生活,可他并不听奶奶的话,还常常恶语中伤奶奶,他父亲拿他也没办法。针对这一情况,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韦柄进行辅导。首先,笔者每天见到他都会主动跟他打招呼,发现他的手或脸脏了,就带他去清洗,并教给他清洗的方法,发现他的衣服破了,就教给他一些缝补衣物的方法。其次,对于韦柄身上经常出现的小伤口,笔者会主动为他上药,并问明原因,同时告诉他要做一个文明的人,不要随便打架,要尊重他人,尤其是长辈。此外,笔者还会经常给他打电话,询问他和奶奶的情况。最后,笔者与科任老师了解韦柄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果表现欠佳,笔者会悄悄地对他说:“刚才你在课堂上的表现不如上节课,其实老师们都很喜欢你,他们都说你的进步很大。”渐渐地,韦柄开始向我敞开心扉,性情变开朗了,学习上有不懂的地方,也能够积极主动地向老师请教。
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作为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班里的学生,并制定出相应的策略,让学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