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探究

2014-07-28马晓芸

广西教育·A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激趣质疑阅读兴趣

马晓芸

【关键词】阅读兴趣 激趣 质疑 想象 评价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4A-0048-01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有近四分之一高年级学生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不回答、不思考、不质疑,思维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语文教学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语文教师要通过有效教学方式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趣导入是起点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找准学生情感的激发点,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阅读教学中,常见的激趣导入方法有创设情境、巧设悬念、故事引入等。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一课在导入环节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想去游一游、玩一玩黄山的欲望。笔者通过多媒体播放“黄山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的画面,其中画面中的怪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酷似珍禽异兽,有的宛若各式人物,有的形同精美的工艺品,给人以妙趣横生的艺术享受……良好的开端是教学成功的一半,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游览景点的形式创设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质疑、释疑是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疑问处,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于平常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才智和敢于提出问题的胆略。

阅读教学中常见的质疑方式有对课题质疑、对文中关键词句质疑、对文章结尾质疑等。比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一课时,笔者出示课题后,首先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分别有:“课文介绍了哪些新型玻璃?”“为什么叫新型玻璃?”“‘新在哪?”“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是谁发明了这些新型玻璃?”接着,笔者让学生默读课文寻找答案。在学生了解了每种玻璃的特点和作用后,笔者再次质疑:“除了课文中介绍的新型玻璃外,我们还能设计出哪些玻璃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在笔者的启发下,学生活跃起来,设计出了具有自动清洁功能的吸尘玻璃、能根据主人的心情播放不同歌曲的音乐玻璃、能帮人解闷的聊天玻璃等。

三、发挥想象是手段

语言文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文本中往往会有许多空白点可以挖掘。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空白点引发学生想象,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朗读“潮来时”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钱塘江大潮到来时排山倒海的气势;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抓住“小鸟回答说,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这段话,引导学生想象小鸟飞过了哪些地方,途中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事,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来,从而丰富文本的内容;再如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诵诗句,并借助课文插图想象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景,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四、课堂评价是关键

教师要善于运用课堂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过程及结果等进行及时点评,当学生从中不断享受成功的喜悦时,他们就会逐渐地喜欢语文阅读课。课堂评价一般分为“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两种。对于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即时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思考、发言的积极性。而对有多种答案的问题,教师则应该采用“延时评价”的方式,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展现。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草丛的村落》中写到:“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对此,笔者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作者还看见了什么。不少学生很快发表了见解,笔者采取了延时评价的方式引导学生再度思考:“还有不同的见解吗?”“我想再听听其他同学的想法。”“还有谁想说?”结果,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作者还会看见小甲虫们正在游乐场里快乐地玩耍。”“甲虫叔叔阿姨们正在集市上做买卖。”“大甲虫正在教小甲虫寻找食物。”……在阅读教学中采取即时评价或延时评价的方式激励学生积极思考,能让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充分地展现。

总之,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办法有很多,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探索,采用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激趣质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趣 导思 引探
小学语文教学之我思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