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门市打造百亿畜禽产业的条件及路径探讨

2014-07-28廖仁芳

湖北畜牧兽医 2014年3期
关键词:荆门路径选择

廖仁芳

摘要:文章综述了湖北省荆门畜牧业的现实条件以及做强百亿畜禽产业的路径选择,为立足百亿、加速爬坡,从“做优做强种业、延伸加工产业、发展循环产业、做大服务产业”等四个方面着力,力争到“十二五”末,荆门畜禽产业产值达到150亿元。

关键词:荆门;百亿畜禽产业;现实条件;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S8 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3-0088-02

湖北省荆门市畜牧业2012年迈入“百亿产业”行列,2013年畜牧业产值同比增长10%,达到110多亿元,畜牧业加工产值比2.3∶1,在农业总产值中占比32.6%。荆门市有基础、有条件、有信心推进百亿畜禽产业继续爬坡升级。

1荆门市畜禽产业的现实条件

1.1总量基础扎实

2013年全市猪、禽、牛、羊出栏头(笼)量分别达到415.22万头、4994.55万只、15.37万头和56.19万只。钟祥市、京山县、沙洋县3个县市跻身“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且生猪出栏量在全省县市区中分别排第二、五、十三位。全市肉牛出栏居全省第三位,蛋鸡饲养量居全省第三位,生猪出栏居全省第六位,蜂产品出口蝉联全省“十一连冠”。全市生猪、蛋鸡规模养殖率分别达到82.2%和86.3%,畜禽良种普及率在98%以上。

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户)达到16881个,创建标准化示范场339个,其中国家级示范场15个、省级示范场74个。

1.2发展后劲充沛

坚持引进行业龙头和扶持本土企业双轮驱动,全市已发展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40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全省生猪行业五强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企业28家,5亿元以上的企业4家,50亿元以上企业1家。发展畜牧专业合作组织619家,其中全市“十佳”农业合作社3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2家。2013年畜牧业为农民人均增收贡献同比增长10%,达到820元。

1.3保障体系完备

2012年以来,陈焕春院士、吴常信院士先后到荆门市挂牌建立了“院士工作站”,打造了中国农谷畜禽育种和疫病防控双引擎,大大增强了行业科技保障能力。荆门市依托中国农谷品牌优势,在全省率先全域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全市六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均保持在99.5%以上,抗体合格率保持80%以上。2010年以来农业部、省、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100%,连续9年“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零检出。

2做强百亿畜禽产业的路径选择

2.1“三管齐下”强化种源支撑

现代畜禽种业是畜牧产业的起点,也是畜牧科技的高点,更是提升中国农谷畜牧业竞争力的关键。

2.1.1以“院士工作站”为平台,打造面向全国的高端种业 以吴常信院士团队为核心,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为依托,以龙王公司入选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神地公司选育地方鸡黑羽绿壳蛋鸡、青龙湖公司建立法国南特鸭祖代场、景阳公司建设国家种羊良繁场为基础,做大中国农谷畜禽种业品牌,打造面向全国的高端种业。力争到2015年高端种业新增产值达10亿元。

2.1.2以“33计划”为重点,建立区域平衡的良繁体系 深入实施畜禽良种工程,推进“33计划”,即在全市培育3个以上畜禽原种场、30个二级以上种畜禽场和3000个规模畜禽场,构建“育种、扩繁和利用”紧密结合、层次分明的现代畜禽种业体系。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市生猪种源保障由现在的80%提高到95%以上,禽种源保障达到95%。

2.1.3以承接成果转化为关键,打造深耕基层的推广队伍 整合市县两级畜牧技术推广力量,与企业共同组建市级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接科技成果的转化与产业化。以乡镇“三位一体”畜牧兽医服务机构建设为重点,切实解决畜牧科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逐步完善保障百亿畜禽产业需求的推广体系。

2.2“三线并进”培育壮大加工

紧抓政策导向,坚持产业链“补缺”、“品牌”、“集群”三线并进,壮大畜产品生产加工。

2.2.1重点引进,补缺增效 充分利用“中国农谷”省级战略“洼地效应”,推进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和环节“补缺”,“缺什么引进什么”,引进补齐肉禽屠宰加工、肉牛深加工等环节。同时,注重引进荆门市在外创业成功人土回家乡投资畜牧业,发展饲料生产、精深加工等配套项目建设。力争到2015年畜禽深加工量占上市量的比重达25%以上。

2.2.2探索创新,品牌增效 创新发展休闲观光畜牧业、旅游畜牧业等,抢占先机,打造品牌。加大本土品种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加速畜禽产品品牌提档升级,加快融入“中国农户”品牌集群;创新打造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品牌,支持畜牧龙头企业优化重组,抱团发展,壮大品牌。发挥种猪、蜜蜂、羊等优势畜禽品种,打造一批具有地理标志、品质优势的畜牧业“名片”。

2.2.3链条拉动,集群增效 坚持“龙头带动、基地支持、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发展模式,不断壮大以京山神地公司为龙头的家禽产业链、以钟祥盘龙公司和钟祥牧原公司为龙头的生猪产业链、以祥牛公司为核心的肉牛产业链、以天越和景阳公司为龙头的肉羊产业链,吸引、集聚、带动发展全市畜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争取5年内培育产值过亿元的畜牧龙头企业40家,过10亿元的企业4~5家,过50亿元的企业1~2家,力争2~3家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行列。

2.3“三环合力”推进循环利用

坚持问题导向,以生态效益反推产业发展,强化畜禽排泄物的资源化利用和生态畜牧业循环化发展。

2.3.1强化管控,推进种养场户小循环 严格落实“谁污染谁治理”的措施,对于新建的养殖场要求做到治染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使用。同时,在全市新创建8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培育建设10个规模在6.7hm2以上的种养结合立体养殖示范园,推广“153”养猪、“1235”养羊、“165”养牛等家庭养殖模式,大力发展家庭牧场。鼓励大型养殖场配套建设生物有机肥厂,中小型养殖企业修建沼气池,力争2015年全市大中型畜牧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

2.3.2量化减排,推进生态园区中循环 结合全省“两大创建”活动,紧抓荆门市入选“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契机,推进养殖污染减排。3年内全市拟安排100家畜禽规模养殖场参与污染物总量减排项目建设,争取国家1亿元节能减排专项投资,提升全市养殖污染处理能力。力争到2015年全市发展养殖专业村100个,带动发展绿色生态畜牧业园区50个,生态园区的养殖量占到全市养殖总量的80%以上,到2015年全市年产5万t以上的有机肥厂达到50家。

2.3.3优化布局,推进主产县域大循环 在中国农谷“三大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和“六个优势产业带”的总体布局下,以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打造优势互补、循环流通的县域产业带,提升循环产业合力。继续实施“种草养畜”和“秸秆利用”工程,推广玉米青贮、微贮、黄贮等技术,加大秸秆饲料转化利用率,提高种养结合综合效益,力争到2015年全市牛羊等草食畜牧业产值达到40亿元,成为全省草食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样板。

2.4“三大创新”加快服务转变

创新开展信息、技术和金融等服务,推进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常规服务向创新服务、单一技术服务向全方位服务转变。

2.4.1创新信息服务 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以定点屠宰监管职能划转为契机,积极建立畜产品安全视频监管指挥中心,强化档案信息管理,打造“履历畜牧业”,为畜禽产业提供高效的信息服务保障。

2.4.2创新技术服务 突出行业专家技术引领,每年至少邀请院士专家团队举办讲座2场以上,邀请部、省级畜牧兽医行业专家来举办专业知识讲座3场以上,由市级畜牧兽医“专业技术官”进行知识更新培训40场次以上。力争科技对畜牧业发展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2.4.3创新金融服务 开展育肥猪政策性保险,探索其他畜禽品种保险试点,探索设立畜牧创业投资基金。与武汉农畜产品交易所紧密对接,探索建立农畜产品交易平台,强化保险对产业的支持。

猜你喜欢

荆门路径选择
《渡荆门送别》引发的幽思
Study on the Phenomena of Non-fluent Repetition in Chinese English Learners’ Prepared Oral English Output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金秋赏菊
请到我们家乡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