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艺的翅膀玉雕工艺教学浅谈

2014-07-28赵丕成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玉雕玉器手艺

赵丕成

Craft Stretches Wing To Weather

Jade culture has ushered in the 21st century. Jade carvers and craft imparters ponder over such issues related to contemporary jade: Whether does jade carving craft carry forward traditional heritage? Whether can jade carving craft mirror contemporary era? Whether can jade carving craft epitomize culture and art? Only by means of infusing positive energy into jade carving craft, jade carving craft can go further, fly higher, and radiate its own brilliance and charm.

玉雕工艺从红山文化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纵观历代玉器,每一个时代都有它特殊的形式美感,特有的精神气质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玉器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已成为一种文化载体, 她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积淀和记忆。

随着历史的演变,琢玉手艺在造型和纹饰上产生了变化和飞跃。它承载着流动的历史与文化;记刻着古人对神权、王权、生命和自然的高度想象;表现出雄厚灵动,大气精美的形式美感。因此,玉雕工艺不仅仅是单纯的手艺,它是物质和精神、文化和艺术、历史和现代的综合体。

今天,玉文化已进入了21世纪,琢玉的手艺是否延续着传统文脉,是否反映出时代气息,是否表现出文化和艺术,这是琢玉者和传授者对当代玉雕所引发的思考。对于这个问题,无论从琢玉的个体,还是从传承的教学,都已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因此,只有“让琢玉手艺注入正能量”,才能使手艺走得更远,飞得更高,绽放出它的光彩和神韵。

一、手艺、眼力、心智的历练

琢玉实训是继承玉文化的重要手段,在实践过程中,手艺、眼力、心智相继得到修炼和提高。

历练手艺 千百年来,玉工总结了一系列的琢玉技法,无数历代玉器,展现出作者驾驭玉材和工具的能力:运砣沉着稳健, 力到工就;勾线犹如神助,高古游丝;刀法多变,有鬼斧神工之力。我们用典型的古代玉器作范本,在讲授、临摹的实训过程中,努力去掌握丰富、精妙的琢玉手艺。然而,这种手艺的掌握非一日之功,它需要多年的磨练、坚守和体悟。熟练的琢玉手艺需经过反复琢磨,从生疏到熟练,以至灵活运用,自由驾驭玉料, 手随心动,“砣”随意行。

提高眼力 当我们历练手艺的同时,古代玉器的造型使我们眼力也得到提升。经典的古代玉器,是经过了大浪淘沙而沉淀下来的精品,是宫廷和民间的琢玉高手所作,集中体现了古代玉的审美要求。因此,每一件古玉,都是经过玉匠精心构思、倾心雕琢的艺术作品,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其间的造型、纹饰、工艺,无比精美。对于雄健与缠绵、阳刚与阴柔,实体与空灵的表达和谐统一,展现出玉雕图案美和艺术表现美。在我们手艺的历练中,要不断地去领悟古代玉雕的美学特征,来提升我们的琢玉眼力。

领悟玉性 在琢玉工艺的实践中,可见古人不断发现、揭示、表达玉的温润美感。这种对玉性美质的认知,蕴含着一个重要的美学思想,即“要质地本身发光,才是真正的美”。琢玉不仅要有高超的技巧,还要深刻领悟玉性,遵循玉的自然规律,充分表现玉质的自然属性和本质美感,使玉雕作品巧夺天工,自然妙造。因此,忠实于玉料的本质属性是琢玉的根本准则。在玉雕的琢磨中,要顺应玉性,表达玉意。

二、琢玉的艺术素养

从玉文化传承和教学的视角出发,玉雕工艺传授不仅限于手艺,还要有相关的艺术表现能力,这要通过多种心手合一的艺术基础训练才能逐步达到。

素描速写是形式美的初发之地 速写是以线条的形式,快速、简洁、生动地描绘形象。不断训练,熟能生巧,在速写中,往往会出现超越想象的美感特征,如力量、轻松、凝重、飘逸等。敏锐的观察力,将不断地去捕捉美的线形,又作用于手的描绘。这样,心手交替,相互作用,会不断地提升造型能力。最原始、最生动的创意造型往往都在这些速写手稿之中。

工笔写意从画理到神韵 工笔白描是以线的语言、写实的方法表现事物的形态、结构,整体把握画面的构图与章法;而写意是以笔法与墨韵描绘事物,构图章法融于胸中,随机把握。中国画的笔墨和画理与玉雕的艺术表现是一脉相承的,学习中国画之精髓,使画意和神韵融于玉雕作品之中。

中国图案美 中国图案,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在具象和抽象之间反复演进,形成一种既现实又浪漫的风格。玉雕亦然。学习民族图案,不但可从中了解传统的民风、民情和民意,掌握丰富的民族图案语言,还可学会象征、谐音、寓意的创作手法以及图案美的规律,有助于玉器设计和创意。

雕塑形体美 中外雕塑都是在追求美的形体,然而由于地理和文化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表现方式:中国传统雕塑强调直观、感悟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了偏于象征、表现、写意、和美的雕塑形式。而西方雕塑重视逻辑推理的思维模式,注重正确的形体、比例、结构,科学和艺术的表达,从而形成了模仿、再现、写实的雕塑形式,追求神态和强力的空间感。而当代玉雕正是在这两种雕塑形式中得到借鉴和运用。玉雕作品讲究形体、比例、结构的美感,追究写意、虚实、神韵的艺术效果。

构成现代美 构成艺术,是以创造性思维和抽象性元素来设计视觉造型,是现代艺术造型的基础课程,广泛运用于视觉艺术领域,如现代建筑、雕塑、装潢、家具、日用造型等。构成艺术走出传统,创造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具有简约、明朗、流畅、挺拔等视觉效果,空间感强烈,展示了现代美感,是当代玉雕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对于传承、培养现代玉雕人才,不仅靠技巧训练和相关课程,还要学习经典的文学作品,提高学员的文化修养。名篇、名言、俗语、谚语,它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通过阅读和欣赏,成为锻炼思维、提高文学修养的途径。特别是国学的经典名篇,有助于对中国文化美的了解,有助于创作思维的提高,有助于创作情感的培养。玉的美是文化美的一部分,由此说:“琢玉是一种手艺,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琢玉工艺的提高,仅仅靠娴熟的手艺是不行的,好的玉雕作品是以精湛的技艺传递出文化内涵、艺术气质以及美好玉意。

三、多元吸纳与中和运用

玉雕创作水平的提高功不在其内,而在其外,艺海作舟,琢玉有神。

艺海作舟 多元吸纳 在历代玉器中,无不融和着其它的艺术元素:彩陶的器型、青铜的纹样、宋瓷的身影、中国画的用线和气韵,还有文学艺术、戏曲艺术、宗教艺术、民间艺术、吉祥观念等等。

中外艺术大家无不在其它的艺术范围下功夫,从而得到有益的启示,获取创作灵感。唐代草书大家怀素见公孙氏舞剑之剑法,而得到笔法之意。戏曲表演艺术家盖叫天,仔细观察从香炉中飘出的烟雾,将缭绕上升的形态加以艺术加工,融入戏曲身段之中,形成了特有的表演形式。法国大雕塑家罗丹说:“你要问我在什么地方学来雕刻的?在森林里看树,在路上看云,在雕刻室里研究模型学来的。我在到处学……”由此可见各种艺术可以相互借鉴,触类旁通。

作为琢玉者和传承者一定要走出玉雕圈子,到其他艺术领域广泛吸取养分,丰富造型语言,激发创意灵感。

中和运用 琢玉有神 当代艺术可谓群星荟萃,它们之间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当我们在观赏学习绘画、雕塑、图案等艺术形式时要领悟到:它们的许多造型元素、形体表现和玉雕是相通的,一定有着必然的联系,我们要在跨界中学会“中和”的方法,去转化、调和造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因素,切不要生搬硬套,牵强附会,而是要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合理表现,不仅使玉雕出奇、出彩、有神,同时还保持着玉雕工艺的本色。

让我们在多项的艺术形式中得到一种意象,一丝灵感,一种元素,让其沉浸在我们的心底,去酝酿,去融会,去感悟,然后再用玉的语言把它表现出来。

“凡艺术家都须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让我们的“匠人”具有诗人的广博知识、丰富情感和美妙的想象力,让琢玉手艺插上丰满的羽翼和想象的翅膀,将玉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自然之美升华至艺术之美。

猜你喜欢

玉雕玉器手艺
浅谈近代玉雕工艺
论玉雕山子工艺
浅谈近代玉雕山子工艺
传统的玉雕与玉雕的传统
老手艺
基于美学的角度探讨玉器鉴赏
春·手艺
收藏玉器要力避四误区
厚德载物——中国古代玉器展(上)
王子学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