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光火焰生命瑞典水晶玻璃展在苏州博物馆举办

2014-07-28张帆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文化园瑞典玻璃

张帆

2012年8月24日,苏州与瑞典南斯莫兰地区缔结了友好区市关系,使得这两个美丽的地区在经济文化上有了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次年的12月份,瑞典斯莫兰文化园园长列纳特·约翰森先生与瑞典水晶玻璃博物馆古奈·霍玛女士一行访问苏州博物馆,双方就共同举办展览达成了一致。2014年5月18日“光,火焰, 生命”瑞典水晶玻璃精品展在苏州博物馆成功举办。本次展览汇集了瑞典斯莫兰博物馆及斯莫兰水晶玻璃博物馆馆藏精品121件(套),时间跨度近两个世纪,向观众集中展示了瑞典水晶玻璃高超的制作工艺以及悠久的发展历史。

斯莫兰文化园

斯莫兰文化园是瑞典一家极具特色的文化组织。文化园组建于2009年,隶属于瑞典克努鲁贝里省(即,南斯莫兰省)行政委员会和维克舍市政府所有。

斯莫兰文化园是由数家早已存在的文化机构合并而成,其目的是为了综合协调这些机构在本地文化遗产领域里所进行的活动与课题。而文化园的核心使命就是宣传文化遗产和当地历史。

斯莫兰文化园举办大量的本地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传播当地历史知识,同时从来自瑞典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地的外来居民身上受到影响和启发,对其进行融合,从而使其成为当代斯莫兰的一个自然组成部分。斯莫兰文化园努力成为一个社会辩论及有关斯莫兰未来发展问题讨论的场所。

在斯莫兰文化园下属文化机构中,最主要的是斯莫兰博物馆以及瑞典水晶玻璃博物馆。

以此次展览为契机,苏州博物馆与瑞典斯莫兰博物馆签订了友好馆协议,为双方在未来更多领域的深层次交流打好了基础。

斯莫兰博物馆

斯莫兰博物馆成立于1867年,是瑞典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固定展品包括石器时代及之后的一些当地发掘出土的历史文物。同时,博物馆也举办具有高度关注性主题的临时展览。馆中还设有一处考古展区和一处有关保存古老建筑的展区。

瑞典水晶玻璃博物馆

瑞典水晶玻璃博物馆在过去的80年里不断收藏大量水晶玻璃制品和有关文献,是欧洲玻璃藏品数量及种类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博物馆收藏了105家水晶玻璃工厂设计制作的4万余件水晶玻璃制品,制造时间从16世纪80年代直至当代。瑞典水晶玻璃博物馆同时也进行有关水晶玻璃制作原材料和工艺方面的科研项目。

玻璃,水晶,水晶玻璃

从化学构成上来看,玻璃是只含有二氧化硅的熔融状态混合物,而水晶是二氧化硅的结晶体,天然水晶通常是无色透明的。水晶玻璃即人工水晶,它是一种含有水晶成分,透明度和亮度都大于普通玻璃的人工合成材料。由于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金、银、钙、钴、铵等金属元素,赋予水晶玻璃制品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常见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紫等。

世界上最早生产玻璃的是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自公元前21世纪就开始了。我国的玻璃制造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时期。魏晋时期,古老的玻璃吹制工艺传入我国,早期的玻璃制作是为了模仿玉石,采用不透明的铅钡玻璃。而瑞典要到公元16世纪才传入玻璃吹制工艺,17世纪,瑞典开始生产水晶玻璃器皿。

瑞典玻璃

提起瑞典玻璃,人们常会想起有趣的艺术产品和设计精美的日常用品。大多数产品产自有着悠久玻璃生产传统的瑞典东南部斯莫兰地区。该地区被普遍认为是水晶玻璃王国,自17世纪以来一直从事玻璃生产。当时大多数的玻璃工厂出现在首都斯德哥尔摩周边地区,即中部省份,创办者大多数是瑞典本国的贵族,而工厂里的工匠则基本来自于德国和意大利。现存最古老的玻璃工厂是建于1742年的Kosta。

20世纪以前,瑞典玻璃工厂的产品相当统一,其原型受到外国产品的启发。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表面覆有大量切割装饰、闪闪发光的水晶玻璃作品。自20世纪初玻璃工厂开始与艺术家合作, 生产了一批富有创新性的产品,除了纯粹的艺术产品,也生产整套酒杯和其他用品。这一过程来自于玻璃工厂与玻璃吹制工、雕刻工、切割工和其他工匠的紧密合作。从二十年代六十世纪末开始,瑞典出现了独立于玻璃工厂之外的众多小型玻璃工作室。

如今瑞典的玻璃生产高度多样化,这归功于20世纪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玻璃艺术家有无数的机会与工匠合作,开发新产品, 或在小型的玻璃工作室中设计、生产自己的产品。玻璃是一种万能的材料,它的内在美可以以千变万化的方式表现出来。传统工艺仍是根本,但是现代技术也得到了更多更广泛的使用。

新兴玻璃工厂及产品

瑞典新兴的玻璃工厂创建于18世纪。政府颁布了相关的法令,削减出口,从而使瑞典在玻璃产品上实现了自给自足。玻璃不再是贵族独享的奢侈品,它也慢慢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日常家用简单玻璃器具的需求不断增长,更多的建筑上安装了玻璃窗。

那时,玻璃工厂遍布全国。斯莫兰地区有如此众多的玻璃工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有广袤森林所带来的充足的原料,融化玻璃的熔炉昼夜不停的运转需要大量的木材。

斯莫兰地区湖泊、河道丰沛。丰富的水力资源也起到了先决条件的作用,它能为磨坊提供动力,压碎制作玻璃的原材料,而且在玻璃制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冷却、清洗等步骤。

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廉价的劳动力,对于当时斯莫兰地区的穷人而言,除了在农田里辛勤耕作之外,去玻璃工厂工作成为了他们另外的一个选择。

当时瑞典玻璃工厂的创办者通常是有钱的地主,他们所拥有的森林和农田为熔炉及工厂提供必要的木材和场所,同时也为工人提供了食物。当这样的玻璃工厂越来越多之后,以玻璃工厂为中心,其周围慢慢地出现了小村落。

18世纪,玻璃制品的范畴逐步变得宽泛;19世纪早期,切割玻璃及玻璃雕花技术从英国传入,最初仅在简单的酒瓶和类似物品上使用;至19世纪80-90年代,源自水晶制作的斜切技术将这股潮流推至顶峰。

自1870年开始,玻璃吹制者自己开办工厂已蔚然成风,至19 世纪下半叶,瑞典共创办了玻璃工厂90多家。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建于1742年的Kosta,创办者是Koskull郡长和Stael von Holstein将军。他们的姓的第一个音节连起来,就成为了这一今后名噪世界的企业的名字。Kosta聘用了很多来自德国的玻璃制作以及雕刻的工匠,其技术不断完善创新。

当时生产的主要产品仍为简单的家用器具。从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起,通过把玻璃吹进固定模子,雕花被仿制到简单、便宜的日常器具上,通过压制也可以复制出尚可的器具,这项技术十年后才传入瑞典。

瑞典式优雅和现代主义新风格

直到1925年巴黎世博会,瑞典玻璃才在国际上获得认可。Orrefors运用薄薄的、雕刻精美的玻璃,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作品。博览会上,有一批作品是由设计师Gate和设计师Hald设计、技术高超的吹制工和雕刻工制作而成。瑞典式优雅的概念诞生了。

受到Orrefors大获成功的启发,更多的玻璃工厂开始生产雕刻玻璃,其中包括制作EdvinOllers酒杯的设计师Elme。在Kosta,设计师Ewald Dahlskog则决定开始钻研切割玻璃。他在厚重的水晶玻璃上设计了抽象的图案或风格化的动植物。

1930年斯德哥尔摩展览标志着瑞典现代主义的突破。简单、干净的线条、光和空气都是新风格的特点。影响最为强烈的是建筑和市内装饰,但是也波及了玻璃。现在更为强调材料本身。最有代表性的是厚厚的熔化玻璃制品,如果有所装饰的话,很少覆盖整个表面。精致柔和的“瑞典式优雅”消失了。

当代的瑞典水晶玻璃

今天,瑞典的玻璃生产多种多样,即使传统工艺仍然是基础,但是也用了许多其他技巧。现在,工作室玻璃是指小型工厂所出产的玻璃,一个或多个艺术家负责所有环节,包括设计、生产、销售。艺术家制作玻璃产品,但是可能也会把生产的一些环节分配给助理或专家。瑞典玻璃产业以外的玻璃艺术家有一个协会,叫做瑞典玻璃研究院,大约有100名成员。

如今的市场领导者是OrreforsKostaBoda公司,它以Orrefors和KostaBoda的品牌投入市场,前者仍为高雅、独特、现代风格的水晶玻璃,后者则更多地突出丰富多彩的颜色和艺术表达的自由。

猜你喜欢

文化园瑞典玻璃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惠和石文化园
古老的瑞典
历史文脉及渠源文化的引入与表现
为什么沾水后的玻璃不宜分开?
试论文化园的宣传教育途径与作用
玻璃上怎么会起雾?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