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中国传统里走出来的时尚“李黎明”

2014-07-28潘真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2期
关键词:编织黎明服装

潘真

Fashionable “Li Lim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hinese Traditions

When Li Liming is unveiled at Fall/Winter Fashion Show in Vancouver Fashion Week, she once brings a surprise to the world again: More than 80 latest works not only continue refined and gentle beauty, but also try to demonstrate bold and casual feature with the charms of the Northwest China.

当李黎明终于以中国设计师身份站到了国际时尚舞台上, 她会记得和手帕相联的童年细节么?

那年代, 手帕还是日常用品,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要用的。买手帕,别人家的孩子买三分钱一块的普通样式,李黎明却总是买四角钱的。因为,四角钱一块的手帕,边角上有刺绣花纹呀!

长大了,她喜欢去老牌的“鸿翔”买衣服,看中那一份与众不同的设计。衣服穿旧了,自己动手染成蓝色再穿……

这些审美的情趣,在她生命最初的印记中,丝丝缕缕,勾勒出丰富的底色,与当时单调的蓝海洋大环境格格不入。

今天,李黎明回忆起来,给她的设计带来灵感的中国传统营养,不能漏了当年看闲书、上中文系打下的文学底子。

小时候,生长环境封闭,没有小伙伴可以一起玩,她躲在家里闷头看书,和女孩子气质相去甚远的鲁迅的书也读过。读书, 使她愈发地不合群,退而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因此时不时地陷入抑郁,对身边万物的感觉却愈发敏锐,看到特别美的东西、特别好的品质,她会产生一种很复杂的感情,觉得那是昙花一现,令人感伤,想赶紧设法把那特别美好的保留下来。而中文系的阅读和写作课程,教给她最多的是,创作要言之有物,要挖掘最有情感的素材……

“文艺青年”李黎明,不像那时候的很多女孩子从小喜欢编织,不是因为喜欢而去干编织这一行的。“编织皇后”这个称号,在她听来也许过于婆婆妈妈,她并不受用。走上这条时尚艺术之路,纯属偶然。

1980年代初,上海电视台举办一个手编绒线服装大奖赛,正好朋友送来一斤当时流行的圈圈绒,她给年幼的女儿织了一件毛衣,就顺势参加了比赛,没想到一举夺冠。

这件获奖作品,老一辈的编织大师冯秋萍看了,鼓励她继续做,还带她一起办展览。这样,她就成了冯老师学生中的一个。学生们帮着老师编书,有人嫌枯燥,退出了,她坚持到底。老师身体不好,她帮着去科学会堂给全上海的妇女干部讲课。当时的中国,还没从长期闭塞的状态中走出来,中国人大多没见过世面。为了预备讲义,她去图书馆查资料,开始思考中国服装如何扬长避短走向世界。

那时,李黎明30出头,风华正茂。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编辑注意到了她的编织作品,找上门去谈合作,此后每年“人美”都会推出三四本挂历。挂历上的模特,穿的都是她的作品。这些样式新颖别致的编织衫,一时间风靡了上海滩,仿冒者层出不穷。华联商厦热卖的“海军衫”“百花衫”,很多人一看就说“那不是李黎明的嘛”。除了挂历,她还出了《上海花边毛衣巧勾边》《编织皇后精品选》《李黎明时装编织艺术》等十多本书。

她终于发现,编织能够把自己感受到的美表现出来,成为一种艺术。

1994年,李黎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打出“李黎明”品牌, 一门心思做起原创的手工编织服装。

做设计师越久,她的心越静,整个状态也越趋于物我两忘。这样的境界,使她能够敏锐触摸到人的心理,走在同行的前面,而不是看见流行了才跟风。

中国人太容易迷信外国大师,追赶国际潮流,“谁说中国不可能设计出好的服装,只能跟外国学,好的服装都在外国?其实,中国人有非常得天独厚的东西,我们有五千年的文化,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服饰斑斓瑰丽,是我们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编织服装作为中国服装文化的一个瑰宝,完全可以形成自己的品牌。”说到这些,她不禁激动起来,只因“从事这一行当的,或多或少都有一种使命感,都觉得中国的服装设计不应该不如人”。她就不信,中国的服装艺术不能走向世界。

身为非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李黎明不按规则出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让她的作品出奇制胜:由古代青瓷器展开联想的沙滩装,受精美巧克力包装纸启发设计的少女装,渗透少数民族风格的衣裙,借鉴油画华丽、高贵气韵的旗袍……她运用100%纯手工编织技艺,将时尚演绎到淋漓尽致。下一个又会是怎样的精彩?悬念,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1997年,Valentino品牌在上海举办亚洲年会,邀请李黎明参与其静态和动态的时装展示。在那个美妙的夜晚,“李黎明”手编礼服与Valentino皮草珠联璧合,成就了一场最令人惊艳的压台表演。第二天,媒体发表评论:“皮草和手编是绝佳拍档!”

1 9 9 8 年, 李黎明应邀赴日本大坂、神户等地, 作“ 中国民族服装展示”。媒体称这是“来自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时装秀”。

那一年,李黎明还应邀去了香港参展。原创服装上了T型台, 她照例成为媒体关注的中心。“你觉得今年服装流行的趋势是什么?”突然面对外国记者的提问,她没有一点思想准备,脑子里一片空白,突然迸出答非所问的一句话:“我希望今天是在巴黎的舞台上!”脱口而出的,往往是真心话。而且,这绝对是她平素的言说方式、思考方式。第二天,美联社报道了这句话,标题十分醒目:“中国设计师:第一步,香港;第二步,巴黎。”美国记者,太善解人意了!

1999、2001年,作为中国大陆唯一的设计师代表,李黎明两次应邀参加“香港时装节——亚洲设计师天地”时装秀,美国CNN 广播电视台的专题采访盛赞“‘李黎明手编时装是中国最具潜力的民族服饰精华”。

2002年,作为唯一的中国服装设计师,李黎明收到意大利时装周的邀请。上海市政府派出的演出团借了她的作品去展示,引起西方人对中国编织服装的浓厚兴趣。

2006年,李黎明携作品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颁奖主会场。那是一个国际品牌店云集的地方。持票者鱼贯而入,场内红地毯上站了700多位嘉宾,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没有票的,则拥挤在广场上翘首观看录象。这是中国时装设计师首次在戛纳进行个人专场作品发布,同台展示的是国际品牌Valentino、Christian Lacroix、Ferragamo等。

2007年,作为中国设计师代表,李黎明在奥地利维也纳“中国时装周”上做专场展示。李黎明的编织服装,是奥地利专门选中的。此次展演了49套服装,大部分是最新推出的款式。色彩上,强调以黑白为主,突出现代感;线条上,表现委婉、流畅; 风格上,展示女性的自信和柔美。具有丰富想象力的设计、融合东西方艺术的独特风格,引起观众的追捧。奥地利教育艺术文化部部长甚至赞赏道:“这场时装秀,震撼了整个欧洲!”

李黎明的设计,始终走在前列。她巧用钩针、棒针的针法, 变化多端,又在材料、色彩、造型、款式、工艺及绣饰搭配等方面下功夫,应用不规则的排列、多色彩的组合,立体贴花,巧妙绣缀,自由流动的图案等技法,变幻出针法与色彩相结合的现代画风格、凹凸浮雕的立体效果,透露适宜、若隐若现的视觉效果。她首创的手工编织泳装系列,成了“李黎明”标志性的代表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变。”秉承这一理念,20 年来,她拒绝加工订单,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形成品牌优势。

“我是中国设计师,我要表现的是我在我们这块土地上的独特的感受。”这样的李黎明,正应验了那句“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009年,“李黎明手工编织”进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上海熏依社画廊邀请中国设计师李黎明,联袂日本艺术家此木三红大,开启了艺术与设计跨界展。

这一年,当李黎明在温哥华时装周秋冬时装发布上亮相时, 她再一次给世界带去惊喜:80多套最新作品,一半延续了精致、柔美,另一半则试图表现豪放、随性。其中一组,钩棒针结合, 创造出厚薄面料的对比效果,加上硬朗的直线条勾勒、绚烂的油画色彩,呈现中国大西北风情。背景音乐,是一曲深沉悠远的蒙古长调……

猜你喜欢

编织黎明服装
黎明的沉思
体验编织的乐趣
黎明的沉思
一针一线编织爱
道具服装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黎明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