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市场化重点创设五个机制

2014-07-28张合成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农户价格农产品

张合成

市场化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说,没有市场化,农业现代化也就“化”不起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按照这个要求,构建促进农产品市场稳定的长效机制,需要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尽快建立健全我国农产品市场化发展的支持、服务和调控政策体系。我认为,需要推动五个机制创设:

一、产销平衡机制:权威数据支撑市场决策。目前信息采集发布的标准不统一、口径不一致,各种信息满天飞,导致农民无所适从,各级政府被动反应,投机炒作推波助澜。虽然农产品品种规格多,列入目录的有1000多种,加上国家地域辽阔,农户安排农业生产、政府实施经济调控,不可能掌控每一种产品供求底数,但建立系统化的信息监测统计制度,搞准基础数据,是发挥市场功能的基础,是政府调控供求关系、生产者协调产销关系避免盲目性的基础。为此,要科学监测生产、批发、零售环节的运行数据,监测生产、消费、进出口、库存、价格及交易量、成本收益等核心指标,建立标准化的基点调查户、定点信息员、市场调查员等样本和队伍,建立权威统一的采集标准、分析模型、发布机制,推动实现各行业各部门数据可比、可用。各级政府和生产经营者能够依据权威数据调节平衡、安排生产。

二、市场预警机制:专业化分析研判引导预期。农产品市场关注的人多,关心的人少;评头论足的多,理性分析的少;事后诸葛的多,前瞻判断的少。从粮棉油糖看,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各种预测机构紧盯中国,国内贸易及期货公司、主产省粮食及农业部门等也开始了较为系统的市场分析。从鲜活及小宗农产品看,虽然一些行业协会开始分析,但各个层面都缺乏持续跟踪研究,对“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供求失衡缺乏预判,政府部门只能一次又一次地“临时抱佛脚”应对暴涨暴跌、滞销卖难,农户的损失不言而喻。因此,需要专门部门建立分品种、专业化的农产品市场分析模型,定期研判产销形势,定期发布权威准确的预警信号,引导市场预期和生产意向。

三、调节生产机制: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农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弹性相对较小,价格大幅波动主要源于种植面积、异常天气及集中上市等因素造成的生产供应量波动。尤其是在供过于求、价格大幅下跌时,农民往往损失惨重,这说明价格信号的调节作用独特。应借鉴国际经验,抓生产更要干预产销平衡,从保护农民积极性、稳定生产能力入手,明确价格干预措施和启动机制。特别是要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的作用,在市场价格跌破成本价时,政府适时启动收储、运销、储藏、加工、销毁等应急措施并给予农民合理补贴,促进均衡上市,减缓价格异常波动对农民生产造成的冲击。

四、社会服务机制:向农户供给对称的产销信息。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要靠及时准确的信息引导,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高效的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成为可能。目前,农户只知道自己种了多少,不知道市场需要多少。媒体发布的不少涉农信息农民看不见、听不懂、用不上。要尽快探索建立面向主产区农户提供定向信息服务的系统,采集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后及时推送入户,让农户明明白白种地,踏踏实实卖粮。同时,要建立全国性农产品信息统一发布平台,及时、统一发布农产品生产、市场和价格信息,尽快实现各部门调控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协同性,逐步形成重大信息权威发布制度,创造信息公开、透明的市场环境。

五、农户培育机制:提升市场主体营销能力。农民抓生产在行,至于卖给谁则无从下手。他们往往靠上年的行情决策。往往是丰收了没地方储存,指望可能上门的收购商拉货,收购商给多少钱只能卖多少钱。没人收购只能烂到地里。因此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重点是提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者获取信息、创立品牌、直销配送和田头窖储四方面的能力。

(作者系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

猜你喜欢

农户价格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价格
价格
价格
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