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八珍汤”里的慈善元素
2014-07-28骆林森
骆林森
国家卫计委心血管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原副主任洪昭光教授的健康养生演讲很受欢迎,他多次推荐的被称为是中华民族最有名的一个千年古方“养心八珍汤”更是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细细品味由八味“中药”做成的“养心八珍汤”,其中蕴含了不少慈善元素,传播着“慈善有益健康”的理念。
药之一,爱心一片。爱心也就是慈爱、善良之心。这是做人做事最根本、最不可缺失的基本元素。有爱心才会走正道,才能做善事,做好人。没有爱心就会与慈善无缘,并且很有可能走入歪门邪道。常服这味药,保持一片爱心,有助于我们更健康、更阳光地生活。
药之二,好肚肠两寸。好肚肠的功能不可小视。一个人肚肠出了毛病,也就谈不上身体很健康。心理、精神的健康也是如此,好肚肠是基础,而慈与善是心理、精神健康最好的营养。心善,行善,需要通过肚肠好来具体体现。
药之三,正气三分。你扶贫济困,也会有人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说三道四,给你添麻烦、设障碍。做善事,做好事,也不图虚名,不患得患失,是少不了正气作为精神支撑的。始终保持三分正气,做慈善才能持之以恒。堂堂正正为人,老老实实做事,用正气抵制邪气,这是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
药之四,宽容四钱。心胸宽,度量大,不攀比,不计较,不设防,不树敌,宽以待人,也就会与人为善,发自内心、完全自愿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这样,才能够做到与有灾有难的百姓心连心,常伸援助之手,把百姓的困难当做自己的困难来对待。如海纳百川,必然会心宽体健。
药之五,孝顺常想。百善孝为先。一个对父母都不孝顺的人一定是个没有爱心的人,甚至可能是个丧尽天良的人。做善事需要从常回家看看,多孝顺父母做起。不善不孝,必然会受到良心的拷问,内心受到谴责,难免影响身体健康。
药之六,老实适量。做善事需要实实在在,但也要防止好心办“坏事”,更要注意被心术不正的人利用,不能让成天想捞好处占便宜的人钻了空子。
药之七,奉献不拘。一个人如果对待做善事有钱不愿出钱,有力不愿出力,热衷于吃喝嫖赌,吃坏了身体,染上了疾病,也失去了名节,身心受到伤害,实在是得不偿失。力所能及地奉献社会,关爱他人,是一种价值,是一种快乐,多多益善,越多越好。
药之八,回报不求。可以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好人有好报,但需要有做善事不图任何回报的心态,享受慈善的过程,净化心灵,升华人格,提高自己的生活品位和精神境界。
养生重在养心。按照洪教授传授的方法,把这八味药有机组合,先放在“宽心锅”里用文火慢炒,再放入“公平钵”精磨细研,做成菩提子大小,用“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经常思考为什么做善事、怎么把善事做好等问题,享受其中的慈善营养,把助人作为人生最大的快乐,不断绽放爱心,一定会越来越健康、越来越美好,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