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民本
2014-07-27贾新奇
贾新奇
重民本
贾新奇
“民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理念,也是一项道德原则。说它是政治理念,是因为它主要用于处理政治问题;而说它是一项道德原则,是因为它体现了古人的某些根本道德追求(尤其是仁爱),同时其落实也需要一定的道德品质。简单地说,民本观念是一种政治伦理,是中国古人的根本道德追求在政治领域中的具体化。
民本,就是政治要“以民为本”。大略而言,这话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我们可以叫作“民利”,即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最终目的不是别的,而是天下百姓的利益、福祉。另一层意思,我们可以叫作“民意”,就是在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天下百姓的意愿、意见。可见,民本既规定了施政的出发点或归宿,也规定了施政的指导方针。
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发生发展和实践,是比较复杂、曲折的。在部落时期,政治有“原始民主”的特点。比如,古书记载,尧、舜、禹这些“圣王”(其实是部落联盟的首领)一心为百姓谋福利,在决策的时候注意体察民意,广泛征求意见。这种“原始民主”是后世民本的滥觞。不过,随着商代时期阶级、国家的出现,加上其他一些原因,民主、民本陷入低谷。商代的统治者看重的不是人,而是上帝鬼神。典籍记载,商纣王荒淫暴虐,西部的周人乘机扩张,逐步向商的核心地区逼近,有一年占领了商的属国黎(在今山西)。大臣慌忙向纣王报告,而纣王却说:“我生不有命在天?”商纣的回答很能反映那时的一种观念:君主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是由上天决定的,跟百姓无关。因此,只要能通过祭祀来赢得上天的欢心,君主、国家的命运就无大碍。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指称,这种观念可叫作“神本”。
商朝的灭亡、西周的兴起,引起了中国人政治思想、道德思想上的大变化。周人清楚地意识到,百姓的利益、意愿是极其重要的,决定着一个政权的盛衰兴亡。虽然周人仍然保留着上天鬼神的观念,但对上天鬼神有了新的理解。上天鬼神是站在百姓一边的,所谓天意,实质就是民意。他们说,“天佑下民”,“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惟天惠民”。佑、矜、惠,都是宠爱、爱护的意思。又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即天意是来自民意的。按照周人的这种新见解,讨好上天鬼神就不能仅仅靠祭祀,更重要的乃是为百姓谋取福利,实行仁政、德政。所以,周人表面上在谈上天鬼神,而实质上却是在谈民利、民意。因此,民本思想的真正兴起是在西周,后世以儒家为主的民本思想是对周人观念的继承和发展。
稍加分析可以发现,民本主张有两点基本依据。其一,仁爱的道德追求。像所有行为活动一样,政治活动是在一定的价值追求之下进行的。那么,治理国家、处理政事的目的是什么?在古人看来,这些活动不应该为了从政者本人的私利,而应该为了黎民百姓的利益。施政的出发点或归宿不是君主、官员的私利,而是天下百姓的公利,这就是仁爱。一个人也只有具备仁爱的道德追求,才会施政为民;假如缺少仁爱的道德追求,民本就失去了根基、灵魂。这就是为什么儒家、墨家反复强调仁爱、兼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知道,秦汉之后的实际政治和民本主张往往是有距离的。比如,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得意地问父亲:“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治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从中暴露出,刘邦把西汉王朝的政权视为自己奋斗而挣得的“产业”,认为可以将天下之利用于自己的享受,随心所欲地处置。毫无疑问,许多帝王、官僚就是这样来看待自己手中的权力的。以儒、墨思想为标尺,这种思想观念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它背离了民本原则,究其根源在于,这些人没有利济天下苍生的仁者情怀。
其二,对民众力量的认识。民本思想有一个著名的命题,“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个命题出自《古文尚书·五子之歌》。虽然,根据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古文尚书》是魏晋时期的作品,但是,这个命题所表达的重视民众力量的思想,却由来已久,远在魏晋之前。应该说,西周人从商周之际的政权更替中就已觉察到,民心向背是商灭周兴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孟子的许多论述,也蕴含着这种思想。比如他讲“仁者无敌”。仁者为何无敌?道理就在于施政者通过实行仁政,得到了民众的支持。他又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能调动民众的巨大潜力,而民众的力量胜过天时与地利。荀子也高度肯定民众力量在政治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比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到了唐代,这个比喻成了唐太宗和他的大臣们念念不忘的政治格言。所有这些话,都反映了古人对民众力量的高度重视,而民本之所以重民意,根基之一就在于此。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精髓,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生活中曾发挥过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今天,这种思想仍然具有积极价值,值得吸收和借鉴。
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最好以民主作参照来理解。应该看到,民本还不是现代的民主。两者的差异,关键点在于:民本是君主和官员“为民作主”,而民主则主张“以民为主”。直白点说,君主、官员像父母善待子女那样善待百姓,但如果手里的权力不是由百姓赋予的,这种政治仍然是民本;只有政治权力为民所有,百姓通过特定的程序把政治权力委托给施政者,并且能够对施政者加以有效制约、监督,这种政治才是民主。中国古人虽然讲民利、民意,但没有确立起一套真正能够实现民利、表达民意的法律和制度。这是我们今天继承、借鉴民本思想时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民本与民主确有重要的共同之处。我们所主张的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民主,而社会主义民主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至高无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或归宿。“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社会主义民主超越资本主义民主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在民利为上这一点上,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是一致的,都体现了崇高的道德追求。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其中当然包含着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时刻倾听他们的呼声这层意思。因此,在重视民意这一点上,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民主也是一致的。
总之,社会主义民主是对民本的扬弃与发展,而不是单纯的否定或抛弃。对丰富的传统民本思想有所了解、借鉴和汲取,将有助于我们养成高尚的道德追求,深化对政治问题的认识,从而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宝贵的思想养分。
(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