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韵新曲总关情
——解读现代文献中淮阳担经挑的文化内涵

2014-07-27陈艳艳

创新科技 2014年14期
关键词:淮阳经文女娲

陈艳艳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古韵新曲总关情
——解读现代文献中淮阳担经挑的文化内涵

陈艳艳

(河南大学图书馆,河南 开封 475001)

在现代文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中记载的淮阳担经挑,是发源于豫东淮阳的一种宗教祭祀性的舞蹈。它始于远古时期对传说中的人类共同祖先伏羲、女娲的祭祀仪式,其历史从有文献记载的先秦时期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朝拜祭祀的人们在为纪念人祖创世造人并传播文明而修建的陵庙——太昊陵中无数遍的上演。在这古老而神圣的地方,与太昊陵一样,担经挑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也积淀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现代文献;舞蹈集成;淮阳担经挑;文化内涵

现代舞蹈文献巨著《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有史以来的第一部总集,它较全面地记录了我国各地区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优秀舞蹈。“淮阳担经挑”便是《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下卷中所记载的一种民间祭祀舞蹈。

担经挑是一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原始巫舞,在河南以东部为主,斜跨南北的诸多地区的庙会中广泛地用于朝祖、拜神活动。它古朴的舞蹈动作、虔诚的吟唱以及从中散发出的古老而神秘的讯息,使这一艺术具有了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而作为起源地的河南淮阳县,此地的担经挑表演则更为集中和富有代表性。本文依托文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中对淮阳担经挑舞蹈概况的记录及对其音乐、舞蹈部分的描述,结合笔者多年来对淮阳担经挑研究所得的资料整理,以求能探索其歌舞表象背后所隐喻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1 淮阳担经挑——三大崇拜的载体

1.1 生殖崇拜在担经挑中的体现

担经挑起源于陈地渊源较早的巫风盛行与女娲神话的生殖崇拜之间的紧密对接。在中国文献记载中,伏羲和女娲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神,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生育神。周代,胡公之妻陈夫人大姬为求子而热衷于祷祈、祭祀生育神,最终生子。这使得大姬在以后的生活当中对巫风、祭祀坚信不疑且乐此不疲。随后,这种民俗与伏羲和女娲的神话传说相融合,于是求子行为与求子仪式就成了陈国流传了两千多年的独特文化。而担经挑便是这一独特文化流传至今的遗俗表现。初具雏形的担经挑歌舞形式由此盛行于民间。

担经挑作为太昊陵庙会唯一的歌舞祭祀活动,在其表演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对生殖崇拜的表现。

1.1.1 从担经挑的舞步来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中记录了淮阳担经挑的基本动作“重交步”,即在四拍中,前三拍为左右脚交替行进,而在第四拍时“重心后移,右脚原位踏地一下”。这与笔者在调查时所收录的“履迹步”有异曲同工之处。据《三皇本纪》载:“太昊庖牺氏,风姓,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淮南子》载:“华胥履巨人迹生毖羲”,这些记载都描述了华胥沿着巨人的脚印行走而生下伏羲的这一神奇传说。而“履迹步”正是对人祖伏羲诞生过程的隐喻和模仿,其生殖崇拜之意不言而喻。

1.1.2 从担经挑的舞蹈队形图来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河南卷》中记录了“剪子股”、“蛇蜕皮”、“走圆圈”、“对对插”等队形图案。此外,由实地考察收集到的还有“二马分鬃”、“铁索链”、“龙摆尾”、“八卦图”等。而从资料来源的这两种方式对比来看,“对对插”应该是“剪子股”的一种变体。在这些队形图中大多可见到“S”形及其变形图案的出现(如下图所示)。“S”形实际上代表了伏羲所创的八卦图中简化的阴阳鱼形象,这些由“S”形组成的担经挑舞蹈,则无处不体现着八卦生阴阳,阴阳生万物的思想。同时,这也是对生殖崇拜最明显的表现。

淮阳担经挑队形图

1.1.3 担经挑经文中反映生殖、繁衍的内容。反映生殖崇拜内容的经文主要从伏羲女娲的“兄妹成婚”、女娲的造人等神话中反映出来。如《颂伏羲女娲创世经》、《老盘瓠安天下人烟稀少》等经文中唱道:“上天神只留下兄妹二人,他兄妹下凡来万古流传。……无奈何昆仑山滚磨成亲,日月长生下了儿女百对。普天下咱都是龙子龙孙,天下人咱都一母所养……”在神话传说中,伏羲女娲是在一场世界性大灾难后重又创造了人类的始祖神和生育神,因此,后世人不但尊他们为共同的祖先。而且认为从对他们的崇拜祭祀中可以获得更强大的生殖能力。伏羲女娲以高的身份组织青年男女集会并狂欢、野合的形式,被后世人作为传统保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据说,古代的人祖庙会上,香童们要通宵为人祖爷、人祖奶奶(即伏羲、女娲)守功。在这期间,男女若有意,便会找一处隐蔽地交合,这在当时是被允许且不受道德谴责的行为。这应该是古代人想通过各种方式以达到增强繁衍能力的一种思想反映。当然,现在已不会再有这种习俗存在。但在经文中还能找到有关“守功”的歌词,如《龙华会》中唱道:“石榴花开叶儿翠,大家随个龙华会。龙华会上闹哄哄,你唱佛来我念经。祭女娲,朝祖宗,拉拉扯扯到黎明。”经文中还有从女性的特征来反映生殖崇拜的内容。如《经挑夸姑娘》中有这样的唱词:“小竹竿,光溜溜,担起经挑下陈州。陈州都说俺哩经卷好,俺夸陈州姑娘长哩仙。长似仙,屁股宽,八担芝麻撒不到边。圆圈栽上杨柳树,中间跑马上刀山。”在民间,有“屁股大,好生养”的说法,所以,从生殖繁衍,传宗接代的方面来讲,具有这一特征便是女性的一个优点。经文正是以极其夸张的手法描述女子“屁股宽”的特征来“夸”人的。在这里,这种奇特的夸奖,并不是对人低级的猥亵,而是对生殖力的一种崇拜。

1.1.4 从担经挑道具中也可体现生殖崇拜因素。担经挑表演中最主要的道具便是花篮了,花篮中除插有生殖崇拜寓意明显的童男童女外,还以荷、菊、梅等各类绢花予以装饰。在我国的壮、侗、仫佬、毛南、布依、水和茶山瑶等民族的生活中存在着种种与花婆有关的信仰习俗。在壮族的信仰中,世人都是花婆后花园中的花,而花婆就是“送花娘娘”,也就是壮族的生育神。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推测,汉族神话中女娲即为生育神,传说中女娲抟土造人繁衍人类,为避风雨的侵袭,用筐子、篮子将泥人送到安全的地方而保全了人类。后人为纪念女娲造人的功绩,便以花代人,用挑起花篮边歌边舞的担经挑形式进行祭祀。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担经挑篮子里的花便不再是单纯的装饰品,而是纪念生育神女娲的明显标志了。

1.1.5 担经挑的使用目的体现生殖崇拜因素

担经挑除了用于庙会祭祖、拜神,它还是求子还愿的一种形式。谁家没儿子就可通过担花篮向伏羲、女娲要儿子,如果来年得了儿子,便要连请三年的担经挑以还夙愿。可见,现在的担经挑舞蹈与先秦时陈夫人大姬“好巫”而跳宛丘巫舞的目的同出一源,都出于祭祀求子的愿望。

1.2 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在淮阳担经挑中的体现

作为祭祀人类始祖伏羲女娲歌舞形式,担经挑可以说是太昊陵庙会祭祖活动中重要的环节之一。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它一直作为民间自发组织的活动,与历代帝王、官府组织的官方祭奠同时并存于太昊陵庙会中。这也说明了至少在封建阶级统治的两千年里,上至皇室、官府,下至黎民百姓都是祖先崇拜的忠实信奉者。这样的社会环境使得担经挑这一流行于民众中的草根歌舞艺术形式,虽无官方的明确支持,但也未被明令禁止或取缔。这实际上也为它的传承及发展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

祖先崇拜,即是人们将逝去的祖辈先人永久地放在心中,使其灵魂得到永生,并将其逐渐神化。严格地说,祖先崇拜也是对神灵崇拜的一种表现。在太昊陵庙会和担经挑表演中,除了对伏羲女娲的崇拜,对其他诸神的崇拜也是其主要内容之一。

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神”代表了一种超自然的力量。担经挑的歌唱中,对众神的崇拜也是显而易见的。担经挑所唱的经文,因其末尾都缀有类似“那么佛,那么生,口念真经敬神圣”的点题之句,而被香童们称为“佛经”。但它们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佛教经曲。担经挑的唱词内容庞杂不一。经文中歌唱伏羲(人祖爷),女娲(老母娘)这两位祖先神的频率较高。除此之外,西天佛祖、观世音菩萨等汉传佛教中的神化人物,和中国神话中常出现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八仙、关帝、火神、财神、龙王、土地等各路神仙,在经文中也占有很大比重。因此,担经挑的经文内容明显体现出中国民间信仰多神崇拜、功利性信仰的特征。

2 淮阳担经挑——农耕文化的载体

2.1 担经挑中“担”的形式来源于农业生产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担”的动作在生产、生活中会经常用到。由这种劳作形式为题材反映在音乐创作中的作品也很多,如《走绛州》、《太阳出来喜洋洋》等。而担经挑表演形式的最显著特点就是“担”,应该说,这也是农业生产劳作方式在担经挑中的具体体现。除此之外,担经挑中还出现了“一领众合”的演唱方式,而这种演唱方式也是民歌中劳动号子的最主要特征。号子中的一领众合为的是指挥大家的统一动作,便于劳动时的均匀使力。担经挑中的一领众合为的是调整队伍步伐,并为队员传达相关的指令。二者的使用目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担经挑的表演可看作是农业社会劳动方式在艺术中的再现。

2.2 经歌中反映出的农耕文化

担经挑中有很多以“月”、“季”、“节气”等为命名的经歌,这种经歌与“时序体”的民歌很相似,他们往往会以月、季,或以更点、时辰为顺序分节、分段。这一现象的出现也与中原地区长期处在农业社会,人们围绕农耕生产为生活重心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有关。如《十二月担经》、《十二月挂灯》、《十三个月歌》,还有介绍二十四节气的《节气歌》,有讲解与一年中十二个月所对应的各种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四季歌》等等。“受惠于丰富物产资源、长期专事于自给自足的小农业生产的中国人,以家庭为单位,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封闭性,缺乏向外探求的心理动力。农业文化依赖天时,依固定的季节按部就班地耕作,中国人希望将生活都妥帖地安排的二十四节气表中,从变中探求不变的东西。”这段话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明农业文化对中国人心理形成的影响,但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以“月”“季节”“节气”等为名的经歌确也体现了对农耕文化的反映。此外,“对花”、“鲜花”、“十条手巾”等歌名也在经歌中经常用到。这种“代表女性采集文化特点的‘采’字系列的有《采花》、《对花》、《十二月花调》等等无不是作为采集、农耕文化影响下的中国人由于缺乏旺盛活动欲,生活情调尚静,以安适为本位,悠闲为理想的女性化的社会行为模式在艺术领域的自然反映与必然选择。”

3 多重社会属性的体现

3.1 教育功能

担经挑所反映的宗教信仰,实质上是在中国民众中较普遍存在的“民间信仰”,民间信仰是“人类在宇宙中建构的精神家园,在社会中奉行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准则,在人生道路上确认的目的和归宿”,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于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因而,担经挑的教育功能也多体现为以儒、佛、道共同宣言的道德标准作为教义,反复强调忠、孝、仁、义、信。担经挑经文的说教性内容多体现在宗教祭祀类和生活类的经歌中。宗教类经文主要通过对“神灵保善人,惩恶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及“行善之人死后上天堂,行恶之人死后下地狱”等朴素的道、佛宗教思想的宣传,达到劝人行善积德,不计较个人得失,多忍让少争抢,为人诚实不欺瞒诈骗的目的。如经文《十朵莲花》中有词写道:“一朵莲花开得鲜,尊敬父母如敬天,老天爷敬的心欢喜,一年四季保平安。二朵莲花开的大,为人不要听旁话。三朵莲花开的白,这为人世上可别爱财,称高斗满讲公平,这荣华富贵会得来。四朵莲花绒生生,为人世上可别行凶……”而生活类经文则多从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入手,规劝人们要以仁、义、礼、智、信、忠、恕、孝、悌为做事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好人”。如经歌《十二个月》以《二十四孝经》中“王祥卧冰”的故事编词:“王祥卧冰为他母,养儿防老当孝廉”。经歌《醒世歌》中有“红尘白浪两茫茫,忍辱求和是妙方。到处随缘适岁月,终生安度好时光。休将自己良心昧,莫把他人过失扬”的歌词。无论是出于何种角度的规劝和说教,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原地区人民质朴的道德观、审美观,让我们能更深层面的了解中原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由此表现出的善良、宽厚品质。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的思想、新的经歌内容不断涌现,担经挑在当地不断流传的同时,也会将正确的为人处世的规范标准广泛地传播开来,为社会的各个阶层所接受,也为家人和善、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局面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由此,更为承载这种丰富内

[4]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38.

[5]施咏.中国人音乐审美心理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201.

[6]冯天策.信仰:人类的精神家园[M].济南:济南出版社,2000:10.

[7]罗斌.寰宇浸漫巫风——周冰与《八卦舞谱》[J].舞蹈,1998(01):44.涵的担经挑艺术的存在,赋予了极其重要价值和意义。

3.2 记录传载功能

担经挑的传载性功能主要体现在婚俗类和农耕类经文中。淮阳位于中原腹地,交通和讯息的便利,促使经济快速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人们在生活方式和观念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反映在婚俗上,自由恋爱已取代父母包办,连同传统婚礼仪程也逐渐简化、变更,在现代的多数婚礼上已不能看到原来的全貌。而所幸的是,从担经挑的经文中竟还可看到相关的记载。如《婚礼歌》中对新人下轿后情景的描述:“新人开轿门,小姑娘上官粉。公公撒喜钱,俺要用眼翻。婆婆点喜红,俺要用眼煞。两人拜天地,女站东来男站西。拜了天地磕床头,以后不受床前气”;《闹洞房》中有对传统婚礼正堂布置的详细介绍:“上楼台步步高,八仙桌庆寿摆蟠桃。一把果子撒上堂,天地君亲在当阳。上面四个大金字,福禄寿禧日月长。上头一副金对子,二面条山列两旁。左边挂哩九老来上寿,右边挂哩太公与文王。”

在农耕类经文《庄稼歌》中,从劝世人要重视农业生产开始,唱到黍秫、谷子、小麦、豆子、芝麻、红芋、荞麦等农作物的种植时间、方法,以及如何施肥、犁地、收割、打场等每道工序。在不长的经文中竟容纳了大量有关各种节气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农业耕作的知识,且叙述详尽、言简意赅,不得不说,这既是历代中原人民在长期劳作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的经验总结,也体现出了担经挑艺人们的语言智慧。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担经挑艺术,在中原民众中的不断流传和传承,不但有其必然性,更有其必要性。

4 结语

学者罗斌曾指出:“巫,作为一种原始宗教,在中国古代占有相当的地位,曾左右过社会政治、经济、艺术等各个领域,是一个极其关键的文化因子。……现实生活中,巫固然早已不复存在,但负载其外在形式或文化内涵的若干原始因素却经年不衰。因此,残留在今天的巫事活动,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古代文化某些方面的“活化石”,对研究我国古代先民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习俗、审美观念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作为祭祀巫舞的淮阳担经挑,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了千年传承至今,承载着的丰厚文化底蕴亦是值得我们后世子孙不断去感受和传承的。

[1]金荣权.陈国文化与《诗经·陈风》[J].中州学刊,2010(5):195-199.

[2]李艳华.论《陈风》[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21(3):52.

G122

A

1671-0037(2014)07-122-2.5

陈艳艳(1979.3-),女,硕士研究生,助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猜你喜欢

淮阳经文女娲
经文
淮阳方言中的时间词汇
女娲
盖经文:一个基层人大代表的日常故事
女娲造人与补天
激活人大代表工作的淮阳实践
女娲造人
淮阳:在“进”的态势中谱写开局新篇章
空相
河南淮阳平粮台古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