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脑皮质功能原理探索之假说

2014-07-27叶夏

创新科技 2014年10期
关键词:组合体环境因素铃声

叶夏

(樟木中心卫生院,广西 昭平 546807)

大脑皮质功能原理探索之假说

叶夏

(樟木中心卫生院,广西 昭平 546807)

信息是大脑皮质功能的基础,没有信息自然没有记忆、经验、思想、创造性等。因此要了解大脑皮质的功能,就必然先了解大脑皮质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才有可能得出一个合理的方式去解释大脑皮质的功能。

大脑皮质;信息;功能;程序

本文以信息的规律和大脑皮质的物质结构为基础,结合医学知识,用清楚直接的方式解释了学习、经验、创造性等。本文仅仅只是一些想法,笔者已经尽了全力为这些想法提供可靠的理由,直到现在笔者也没有草率地做出结论。笔者希望读者能够耐心地理解本文所提出的概念和理论,认真地把它看完,用平静和严谨的态度来审视。

1 信息

信息能够贮存于我们的大脑皮质,就必然有其物质结构来维持它的存在。由于当下科学技术的限制,我们尚且不能得知这种结构是如何维持我们的大脑皮质,因此本文用英文字母来表示一个信息。例如:A、B、C、D,就是信息A、信息B、信息C、信息D的意思。

2 程序

智能不仅仅是因为信息贮存于我们的大脑,更重要的是大脑的结构如何处理信息。由于本文目的在于大脑皮质功能的讨论,所以对大脑皮质以外的物质结构和功能不做详述。大脑皮质是贮存信息的储库,是人类高级功能的中枢。经验、知识、思想、思维方式、创造力、想象力等高级功能都有赖于以大脑皮质的物质结构为基础。

高级功能固然有很多类型、很多形式。但是笔者对高级功能的类型进行研究后发现,各种高级功能的呈现无非就是,围绕“信息群”和“信息之间的关联”这样的问题反复进行。

比如医生从事医学工作,因为他的大脑皮质贮存着医学方面的信息,什么情况下用药、什么情况下停药、什么情况下换药,这些都必然依靠大量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来支撑。

再比如说雕刻,雕刻师想要创作出什么样的形状,雕刻过程中刻刀的力度什么时候大、什么时候小,雕刻的工序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这些都必然依赖于大量的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联。

从任何一类技术、知识或经验等等高级功能中都可以发现,它们都存在信息群,或者说一个信息组合体。医学是医学类信息的组合体,雕刻技术是雕刻类信息的组合体。信息的组合体构建成高级功能。一个信息组合体就是高级功能的某一种能力、经验、思想、记忆等。

为了能够在讲解的时候更加方便,笔者必须为这种信息组合体给个合适的定义。因此,笔者把信息组合体称为程序。医学的信息组合体,可以称为医学程序。雕刻类的信息组合体,可以称为雕刻程序。

为了使解说更加简单明了,本文通常用甲、乙、丙、丁来各代表一个程序。如图1,A、B、C、D、E、F六个信息各自组合成两个程序,我们用一个圈圈来表示一个程序,圈圈里面的信息都是组合成该程序的所有信息。

图1

3 信号通路

3.1 突触传导主要是指两个细胞之间的突触结构的传导功能,而信号通路则侧重于一连串细胞的信号传导。如图2所示,A、B、C、D四个细胞的排列方式,四个细胞都是通过突触结构与相邻细胞连接在一起的,这种情况下则需要一个新的概念去定义这一连串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这就是本文信号通路的结构基础。笔者把一连串神经细胞的信号传导路径称为信号通路。

图2

3.2 按照大脑皮质功能定位的内容,视区位于枕叶距状沟周围的皮质,听区位于颞横回,等等的这种分区,把信息的类型划分得极为简单。这种极为简单的分区使得信息与信息之间分类明确。但是一个程序的信息不可能这么单纯的分类。比如作为一名医生,医学上的信息即要有视觉上的、也要有听觉上的,信息的类别复杂多样,不可能只限于一个功能区。因此,只有像信号通路这样的存在,才有可能将不同功能区的信息联系在一起,组合成一个信息组合体(程序)。

这就是信号通路的作用,它是一种传导路径。

3.3 用以说明信号通路存在的实例

3.3.1 实例一

记忆的神经细胞化学假说把核糖核酸(RNA)看做是记忆分子。已有大量的行为证据给这个假说以支持。例如,人脑细胞中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年龄而增长,然后又随年老而下降。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RNA在这些神经细胞中的浓度会增加(H.Hyden&E.Egyhazi,1962),RNA的合成被阻断,动物的记忆就遭到破坏。

笔者认为:有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突触传递信号的功能需要消耗能量和递质,因为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中间存在突触间隙,需要递质从突触前膜出发,与突触后摸的受体结合。

而完成一次信号传递,突触前膜分泌的递质数量要达到或超过阈值。而突触传递信号的递质来源于DNA。由DNA转录成RNA,再由RNA翻译成递质。

这样一来问题就很明显了,当神经细胞受到反复刺激时,信号的传递需要消耗大量的递质,RNA的出现只能说明突触传导的频率在增加。既然人脑细胞中RNA的浓度跟人的学习能力一样,起先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然后又随年老而下降,那么这不就是信号通路传导频繁的最好说明吗?

在相关的实验中,阻断RNA的合成,动物的记忆遭受破坏。这是因为化学性突触传导的递质来源被阻断了,电流无法刺激突触前膜分泌递质,无法完成信号传导功能。将RNA的合成阻断,即阻断递质的来源,记忆自然就遭受影响,影响了记忆既是影响了学习。

当然,以上的学习过程只是一种假设,需要相关实验来证明。“学习”是大脑整体结构的作用完成的,由于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大脑皮质的各种功能,因此,与大脑皮质功能以外的内容本文不做相关的解说。

3.3.2 实例二

在当下的fMRI实验中,已经有不少实验证明大脑区域的“小世界”的存在。“小世界”即是相关事物之间的连接而形成的网络。本文作者认为“小世界”很可能就是信号通路。

3.3.3 实例三

大脑皮质的联络机能:在大脑皮质,除了特异感觉投射区和运动区之外,还有更广大的区域。这些区域一般称为联络区,主要的有:感觉联络区、运动联络区、前额联络区等。

联络区的存在说明区域之间必然有联系,我们从突触传导的内容可以了解,这种联系并不是一个信息从一个区域传到另一个区域,信息不是像货物一样搬运。而是区域之间的信号传导。区域之间的信号传导意味着信息之间的信号传导。

4 信号通路的特点

4.1 生物规律

4.1.1 生物规律

因为不管什么器官都存在代偿机制,器官的功能强大与减弱,与这种代偿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如果器官的工作量增加,代偿机制就会适当地增强器官的功能活动以适应工作量的增加。如果器官的工作量减少,代偿机制就会适当地减轻器官的功能活动。“有用则强,无用则弱”这个规律是在代偿机制下产生的。

4.1.1 说明生物规律存在的实例。

4.1.1.1 比如运动系统的功能,人体的肌肉,如果一个人长期锻炼的话,肌肉就会变得强壮发达,但如果四肢瘫痪以后,四肢的肌肉得不到使用,就会渐渐萎缩。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意思。

4.1.1.2 比如免疫系统的功能,在没有外环境因素的刺激时,记忆细胞的数量很少;当机体受到异物刺激时,记忆细胞就会被激活而大量存在。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

4.1.1.3 比如造血系统的功能,当机体大量输血时,会影响制造血系统的功能;当机体失血时,会激发造血系统的功能。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

4.1.1.4 比如呼吸系统的功能,当血液含氧量过高时,会刺激呼吸中枢抑制呼吸肌的功能运动;当血液含氧量过低时,会刺激呼吸中枢亢进呼吸肌的功能。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

4.1.1.5 比如泌尿系统的功能:当机体水的摄入量过少时,泌尿系统的功能就会减少尿液排放;当机体水的摄入量过多时,泌尿系统的功能就会增加尿液的排放量。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

4.1.1.6 比如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当心输出量、外周阻力、血量等发生变化时,心血管中枢调节中枢的作用使血压不至于发生过大的波动,保持相对恒定。这就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

以上实例都是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形成。由于能列举的实例太多,本文不做一一详述。笔者之所以要在谈论信号通路的特点之前先讲讲这个规律,是因为信号通路的特点也遵循着“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

4.2 信号通路的特点

突触分为电突触和化学性突触。化学性突触在传递信号过程中需要释放一定量的递质,通过递质将一个神经元的信号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而电突触的信号传递不需要递质,传导速度更快,几乎无潜伏期。因此电突触的信号传导能力要远胜于化学性突触。

既然信号的传导有强弱之分,那么依靠信号通路把信息连接在一起也就有强弱之分。笔者把由电突触来连接信息的连接称为强连接;把由化学性突触来连接信息的连接称为弱连接。信号通路把相关信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组合体,这种连接就是强连接。因为只有强连接才有可能把不同功能区的信息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所以本文所谈到的信号通路都属于强连接。

我们不妨做这样一种假设:

一条传导路径的所有突触都是化学性突触。由于某种原因使得这条传导路径的传导反复发生,化学性突触的递质因为反复的信号传导而反复释放,在这个过程中,可能是释放的递质刺激了电突触结构的形成,也可能是递质与受体结合刺激了电突触结构的形成,也可能是递质与受体结合后分解的残片刺激了电突触结构的形成。总之电突触在生物的代偿机制下形成,使得该条传导路径的传导功能大大增强。

按照上面那样继续推论下去:由于某种原因,这条传导路径的信号传导不再发生,没有了电流的刺激,其结果可能会有两种:第一种,电突触的结构发生改变而重新转变成化学性突触。第二种,那就是继续维持电突触的结构而无用武之地。但是我认为前者的可能性比较大,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电突触形成以后无法再转变成化学性突触,也就是强连接无法再转变成弱连接,那么我们曾经的记忆是如何忘记的呢?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信号通路同样遵循着“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

人在学习一类知识或技能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复练习、反复思考。这可能与信号通路的建立,把相关信息组合成一个程序有关。因为相关信息的强连接需要一个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做这样一种假设:人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贮存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有视觉上的也有听觉上的。这些信息由于处在不同的功能区,不能任意地组合或者联系在一起,使得学习之初无法将所学习的知识运用自如。在经过反反复复练习和思考,通过刺激相关信息之间的连接,相关信息之间的细胞由于反复地传导信号,化学性突触反复释放的递质刺激了电突触结构的形成。因而形成了信号通路,能够满足相关信息之间的强连接,又满足了无关信息之间的弱连接。这种信息连接关系,使得相关的信息组合成一个信息组合体,即程序。程序的形成,代表着这个人拥有了某种能力,他在这种知识上的运用比学习之初更加自如。

5 程序的特点

5.1 程序里面的信息

在大脑皮质,程序代表着高级功能的某一类型或形式,由相关的信息组合而成。比如:医生脑子里的医学,是由医学信息组合而成的程序。更确切地说,应该是由医学信息与医学信息之间的强连接组合而成的程序。那么我们不禁疑问,是什么原因决定了这个信息属于医学而不是属于哲学、数学、艺术或者其他呢?用另外一种方式提问的话,也可以这样说:为什么这个程序里面的信息,是这个程序呢?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些实验例子中去寻找原因。

巴甫洛夫以太做实验,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在动物实验中,给犬喂食物会引起唾液分泌,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是非条件刺激。给犬以铃声刺激则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因为铃声与食物无关,故铃声称为无关刺激。但是,如果在给犬喂食物以前,先给予铃声刺激,然后再给以食物,经过反复多次的铃声与食物结合后,每当铃声一出现,也会引起犬分泌唾液。这样铃声不再是无关刺激了,铃声变成了进食的信号,成了信号刺激。由信号刺激引起的反射活动,称为条件反射。所以信号刺激即条件刺激。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强化)。任何无关刺激通过与非条件刺激的结合,都可以形成条件反射。(本段内容摘自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第一次印刷《生理学》,第218页)

笔者不否认这个实验除了大脑皮质的功能以外,还有中枢系统其他部位的作用。作为针对大脑皮质功能研究的文章,本文只谈论大脑皮质功能的部位。在这个实验中:铃声是一个信息;犬进食和分泌唾液是高级功能的一种能力,即一种进食程序。在条件反射形成之前,给犬以铃声刺激不会引起唾液分泌。原因在于铃声信息不是进食程序的信息。只有“铃声信息”和“进食程序”两者之间形成信号通路之后,铃声信息才成为进食程序的信息。这时候给予铃声刺激才能引起犬分泌唾液。所以“铃声信息”是否属于“进食程序”要看两者之间是否形成信号通路。

由此可见,任何一个信息是否属于某个程序,则看信号通路是否把两者强连接在一起。程序原本就是一群信息的组合体,程序里面所有的信息都是因为信号通路形成的强连接,而被看成是一个整体。

5.2 信息之间的关联

信号通路是由于反复的信号传导,使原来的化学性突触转变成电突触,原来的弱连接转变成强连接而形成的。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是什么原因引起犬的大脑皮质内“铃声信息”与“进食程序”之间发生反复的信号传导呢?

一个生物个体,所处的环境除了内环境就是外环境,铃声、食物以及两者存在的关系都是外环境的环境因素。从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实验中可以看出,外环境因素对程序的影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铃声”和“喂食”就是各自独立的外环境因素,本不产生关联。但在每次喂食之前给予铃声,使得这两个因素产生了关联。这个关联在外环境产生的原因,在于两个因素的时间先后顺序上“反复演绎”而形成的规律。这个规律正好符合信号通路的形成条件。信号通路就是因为信息之间的“反复信号传导”而形成的。在犬的主观世界里,铃声是一个信息,喂食是一堆信息。两者反复的信号传导使得两者之间形成了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形成表明“铃声信息”已经成为“进食程序”的一部分,“铃声信息”已经进入“进食程序”的范围圈。当再次给予铃声刺激的时候,正是犬进食程序发挥作用的时候,自然会引起与进食程序相符合的行为和反应。在这个过程中,铃声和进食的反复刺激是一种外环境因素,正是这个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引起了信号的反复传导。

在人的大脑里面,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可以使两个信息之间发生反复的信号传导,那就是自主意识、或者说自主思维的活动。人的思考、回忆、妄想等自主意识活动都可以做到信息之间的反复传导。但自主意识可能涉及大脑皮质以外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本文不做详述。

5.3 外环境对智能的影响

从条件反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信息是否属于某个程序要看信号通路是否形成,而信号通路的形成要看外环境因素的刺激。因此在没有自主意识参与下,一个信息是否属于某个程序,最终还是由外环境因素所决定。

对人类而言,外环境是一个复杂的影响因素,因为外环境各种事物的关联错综复杂。比如一个医生大脑里面的医学,由医学信息组合而成。决定这个信息是否属于医学由外环境因素来决定。外环境因素决定“头晕”和“高血压”两者有关联,那么在大脑皮质两者就有关联。而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可以通过阅读、实践等多种途径来影响。因而医学信息之间的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多种刺激方式来建立。这就使得医学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

正因为如此,对医生而言,除自主意识活动外,由于每个医生的经历各不相同,使得外环境因素方面的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医学在每个医生的大脑皮质所呈现出来的内容都各不相同。这就是经验和知识的差别,影响着医生的判断和决定。

从巴甫洛夫的实验来说,“铃声”和“喂食”两者的关联,在外环境里没有绝对性。如果用另一个因素与“喂食”产生关联而不是“铃声”,那么外环境里“铃声”与“喂食”的关联就不存在了。这个时候,程序里“铃声信息”和“喂食程序”的连接已经不适合外环境的变化。新信息和“喂食”在外环境产生的关联,影响了程序的信号传导,经过反复的刺激,新信息与喂食程序形成信号通路,使得新信息成为喂食程序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如果外环境再次给予新信息的刺激,正是犬进食程序发挥作用的时候,自然会引起与进食程序相符合的行为和反应。

外环境因素对智能的影响无可厚非,但至于这种影响是否正确就不能妄加评论了。比如古人从日出与日落的规律中,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转那样,外环境事物之间建立起来的关联是一回事,这种关联是否是事物规律的本质又是另一回事。因此,我们对自己所知道的事物不一定正确,因为外环境因素在事物之间产生的关联,可能仅仅是一种偶然或者表面现象。正如某某明星的绯闻、某某广告商的宣传、某某人大言不惭的吹牛。

因此,如果没有自主意识的判断,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比如传销组织的各种说辞,一个人在这种说辞下如果自主意识缺乏判断能力,那么他的思维自然而然地就被圈进这种说辞里去。

5.4 程序的动态变化

信号通路对程序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决定了程序内部信息量的情况。因此,信号通路上的变化,可以带来程序内部信息的变化,即引起程序的变化。程序的变化意味着该程序所对应的高级功能发生变化。

如果一个信息与某个程序的内容在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关联,并且不断地刺激信息与程序的相互传导,在反复的刺激下形成信号通路,新信息与该程序就强连接在了一起,成为该程序的一部分,从而使得这个程序的信息量增大。该程序所对应的某种高级功能则获得了新知识,增大或者说丰富了经验值。这个人对这种高级功能上的表现则更加自如。如图3所示,甲程序的发展过程:相关信息因为与该程序所对应的高级功能产生关联,在反复信号传导后建立起了信号通路,相关信息因此进入了该程序的范围圈,成为该程序的一部分。

图3

同样的道理,一个程序受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的一个信息不再受到刺激引起的信号传导,连接这个信息的信号通路按“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转变成弱连接。转变成弱连接以后的信息不再是原程序的一部分,该信息脱离出原程序的范围圈。如图4乙程序的发展过程。

既然一个程序的信息有增加也有减少的可能,那是否可以认为,程序的存在其实是个动态变化着的信息组合体?这个信息组合体,由于信号通路“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而呈现出动态变化的过程。其中的信息有进有出,信息进出的原因与外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如图5所示,丙程序的发展过程。

图4

图5

一个信息是否属于哪个程序,要看外环境因素的影响。在外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与该能力相关联的信息进入该程序范围圈的可能性大;与该能力无关联的信息,则进入该程序范围圈的可能性小。

6 信息的特点

由于受当前科学技术的限制,信息在大脑皮质的贮存方式、信息的结构仍然是个疑问。因此,笔者对信息的特点难以展开,只能从信号通路的特点里寻找一二。

中枢神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传导系统,其中一个神经细胞就拥有1 000至10 000个树突。因此,中枢神经系统的传导路径四通八达,非常复杂。在这么复杂的传导系统里,一个信息可以从多个方向、多条传导途径与其他信息相连接。多方向的连接使得一个信息往往不只存在于一个程序的范围圈内,它可以是多个程序的信息。

如图6所示:A、B、C、D、E、F、G7个信息,其中蓝线是甲程序的信号通路,甲程序的信号通路把甲程序的信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强连接。红线是乙程序的信号通路,乙程序的信号通路把乙程序的信息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形成强连接。在这种情况下,A信息即是甲程序的信息也是乙程序的信息。甲程序所代表的能力里有A信息的内容,乙程序所代表的能力里也有A信息的内容。这就是多方向连接的样子。

如果用程序的圈圈画法,把以上两个程序表达出来的话,其实图6的内容也可以画成图7那样。

图6

图7

信息的多方向连接,使得一个信息并不只限于一个程序,这就有效地利用了大脑的有限资源。借助中枢神经系统复杂的传导功能,使大脑所贮存的信息更有效地得到运用,不必重复已有的信息而造成贮存空间的浪费。

从一种角度来看,这种多方向的连接为信息的搜寻创造有利的条件,其一是因为不必重复已有的信息,而大大减轻了搜寻的信息量,为减轻搜寻的难度创造了条件;其二是多方向的连接有利于多种途径、多条线索的寻找,为目标信息的确定提供足够的依据。

正是因为信息的这种多方向连接,使得信息之间的连接更加自由化,因而在大脑皮质的程序,可以产生多种多样的形态关系,如图8、图9所示的程序之间的关系。

图8

图9

信息的多方向连接导致程序与程序的内容之间,产生某种联系,这种联系往往可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那就是笔者接下来所要谈论的“人类的创造性”。

7 创造性

信息、信号通路和程序是本文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在对这些基本内容的概念、特点做完足够的讲解以后,才能将它们做进一步的展开,以达到由本而化,由化而生的目的。

在讲到程序的特点时候,我们知道当外环境因素的原因,使得事物之间产生关联的时候,经过反复的刺激可以使两个原本无关联事物的信息组合成程序。用铃声给狗狗提示喂食的过程就是个例子,所以要扩充一个程序的内容,往往要为它增加更多的信息。而扩充程序的方式,就是寻找与程序对应的高级功能有关联的事物,有了关联才有扩充程序的条件。这其实就是创造性的其中一种来源。因为事物之间的关联取决于外环境,所以这种创造性依靠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虽然主观意识在寻找事物之间的关联中起到不小的做用,但这涉及大脑皮质以外的结构功能,本文不做详述。

还有一种来源,它的过程更为简单,如图7所示:甲、乙两个程序,其中A信息共同属于两个程序。

图7

图6

为了讲解更加简单,我们可以把图7画成图6所示的那样:蓝线部分是甲程序的信号通路,红线部分是乙程序的信号通路。信号通路的作用,是把信息连接得更为紧密,形成强连接。如甲程序那样,甲程序的信号通路把A、B、C、D四个信息连接得紧密,使得这四个信息形成一个信息的组合体,即形成一个程序。乙程序也是一样,这种信息的组合体完全依靠信号通路的功能。

然而,信号通路仅仅是信号的传导路径,仅仅是在传导能力方面强于普通的化学性突触而已,它原本不存在属于哪个程序的问题。因此,上图的信号通路也可以画成图10所示的那样:把两个信号通路看成一个整体。

图10

看成一个整体以后的信号通路,它是一个路径更长、分支更多的传导路径,并且它的传导能力没有改变,仍然强于化学性突触的传导。因此,被看成一个整体以后的信号通路,它把A、B、C、D、E、F、G这七个信息紧密地连接成一个信息组合体,即一个新的程序。如图11所示的那样:甲、乙两个程序,经过对其信号通路的整体观,而成为更大的程序,甲乙程序。

图11

甲乙程序的形成,是因为甲程序和乙程序存在相同的信息,使得这两个程序的信号通路相对接,相对接以后的信号通路,可以使两个程序的信息彼此紧密连接而形成强连接。这也就相当于把两个程序的信息作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组合体,即一个新程序。

甲程序代表着一种能力,乙程序代表着另一种能力。这两种能力的结合,创造了一种新的能力。这就是创造性的第二种来源。

人类的创造性并不是天生而来的,虽然有赖于千万年进化而来的诸多条件,但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在一定的信息积累、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中产生。

8 程序的分解

在谈到程序的特点时我们已经知道,程序是一个动态变化的信息组合体。它的动态变化情况完全取决于信号通路的变化情况,因此一个程序的信息量可以增加或减少。正是因为这个性质,程序内部的信息量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这种状态使得程序易于分解。

举例来说:一个医生,在医学岗位上工作过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经常接触病人、经常思考医学知识,因此大脑皮质的相关信息在反复刺激下连接在一起,形成强连接,即形成程序。但是因为某种原因,他离开了工作岗位而从事商品交易,因此外环境再也没有医学方面的刺激。这种情况下,他大脑皮质的医学程序,由于没有了外环境的刺激,医学方面的信息不再被相互传导,其建立起来的信号通路以“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而渐渐失去强连接,转变为弱连接。弱连接以后的信息,不能视为被紧密连接在一起而独立出来,离开了医学程序的范围圈。

离开医学程序范围圈的信息可能成为其他程序的信息。而医学程序本身,在失去了原有的信息后渐渐地被分解掉。这个时候的医生,他在医学方面的经验、技能,可能会随着程序的分解而流失。至于信号通路不再被刺激传导以后,是否真的转变成弱连接这个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程序的分解,意味着能力的失去。这种失去并不是不可挽回,如果外环境因素的刺激再次引起医学信息的相互传导,则不排除原有程序出现恢复的可能。程序的这种分解和恢复,似乎也遵循着“有用则强,无用则弱”的规律。

医生在从事商品交易以后,新的外环境因素刺激,为相关联的信息相互传导提供了条件,相关信息的反复传导必然促使一个新程序的形成。而医学程序的分解,可能为新程序的建立提供更多的空间或者资源。比如医学程序的部分信号通路可能变成新程序的信号通路,医学程序的部分信息可能成为新程序的信息。

因此,外环境的因素决定着程序的消长,程序之间的此消彼长主要是为了适应外环境的变化。

9 信息的二重分类

根据笔者这套理论体系内容,笔者认为信息是存在着二重分类的。

第一重分类最简单,按大脑皮质的功能区分。比如说视觉区位于枕叶距状沟周围的皮质,听觉区位于颞横回,其他类型的信息在大脑皮质都有其功能区域。这种分类,在大脑皮质就像国土边疆一样按区域划分。大脑皮质就好比是世界地图,每一类信息在大脑皮质都有它的一片土地。

第二重分类比较复杂,按程序划分。即在第一种信息分类的条件下跨区域的分类方式,就像当下的跨国公司一样。国与国之间虽然有疆域的划分,把人分为中国人、美国人、德国人等,但跨国公司可以不按疆域,有选择地将各国人才据为己用,这种不分国界和种族的公司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同样的道理,大脑皮质的信息按区域分为视觉信息区、听觉信息区、嗅觉信息区等,但程序可以不受区域的限制,将相关联的信息聚集在一起形成某种功能。

10 总结

创作本文并非为了哗众取宠而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提供想法。提供想法是为将来的实验和研究寻找出一个合理的方向。

[1]冯浩楼田仁.生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7.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Q426

A

1671-0037(2014)05-62-6

叶夏(1987.12-),大专,研究方向:大脑皮质的功能原理。

猜你喜欢

组合体环境因素铃声
空间环境因素对西北地区电离层空间特征影响
空间站组合体3D展示产品
大树的手机铃声
嫦娥五号离回家又近一步
“拆”解组合体求积问题
听不到铃声
造成数学学困生的原因
浅谈会计目标定位
免耕播种实践及其对小麦生产环境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