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体育文化民众意象研究
2014-07-27戴维红许月云许红峰
戴维红,许月云,许红峰
1 前言
文化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是城市的内核、实力和形象,城市文化承载着城市的文脉和历史,展现城市的品位和风貌,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竞争力,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貌明显改观,但城市文化建设滞后于城市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表明城市文化建设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已从研究层面、推广层面、实践层面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层面。城市体育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特色城市文化、展示城市文化资源、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大部分城市体育文化建设反映的是城市体育文化规划设计者与管理者的理念,存在赛事雷同、活动相似、缺乏特色等问题,制约城市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独具特色成为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重点。
城市意象主要研究城市居民个人或群体对城市环境的感应[4]和挖掘城市特色的构成[17],是城市规划建设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意象是人们对所经历的环境建立的心理图像或心理印象[34]。城市意象既源于城市,是城市形象在个体大脑中加工成像的汇聚;又超越城市,是城市或城市印象在个体心中升华[15]。城市意象研究以客观实质环境与主观体验相结合的课题特征,对城市环境以人为本、特色建设意义重大[17]。本研究采用城市意象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进行城市体育文化研究,以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在开放性调查的基础,采用Nvivo8.0软件对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进行归纳、分类,构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在质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民众意象实证研究,解读和评估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品质。
2 文献回顾
意象研究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和认知理论,研究通过对民众环境认知的分析,寻求环境改善的路径。城市意象最早由Kevin Lynch提出,他认为城市意象即特定的观察者对城市空间中的具体物体可能产生高频率的心理映象。Lynch采用访谈、描写、绘图等方法,对美国波士顿、泽西市、洛杉矶三个城市的小部分居民进行调查,归纳出城市意象由道路、边沿、区域、节点及标志物等元素构成[8]。Lynch启发性的观点,使城市意象备受关注,成为设计与规划界通用的术语,其研究方法也成为许多城市意象相关研究的基础。
Lynch之后国外有学者围绕城市意象的结构、城市意象评价两个方面不断丰富和发展了城市意象理论研究。城市意象结构研究方面,Appleyard对圭亚那市研究后提出居民空间感知可分为序列型和空间型[29];Golledge用动态的眼光研究居民的认知地图,认为认知地图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33];Francescato发现米兰、罗马两个城市的可意象程度都很高,但居民认知地图存在较大差异[32]等;城市意象评价主要调查市民对所居住的城市意象元素认知和质量的评价,如Clark通过居民对每一区的评价综合反映了城市的评估性意象[30]。有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意象要素的定义、分类和命名存在文化和地区差异,要素的认识存在个人和群体差异;而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也改进了绘图受个人技巧的影响,增加了问卷调查、图片再认、距离判断、多媒体应用等方法。
国内学术界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以林奇的研究方法和意象元素为基础,针对广州、武汉、北京、杭州 、大连等不同城市进行意象研究[4,9,10,11,28]。在城市意象评价研究上,蒋晓梅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改进了Lynch偏重于物质环境调查、调查费时、范围小等缺陷,采用问卷调查法排除了不同市民绘图能力的差别,增添了城市的人文元素,构建了由实态性空间、特殊建筑群、文化资产及古迹、民俗活动、传统美食、水域资源与活动、绿地系统、地标、重要道路、交通节点等组成的城市意象因子,并对台南城市意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6]。其后,冯维波[3]、杨健[23]采用蒋晓梅的研究方法分别针对重庆和长沙两个城市进行了调查。
综观研究成果,城市意象研究内容和方法已获得学界的广泛重视和拓展,并取得丰硕成果,研究中有不同的关注点,并形成良好的互补,为本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城市意象仍基于Lynch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研究内容仍偏重于城市物质环境的研究,对城市文化意象的研究偏少,鲜见从城市意象角度探索城市体育文化的研究。
3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的构建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是对特定城市体育文化有形载体感知而形成的城市体育文化印象,是人与城市体育文化双向互动的结果。文化是无形的,无形的文化又附着于有形的文化载体之上,有形的文化载体承载着文化,传播着文化,保存着文化。文化具有多层次复杂的结构,不同研究者划分不一,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二维结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三层次结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心态文化四层次结构。城市体育文化也由多层次复杂结构组成,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由多层次复杂结构的城市体育文化有形载体组成。
依据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概念及内涵,为了科学地构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本研究就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内容对3名体育局工作人员、5名城市居民、4名体育人文方面的专家进行半结构访谈,就“城市体育文化你可想到什么”对福州市25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开放式问卷调查,将访谈的内容及回收的开放式调查问卷录入word文档,并导入质性分析软件QSR Nvivo8.0。依据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运用分析软件进行开放式编码(open coding)、关联式编码(relationship coding)、选择式编码(selective coding)三阶段循序渐进编码方式,对获得的原始资料进行分析裂解、概念化、重组,构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
3.1 开放式编码——析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
开放性编码是对收集到的材料进行试探性研究,明确资料所代表的意义,提炼出精确、有价值的概念,并进一步将指代同一现象或事件的概念重新归类[15]。本研究通过软件阅读开放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结果,获取反映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的词语1 164个(自由节点),明确词语所代表的意义,通过编码、比较、归类,析出37个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表1),涉及城市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
3.2 关联式编码——归纳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要素
在开放式编码阶段,析出的意象元素几乎是独立的,关联编码是通过Nvivo 8.0软件最大程度地发现资料的相似性和变异性,对资料中可能萌生的类别及其属性、维度、彼此间关系、过程等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确认与研究目的紧密相关的主要分类及类别间的关系。通过对37个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的分析、归类,确定了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标志物、体育物质市场、体育资讯、体育传统、体育组织、体育节庆、体育价值理念、体育历史记忆、体育赛事活动、体育健身活动、体育商业活动等12个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要素(图1)。
表1 本研究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编码信息例举一览表Table1 Coded Message Examples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s
图1 本研究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构成示意图Figure1.Pie Graph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System
3.3 选择式编码——构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因子
选择式编码是在关联式编码的基础上,找出核心类别,把它系统地和其他类别予以联系,验证其间关系,并把概念化尚未发展完备的类别补充整齐的过程[14]。深入分析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要素,通过选择性编码认为,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由体育物质文化意象、体育制度文化意象、体育精神文化意象、体育行为意象4个核心类别(意象因子)构成(图1)。
3.4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
由37个意象元素、12个意象要素、4个意象因子三个层次构成的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互相强化、互相呼应,构成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有机整体。
城市体育物质文化是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人类以体育为目的或在体育中的活动方式及其物质形态[24]。城市体育物质文化意象是民众对体育场地设施、体育标志物、体育物质市场和体育资讯等体育物质形态要素的感知而获得的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心理图像,是民众最易获得的最直观的感知。通过篮球场、全民健身路径、体育公园广场等感受到现代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建设带来的便利与实惠;透过标志性体育建筑物、体育雕塑、体育基地、体育博物馆等感受到城市体育物质文化的积淀与传承;通过体育用品商店、体育用品知名品牌、体育健身会所等感受到城市体育物质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体育报纸、体育电视节目、体育网络媒体等感受到城市体育物质文化的创新与便捷。
制度从文化角度也称为“文化惯例”,城市体育制度文化意象是通过感知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体育文化传统以及调控和规范体育运动中人们各种社会关系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等获得城市体育制度文化的印象。通过定期性体育赛事、定期性群体活动、植根性现代体育项目、地域性民俗体育项目可以感受城市体育制度文化的连续性、俗成性;透过体育社团和高水平运动队感受各种组织机构及其对城市体育文化的推动作用;通过体育节庆等种种活动,感受到城市管理者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城市体育的制度化、规范化。
体育精神文化是人类围绕体育或依托体育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方式及其全部产物[24]。城市体育精神文化意象主要通过体育价值理念、体育记忆等有形载体的感知,借助演绎、推理而获得城市精神体育文化的核心。通过体育口号标语、群众体育锻炼氛围、体育活动参与热情等深层次感知城市政府和民众的体育价值理念;透过知名体育人士、城市体育荣誉称号、体育古迹文物等意象元素,可以把握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感知城市体育内涵。
体育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13]。行为是人们通过内在的生理和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本能和自觉的外显性活动,是人和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和表现[5]。城市体育文化行为意象是通过体育赛事、健身活动、体育商业活动等感知城市民众的各种体育行为,透过高水平竞技体育赛事活动、群众性体育赛事能够感知城市体育风格、精神品格、人际关系等在城市民众体育行为中的体现;街道、学校、企事业等多层次体育健身活动,感悟深层的城市体育价值理念和外显的民众体育行为的统一;形式多样的体育商业活动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感知城市民众的体育需求与城市体育产业的发展。
4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问卷编制
4.1 城市体育意象问卷初造
以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为基础,结合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现状,通过对20名晋江城市规划专家、体育界专家、学者等进行半标准化座谈和访谈,形成了由4个意象因子、12个意象要素、37个意象元素组成的《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调查初始问卷》。
4.2 调查对象选取
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晋江城市体育文化关键的意象因子和意象元素,选取在晋江生活10年以上、熟知晋江城市体育文化、从事体育或政府部门规划管理的专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就初始问卷的各意象因子和元素的重要性和反映程度进行评判,依“重要”、“不重要”和“能反映”“不能反映”等,分别对应赋值为“1”、“2”。发放调查问卷180份,回收152份,回收率84.4%,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有效回收率72.8%,剔除自选对研究领域不熟悉的37份问卷,共获得94份问卷,占有效问卷的71.75%。
4.3 问卷项目筛选
在问卷调查中,通过专业人员对指标的重要性和反映程度的判别,从算数平均数(M)、标准差(SD)、变异系数(V)对反映晋江体育文化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表2)。其中,算数平均数(Mj)表示专业人员对第j个指标意见集中程度,它反映了指标重要性程度和反映程度大小,算数均数越大,说明对应指标的重要程度和反映程度越低;标准差(SDj)表示专业人员对第j个指标重要程度和反映程度的分散程度;变异系数(Vj)表示专业人员对第j个指标评价的协调程度,它是各个指标的标准差与平均值的比值,用公式表示为:Vj=SDj/Mj,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业人员对指标的协调程度越高。一般而言,采用5级附值的特尔菲专家遴选指标的标准以变异系数大于0.3取值,本问卷采用两级附值,相应遴选指标的标准以0.12(0.3÷5×2)取值。剔除重要程度和反映程度变异系数均大于0.12的 A22、A24、A34、C11、D31、D34等6个意象元素,形成了由31个元素、4个因子组成的《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问卷》最终问卷。
4.4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4.4.1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问卷的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检验
测量的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在测量某项指标时所具有的准确程度,内容效度就是测量用的测题对整个测验内容范围的代表性程度[26]。请有关专家对测验题目与原定内容范围的符合性做出判断是检验内容效度的常用方法之一[27]。经项目筛选后形成了由4个因子、12个要素、31个元素组成的正式问卷,就问卷的内容重访晋江城市规划专家2人、体育局管理人员3人、体育界专家5人,设置了“很完善”、“完善”“一般”、“不完善”、“很不完善”5个等级,征求专家的意见。结果表明,10名专家认为调查问卷很完善的6人、完善的3人、一般的1人,说明本问卷内容效度较好。
表2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的变异系数一览表Table2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in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Elements of Jinjiang
2.结构效度检验
结构效度的检验是对特定理论假说的现实性检验[31]。根据心理测验学的要求,项目得分与该项目所在变量之间必须存在显著相关,才能测量该变量所体现理论的可靠性,因此采用积差相关(Correlations)系数分析进行结构效度检验。结果显示,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63~0.657之间(表3),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个意象因子结构内容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程度的相关,问卷结构效度颇佳。
表3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矩阵一览表Table3 Matrix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Factors
4.4.2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问卷的信度检验
采用克伦巴赫(Crombach Alpha)的α系数对总量表及其4个意象因子结构内部所有元素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总量表及其各个因子之间α系数分别为0.9161、0.8368、0.6798、0.7633、0.7711,所有元素反映的统一特质及各个元素之间有较高相关,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高,具有良好的同质性信度。
5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民众意象
5.1 调查对象选取
综合考虑作答能力及要素熟悉程度等因素,选取在晋江市居住2年以上,年龄在10岁以上(不包含10岁)的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团体发放及街头访问调查等方式发放1 300份问卷,回收问卷1 251份,回收率96.23%,有效问卷958份,有效回收率73.69%,其中,男性501份(52.3%)、女 性 457 份 (47.7%),18岁以下154份(16.0%)、18~45 岁358份 (37.4%)、46~59岁 279 份(29.1%)、60岁以上167份(17.5%)。问卷发放时均有调查员在旁予以协助,对于文化水平较低、阅读有障碍的居民采取逐条解读的问答形式。
5.2 评价指标选择及计算方法
环境感知是用来检索民众记忆并识别以前接触过的不同客体的模式,不仅识别不同的客体,同时需要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对所含要素优劣的评价[1]。考虑一般市民对专业名词的接受程度和对问卷的作答能力,选择 “重要度”、“印象指数”和“品质指数”3个评价指标,先对意象元素进行“重要”、“不重要”的判断,再对意象元素进行“印象深刻”和“没有印象”选择,如选择“印象深刻”则再次对该意象元素进行“品质好”、“品质差”判断。
由于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众多,每位居民的社会背景和认识不同,大多数被调查者不可能对意象因子以及所有的意象元素都很了解,因此个别意象因子排序、意象元素评价上有缺失值,参照蒋晓梅[6]的研究方法进行计算与统计。
5.2.1 意象因子权重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由4个因子组成,每个因子对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影响存在差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认识确定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因子、精神文化因子、制度文化因子、行为文化因子对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影响程度,并作重要性排序。为了从总体上评价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因子的影响程度,采用以下计算公式计算因子得分:
根据晋江居民所选的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因子重要程度排序,通过公式计算出各因子的权重。结果显示,体育精神文化意象是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核心获得民众的一致认可,其因子重要程度高居首位;体育物质文化是城市体育文化的基础,也是最易感知的因子,其重要程度居第二;体育制度文化意象因子由于其隐蔽性、难以直接感知等原因居第三;城市居民对体育行为文化的理解和重视不足,导致其意象因子居末位(表4)。
表4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因子得分及权重一览表Table4 Scores and Proportions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Factors in Jinjiang
5.2.2 重要度
重要度是对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重要程度的判别,有“重要”和“不重要”两个备选答案,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5.2.3 印象指数
印象指数是市民对城市体育文化元素的感知程度,也反映了市民对城市体育文化所产生的记忆是否深刻。有“印象深刻”和“没有印象”两个备选答案,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5.2.4 品质指数
品质指数市民在选择印象深刻后,对城市体育文化元素进行品质“好”和“差”的判断,反映了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在“质”和“量”两个方面满足城市居民体育需求的程度。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5.2.5 评价指标标准化
由于重要度、印象指数、品质指数的调查、计算公式、数据差异较大,因此对重要度、印象指数、品质指数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5.3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评价
5.3.1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评价
根据意象因子权重以及居民对各意象元素的重要程度、印象程度、品质程度等评价,计算出重要度、印象指数、品质指数,并进行标准化处理(表5),若标准化值为正时,说明重要程度、印象程度、品质等较高,其值越大,元素的重要性越强,印象越深刻,品质越好,反之亦然。结果显示,重要度标准化值正值的有15个元素,负值的有16个元素,民众认为最重要的是竞技性体育场地设施、大众性健身娱乐场地设施和体育健身氛围,最不重要的是体育产品博览会;印象程度标准化值正值的有11个元素,负值的有20个元素,印象最深刻的是体育品牌和体育用品企业,印象最不深刻的是体育社团和标志性体育基地;品质指数标准化值正值的有16个元素,负值的有15个元素,品质最好为体育品牌和体育用品企业,品质最差为标志性体育基地和体育社团;表明晋江民众对城市体育文化重要性进行区分,但总体印象度低弱,品质一般。
表5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评价一览表Table5 Evaluation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in Jinjiang(n=958)
5.3.2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重要度—印象指数矩阵评价
一个城市体育文化的意象,并不等于每一个意象元素强度都相同,以印象指数的标准化值为纵轴,重要度的标准化值为横轴,绘制成城市体育文化意象重要度—印象指数象限分布图,第一象限意象元素重要且印象深刻;第二象限意象元素不重要但印象深刻;第三象限意象元素不重要且印象不深刻;第四象限意象元素重要但印象不深刻。结果显示,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重要度—印象指数矩阵呈散点分布(图2),31个意象元素中第一象限10个(32.3%),第 二 象 限 1 个 (3.2%),第 三 象 限 15 个(48.3%),第四象限5个(16.2%),第三、四象限意象元素占全部的64.5%,整体印象偏低。
图2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重要程度-印象指数矩阵示意图Figure2.The Importance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Elements in Jinjiang Matrix of Perception Index
晋江城市体育物质文化意象元素主要分布在第一、第四象限,第一象限有竞技性体育场地设施、大众性健身娱乐场地设施、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体育品牌、体育电视节目、标志性体育建筑物、体育用品商店等,体育训练基地、报纸体育栏目、体育网络报道、体育宣传栏等意象元素被认为重要但印象不深;城市体育制度文化意象元素主要分布在第三象限;城市体育精神文化意象元素分布比较分散,第一象限有健身氛围和参与热情,第三象限有知名体育人士,第四象限有体育荣誉称号和体育古迹文物。晋江市民对城市体育行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除了学校体育活动在第二象限外,其余均分布在第三象限。绝大多数物质、精神文化意象元素分布在第一、四象限,重要性获得认可;制度、行为文化意象元素均在第二、四象限,晋江市民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
5.3.3 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印象指数—品质指数矩阵评价
城市不单要功能齐全,还应该追求“文化”的品质,体现出对市民文化的、伦理的、生存方式的人性关怀[2]。以品质指数标准化值为纵轴,印象指数标准化值为横轴,绘制成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印象指数—品质指数象限分布图(图3)。第一象限意象元素印象深刻且品质好,第二象限意象元素印象不深刻但品质好,第三象限意象元素印象不深刻且品质差,第四象限意象元素印象深刻但品质差。结果显示,民众对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印象指数—品质指数矩阵评价呈两极分化带状分布,其中,第三象限14个,占全部的45.1%,其次分别是第一象限10个(32.3%)、第二象限6个(19.4%),第四象限 1个(3.2%),总体印象程度不高,品质一般。
图3 本研究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印象指数—品质指数矩阵示意图Figure3.The Perception Index of Urban Sports Culture Image Elements in Jinjiang Matrix of Quality Index
城市体育物质文化因子意象分布在第一、四象限,印象、品质皆好是体育品牌、体育用品企业、大众性健身娱乐场地设施、竞技性体育场地设施、标志性体育场馆、体育电视节目、体育用品商店,其中,体育产业、体育场地设施印象、品质优势明显,印象品质皆差的是网络体育媒介、体育报纸栏目、体育宣传栏、标志性体育基地等。城市体育制度文化元素意象除定期性群体活动分布在第一象限、定期性体育赛事在第二象限外,其余均分布在第三象限。城市体育精神文化意象元素分布第一象限是体育健身氛围,第三象限有知名体育人士、体育荣誉称号、体育古迹文物,分布在第四象限的是体育参与热情,印象程度相差较大,与其他因子相比,品质相对较低。虽然晋江民众对城市体育行为文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印象程度不高,但对其品质仍有较高的评价,意象元素除学校体育活动在第一象限、企事业单位体育活动在第四象限外,其余分布均在第二象限。晋江城市体育意象元素间印象、品质差距较大,呈现两极分化,各意象因子呈现品质越高,印象越深刻的态势。
6 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审视
一个城市的公共意象是城市居民对城市环境信息的共同记忆,它建立在城市地理、历史、文化与居民共同交往的基础上[12]。城市体育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是城市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以及体育物质基础、精神风貌、行为方式、价值观等复杂的、多层次的统一体。城市体育文化不仅是城市的文化,也是民众的文化,它通过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等多方面的有形载体作用于民众,民众将对体育文化的感知和记忆结合起来,形成了城市体育文化公众意象。意象自身并不是将现实按比例缩小,统一抽象,精确微缩后的一个模型,而是经过民众有目的的简单化,通过对现状进行删减排除,甚至是附加元素融汇变通,将各部分关联、组织在一起,才形成最终的意象[8]。晋江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的城市体育文化,依据民众对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的重要性、印象程度、品质方面评价提炼出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总体意象。
6.1 产业、场地——城市体育文化的特质
城市体育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只有越具有特色的要素,越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共感,从而形成“集体记忆”,这些要素处于城市体育文化感知的中心,构成城市独特的个性和意蕴。晋江城市体育文化中体育用品知名品牌、体育用品企业、大众性健身娱乐场地设施和竞技性体育场地设施获得民众的认可,成为高重要度、高印象、高品质的意象元素,构成了晋江体育文化的特质。晋江是我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集聚着3 000多家体育制造企业,国家级体育用品品牌42枚,拥有安踏、特步、匹克、361°等众多知名品牌,体育用品和体育概念上市公司12家,上市后备企业26家。2007年,晋江因完善的体育产业链和众多知名的体育品牌和体育产业集群,被授予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是我国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县级市。晋江体育产业是晋江的名片,属于高知名度、较高美誉度的形象[21],是民众意象中品质最高、印象最深的体育文化元素。在被感知的过程中,每一个人的心理都存在着某种心理“定势”,在对城市客观存在的形象重新认知和定位时,被感知的结果注入了主观印象[25],印象越深刻的意象元素品质越高,即高品质的意象元素给民众的印象越深刻。
体育场地设施是市民参与体育运动的直接需求,是民众认为最为重要的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说明场地设施是民众心中发展城市体育文化的前提条件。在一定的场内,人们并不是对其中所有对象都明显感知到,总是有选择地感知一定的对象,有些突显出来易被人感知,有些退居衬托地位成为背景[7]。民众选择感知的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以重要性为依据,认为重要的意象元素,关注度高,印象深刻;不重要的意象元素则较少关注,绝大部分没有印象。晋江体育场地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结构上都显示出其他区域难以比拟的优势,至2010年,晋江市共有各类体育场地2 512个,每万人体育场地12.7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8m2,人均投资438.43元,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超过《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到2015年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5m2以上”的目标。晋江是福建省最早实现村村有体育场地的县级市之一,建在居民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使体育基础设施的伸手可及,受到市民的赞誉,获得较高的意象。
城市文化特色是一个城市文化积淀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城市内在本质的外部表象,由历史沿革、经济发展、地理特征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长期演化而来[16]。晋江体育文化特色源自晋江地域文化,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社会历史发展背景和海外侨缘社会关系加上改革开放政策以及晋江人“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使得晋江体育制造业快速成长,依托海外侨胞热心捐建体育场地的历史优势、晋江人热爱体育运动的文化优势以及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使晋江的体育场地设施优先发展。应该看到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特色以物为主,缺乏生命的活力。城市中移动的元素,尤其是人类及其活动,与静止的物质元素是同等重要的,民众不仅仅是简单的观察者,与其他的参与者一起,成为场景中的组成部分[8]。在现有文化特质的基础上,使人的活动与体育场地完美结合将使晋江体育文化呈现动态的美。
6.2 平民文化——城市体育文化的核心
城市文化发展的核心就是让大众对城市无论是城市整体还是局部,无论是城市的群体还是个人,能够在多数人的意义上,形成良性外部环境感知体系,让人们在城市文化的提升中,获得生活品质与生命质量的提升,让更多的人通过城市文化品质优化,获得对城市的整体感知[25]。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体育健身氛围、体育参与热情、体育电视节目、学校体育活动、标志性体育建筑、定期性群体活动、体育用品商店、街道(乡镇)体育活动等,是仅次于晋江体育文化意象特质的获得较高重要度、印象较深,品质较好的意象元素,以平民体育文化为主,是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核心。城市意象取决于人看到什么,记住什么以及人赋予对象的重要程度,即取决于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12]。
平民文化是与民众生活相关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触手可及,抬头可望,易产生感知且印象深刻。全民健身是城市体育文化的重要表征,体育锻炼氛围和参与热情是城市体育文化繁荣的标志,晋江城乡居民每天坚持健身锻炼的占40%,学会1~2种健身方法的占35.6%,家中拥有1~2种健身器材的45.2%,体育消费占家庭年收入的1.8%,获得了全国体育先进市、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集体[19],形成了良好的健身氛围。在政府大力支持、热爱家乡的华侨和民营企业的热心资助下,晋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体育活动,并成为经常性、定期性的体育传统。篮球赛成为晋江亮丽的风景线,形形色色的篮球赛丰富了晋江人的业余生活,如庆贺婴儿周岁的“健康杯”篮球赛;纪念孩子年满16岁的“成人杯”赛;为父母祝寿的“长寿杯”赛;村与村之间的村际篮球赛,甚至村内的“角落杯”赛等,形成村村有比赛、夜夜有比赛的景象,观看人群如潮,展现了晋江人的体育参与热情。陈埭镇村级青年篮球联赛,已举行九届,全镇24个自然村,每村都组队参加,赛程十几天,分成4个赛区,进行70多场比赛,成为镇里的全民运动[18]。由晋江市农民体育协会、晋江市村级篮球联谊会共同主办,晋江村级篮球赛已成功举办6届,参赛球队覆盖晋江每一个街镇,这些篮球赛不但引人注目、易于分辨,而且已形成惯例,获得市民的较高评价。学校体育活动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每个家庭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因而印象程度较高。晋江以建设体育城市为发展目标,注重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的宣传报道,率先建立了县级市的体育电视频道,重点报道晋江的优势体育项目和特色体育活动,打造《体育晋江》等10多个栏目,在传播体育资讯、倡导体育文化、提升城市品位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在晋江市民以电视为主要休闲方式背景下,晋江电视台体育频道获得较高意象。
平民文化的兴起源于当代民众地位和素质的提高以及他们文化需求的高涨[20]。晋江平民体育文化呈现浓厚的日常生活色彩,突显平民的体育爱好和需求,展现现代社会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不仅对城市体育文化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以人为本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一环。应当看到活动范围、活动影响力、市民居住地域、体育爱好等因素都影响平民文化获得高意象,因此正确的引导、资金的保障等促进平民文化的品牌化、制度化发展,提升城市体育文化的良性意象,将促进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特色的营造和弘扬。
6.3 制度、行为文化——城市体育文化的潜力
城市作为人的外部环境可感知在客观领域存在着“优”、“劣”之分,只有那些优秀的部分才能被人主动接纳和认同[25],晋江在打造体育城市过程中,全方位建设城市体育文化,但仍有数量众多的意象元素民众印象低弱、品质评价一般,尤其是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元素,这些意象元素是民众的潜在意象,是晋江城市体育文化的潜力。城市体育文化是城市体育文化意象的基础,是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感知的对象,但并不是所有城市体育文化都能获得意象感知,由于民众关注的焦点不同产生的意象结果也有所不同。形成潜在意象有两种原因,其一是城市体育文化尚未开发和挖掘的,或建设力度不足的,影响市民意象的元素,如知名体育人士、健身日、体育节、体育资讯、高水平运动队等。体育荣誉称号、体育古迹文物是城市体育文化的积淀,其重要性得到认可,但由于宣传力度不足,民众对其印象不深;体育知名人士不仅是大众追逐的目标,也是媒介关注的焦点,其所取得的成就是城市体育发展的标志,现阶段晋江具有影响力的体育知名人士乏善可陈,难以产生强烈意象;体育资讯除体育电视节目外可读性、趣味性低,影响民众的意象;健身日、体育节、高水平运动队受建设时间短、投入力量小、宣传力度、居民对体育文化的关注程度等多种因素影响,造成民众对这些信息感知不完整,意象性不高。
形成潜在意象的另一原因是意象元素建设力度大但其影响力较弱,造成市民意象感知较低,如晋江社团、体育基地、体育赛事、植根性现代体育项目、地域性民俗体育项目等。长期以来晋江民众不仅积极参与侨乡社会体育各种公共事务,而且志愿为家乡体育公益事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形成了侨乡社会体育公共生活一种独特的公民意识、公共责任、合作与参与热情等的公共精神[22],体育社团的发展是公共精神的最好体现。据泉州体育志记载晋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晋江体育社”等群众性体育社团,改革开放后晋江体育社团飞速发展,不仅体育社团数量众多,且组织的活动也多。如金井毓英体育会,参与发动集资兴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一级标准室内体育馆,成立全国第一家农民体育记者站,先后举办了国家女排、男篮表演赛和全国男篮甲级对抗赛,邀请了日本女排、菲律宾男篮到金井进行表演赛,承办了全国省级锦标赛。晋江体育社团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但由于社团的受众人数少,其影响力相对较小,导致市民的意象较低。
晋江历史悠久,但撤县建市时间较短,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的建设非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在提升质量的同时需要时间的积淀。晋江城市体育文化加速建设进程中,既形成自己的特色,也存在活动“趋同化”、功能“同质化”,因此,创设高品位的城市体育文化主题,提升城市体育文化的品质,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扩大城市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以人为本,发挥城市体育文化的优势意象资源,发展良性和潜力意象资源,塑造独特而鲜明的城市体育文化,是当前晋江城市体育文化建设之路。
7 结论
1.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是民众通过对特定城市体育文化有形载体感知而形成的对特定城市体育文化的印象,是民众与城市体育文化双向互动的结果。城市体育文化意象是复杂多维结构,由城市体育物质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育精神文化、体育行为文化4个因子、12个意象要素、37个意象元素组成。
2.结合晋江城市体育文化建设现状,设计了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调查问卷,通过信度、效度检验分析保证了问卷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验证了城市体育文化意象体系的构成。
3.市民通过重要度、印象指数、品质指数对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意象元素进行评价,城市体育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重要性获得认可,对制度、行为文化认识不足,大多数元素印象不深,总体品质一般,意象元素印象品质呈现两极分化,形成了以体育产业、场地等为特质,平民文化为核心,制度、行为文化为潜力的晋江城市体育文化总体意象。
[1]保史·贝尔.环境心理学[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4-56.
[2]长北.寻找家园——什么样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C].《艺术学》编委会.艺术与城市:空间与想象[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1:122-127.
[3]冯维波,黄光宇.基于重庆主城区居民感知的城市意象元素分析评价[J].地理研究,2006,25(5):803-813.
[4]顾朝林,宋国臣.北京城市意象空间及构成要素研究[J].地理学报,2001,56(1):64-74.
[5]顾春先,邬红丽.中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指标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8):41-48.
[6]蒋晓梅,翁金山.从市民印象知觉探讨台南市都市意象元素品质排序之研究[J].建筑学报(台湾),2001,36:1-20.
[7](德)库尔特·考夫卡.格式塔心理学原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272-273.
[8]林奇.凯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9]李雪铭,李建宏.大连城市空间意象分析[J].地理学报.2006,61(8):809-817.
[10]李郇.广州市城市意象空间分析[J].人文地理,1993,8(3):27-35.
[11]林玉莲.武汉市城市意象的研究[J].新建筑,1999,(1):41-43.
[12]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13]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18(4):6-9.
[14]马红宇,高记,章崇会.对重大赛事主场优势形成过程的质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0,30(6):30-37.
[15]闵学勤.感知与意象:城市理念与形象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22-25.
[16]单霁翔.城市特色文化重塑与文化城市建设(上)[J].北京规划建设,2007,(6):100-107.
[17]沈益人.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J].城市问题,2004,(3):8-11.
[18]天体.晋江民间篮球赛事火爆市委书记场均砍下42分[EB/OL].http://sports.enorth.com.cn/system/2008/03/14/002976770.shtml,2008-03-14.
[19]体育信息中心网站部.晋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新闻发布会在 总 局 召 开 [EB/OL].http://www.sport.gov.cn/n16/n240188/489443.html,2008-05-28.
[20]万林艳.浅析当代中国平民文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62-166.
[21]许月云,张梦真,张志扬.基于SEM城市体育形象评价模型的建构与实证[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24-229.
[22]许月云.区域文化视野中的侨乡乡镇居民社会体育服务公共精神[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3(6):42-46.
[23]杨健,郭建华.长沙市城市意象知觉矩阵分析与聚类分析[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7,29(4):12-16.
[24]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25]张鸿雁.城市文化资本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6]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01-123.
[27]张力为.效度的正用与误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7):493-495.
[28]朱晓青.杭州城市景观意象与空间格局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9]APPLEYARD D.Styles and methods of structuring a city[J].Environment Behavior,1970,(2):100-107.
[30]CLARK W A V,CADWALLADER M.Residential preferences:an alternate view of intra urban space[J].Environment Planning A,1975(5):693-703.
[31]CRONBACH L J.Essentials of Psychological Testing[M].New York:Harper and Row,Publishers,1990.
[32]FRANCESCATO D,MEBANE W.How citizens view two great cities:Milan and Rome[A].In:DOWNS R and STEA D,editors,Image and Environment:Cognitive Mapping and Spatial Behavior[C].Chicago:Aldine,1973:131-147.
[33]GOLLEDGE R G.Learning about urban environments[A].In:CARLSTEIN T,PARKES D,THRIFT N (editors).Making Sense of Time[C].New York:Halsted,1978:76-98.
[34]MOWFORTH M,MUNT I.Tourism and sustainability:development and new tourism in the Third World[M].London:Taylor & Francis,2008: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