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半决赛、决赛技、战术运用特点分析

2014-07-27牟春蕾李晓甜马明非

中国体育科技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路接发球使用率

牟春蕾,李晓甜,吴 飞,杨 华,马明非

1 前言

第52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乒赛”)单项比赛已在法国巴黎落下帷幕,本届世乒赛是2016年新一轮奥运会周期的五大战役中的第一大战役,也是中国乒乓球女队在新教练班子、新团队、第三次创业的新形势下,挑战新任务的关键战役。此次世乒赛中国女队将单打、双打两枚金牌收入囊中,在女单八强席位中占据五席,以王者风范再铸辉煌,在新的周期开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能够保持“长盛不衰”,是因为中国乒乓球界的决策层在面对国际乒坛规则变化及技术发展的重大挑战中,始终高瞻远瞩并不断创新技术,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乒乓球作为技能类主导项目,运动员的技术能力和战术能力对比赛的胜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运用成功与否成为比赛胜负的决定因素。因此,对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的运用做出分析和诊断,是把握运动员竞技能力中主导因素的重要途径。国内已有研究者就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的趋势及各种赛事的中、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战术统计分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李今亮等(2005)[1]的研究发现,与原有的技、战术评估模式值相比,新规则执行后世界优秀男乒运动员在三段使用率上发生了新的分配形式,三段的使用率有明显的“向平均数回归”的趋势。与新规则实行前相比,接抢段的使用率大幅上升,相持段使用率下降明显。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前三板的争夺更加激烈。

牟春蕾等(2005)[2]的研究指出:世界优秀女子运动员在发球抢攻段的技、战术特点均很突出,积极、主动进攻意识强,进攻上手快、速度快、爆发力强、技、战术组合细腻、落点和战术的变化丰富。在原有的技、战术特点上,还体现出注重抢攻技术的均衡性和技术使用的合理性。接发球技术将向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技术更加细腻,台内小球的挑打和控制技术已成为取胜的关键;同时,对于接发球后的第四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今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在于打法更凶、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技术、战术组合更加合理,对抗性更强。在这种发展方向下,“女子技术男性化”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必然在以后的过程中将得到最积极的发展。

乔孟杰(2009)[3]的研究发现,男、女运动员在三段的得分率和发抢段的使用率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在接抢段、相持段的使用率上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在前三板的争夺更为激烈,女子运动员在相持段还占有一定的比率。在发球上男、女运动员运用台内球的比率都比较大,但男子运动员在台内球的使用率、得分率都高于女子运动员。在接发球轮中,女子运动员接发球上不如男子运动员“凶”,特别是在接台内球上,女子运动员往往运用摆、劈等控制技术,男子运动员运用挑、侧身攻等进攻技术的比率要大。

张锴(2012)[5]的研究表明,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有较明显优势,接发球轮无明显劣势。发球轮平均得分率为55.93%,接发球轮平均得分率为49.93%。发球轮得分率与接发球轮得分率在统计学上存在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

从文献可以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延续,乒乓球技、战术的组合运用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及时总结规律,发现变化,展望将来,也是值得业内人士不断探讨的。第52届世乒赛单项比赛作为2016年奥运会前的一次重要练兵,代表了我国女子乒乓球项目的最高水平。本研究通过对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半决赛、决赛中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进行统计与分析,对目前世界女子乒乓球技、战术发展现状做出评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半决赛的运动员李晓霞、刘诗雯、丁宁、朱雨玲。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调研

在中国知网、优秀硕博论文库、互联网等查阅了大量有关乒乓球研究方法和技、战术分析方面的论文与书籍,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2.2.2 录像观察

选取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半决赛中李晓霞、刘诗雯、丁宁、朱雨玲4位运动员共计6人次比赛进行技术统计。

2.2.3 乒乓球三段指标评估

三段指标法是通过统计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抢攻段、接发球抢攻段和相持段中的技术使用与得分情况来计算出相应的得分率和使用率,然后根据所得的数据分析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表现和技术特点。其中,得分率和使用率的计算方式如下[4]:

本研究在三段指标法的基础上,运用simi scout视频分析软件进行技、战术统计,将统计所得的数据分为发球轮与接发球轮两部分,对相持段的数据分为发球轮相持球与接发球轮相持球并记入相应的发球轮与接发球轮中,并分别对这两部分的得分率与使用率进行计算(表1)。

表1 本研究所用的技术分析计算方式一览表Table1 Technical Analysi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Used Herein

统计指标及操作过程界定:

1.位置区域划分

本研究中将接发球、发球抢攻、第4板衔接及第5板衔接及相持位置分为6个区域(以右手为例,图1),分别为:台内及半出台球(反手1、中路2、正手3)、长球(反手4、中路5、正手6)。其中,中路台内及半出台球、长球又分别统计中路反手技术与中路正手技术。

2.相持状态的界定

本研究将发球轮5板及5板以后的球、接发球轮6板及6板以后的球定义为相持球。其中,相持球分为三种状态,即主动进攻为主动相持、双方在相持中势均力敌为一般相持、被攻防守为被动相持。

图1 本研究落点区域位置示意图Figure1.The Placement of the Service

3.“各板数”的界定

发球轮:发球、第3板、第5板衔接、7板及7板以后相持;接发球轮:接发球、第4板衔接、6板及6板以后相持。

2.2.4 数理统计

1.收集各运动员发球轮与接发球轮各段中相关技术指标的数据,将原始数据输入Microsoft Excel计算其得分率、使用率。

2.采用SPSS对各运动员发球轮与接发球轮相持段的得分率进行两样本配对t检验,对发球轮与接法球轮相持段的相关技术使用进行对比分析,以评定相持技术在不同轮次中的技战术特征。此外,还对发球轮与接发球轮的其它相关数据进行平均值加减标准差计算。

3 分析与讨论

3.1 技、战术运用总体特征分析

由表2可以看出,4人在6场比赛的发抢段得分率均超过50%,最高达到74.1%,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发抢段使用率仅有一场比赛达到52%,最低达到16.3%,说明,虽然运动员发抢段仍以积极主动、抢先上手为主,但发球与发球抢攻的威胁性下降,更多的球进入到多板相持中。

在比赛接发球段,3人的得分率低于50%,在接发球时多以控制为主,控制质量较高可以限制对方抢先上手同时为自身第4板抢攻创造条件,如果第4扳能有机会抢攻下旋或上旋转攻,则得分率一般较高。相反,如果接发球质量不高则使第4板处于被攻的局面,直接造成失误或在进入相持中处于被动。与发抢段情况相同,只有一场比赛的接发球段使用率达到58.5%,其余各场比赛的争夺也集中在了相持段。

表2 本研究各场比赛各段的得分率、使用率统计一览表Table2 The Games Scoring and Technology Usage Statistics (n=6)

在各场比赛中,相持段使用率较高与比赛双方运动员技术水平和攻防能力都较为全面且双方为同队运动员有关。通过对各运动员发球轮与接发球轮的相持段得分率进行t检验,P=0.009<0.01,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各运动员发球轮相持段的得分率均高于接发球轮相持段的得分率,说明在发球轮中运动员大多采用主动进攻、抢先上手的策略,在注重进攻质量的基础上,线路变化多角度大,以此保证在相持中取得主动抢先得分。

3.2 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根据得失分出现时所定格的板数,将各运动员在发球轮中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表3)。

表3 本研究发球轮得失分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3 Scoring Statistics in the Service (n=6)

3.2.1 7板及7板以后相持情况分析

当今乒坛男子技术引领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潮流,女子乒乓球技术男性化是必然的趋势。原中国乒乓球女队主教练施之皓(2005)明确指出,女性技术男性化包含思想作风男性化、思维方式、竞争意识男性化和技战术男性化等几个方面。中国乒乓球二队主教练韩华认为:“女子技术要由全到细。要提高处理短球和前3板的能力,要提高正手技术的使用比率;要提高主动相持的能力;提高防守转攻的能力。”由表3可以看出,在4场比赛中,各运动员各板得失分所占比率的高低排序为7板及7板以后相持、第3板、第5板衔接、发球;在两场比赛中,各运动员各板得失分所占比率的高低排序为7板及7板以后相持、第5板衔接、第3板、发球。

在各场比赛中,7板及7板以后相持所占比例最高,说明比赛的争夺主要集中在多板相持中。从图2可以看出,获取比赛胜利的李晓霞与刘诗雯在7板及7板以后相持中更多的处于主动进攻的状态,因为,主动进攻相对于防守而言更为积极,能更加主动地选择进攻的技术和线路,增加相持的凶狠程度,使对手无法高质量的反攻,给对手造成的压力比较大。

图2 本研究各运动员7板及7板以后相持状态统计示意图Figure2.The Statistics of the Stalemate for the Seventh Boards and after Seventh Boards

乔孟杰(2009)[3]的研究指出,在相持中,男、女运动员在技、战术的运用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区别在侧身攻技术上。男子运动员在相持中侧身攻的使用率比女子运动员高两者有差异性显著;而在侧身攻得分率上,男子运动员也高于女子运动员。从图3的统计中可以看出,相持中反手及中路区域的重要性在比赛中日益凸显,反手及侧身相持的能力对比赛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而各运动员在主动相持与一般相持中,侧身进攻比例达到34.9%与10.3%,尤其是在主动进攻中侧身的比例明显高于正手,符合了“女子技术男性化”中逐渐提高正手、侧身使用比例和质量的特点。

图3 本研究运动员相持得失分位置统计示意图Figure3.The Statistics of the Scoring Placement for the Stalemate

3.2.2 第3板情况分析

本研究的第3板是指比赛中发球方在发球后的第3板运用情况,包括发球抢攻、发球后控制及发球后防守三类。

原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蔡振华(2002)提出,发球后的抢攻要体现快速凶狠的特点,11分制的快速凶狠在发抢段主要体现在抢攻短球上,要加强台内进攻挑打技术以及相关的衔接技术。这样一则可以增加主动进攻的机会,二则能进入主动相持。施之皓教练也具体说明“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核心环节之一就是发球进攻衔接。从表4中可以看出,在第3板技术情况中,各运动员发抢使用率最高达到92.5%,最低也超过76%,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因此,可见前3板积极主动是取胜的根本,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具体体现,是乒乓球项目发展的必然趋势,抓好前3板是比赛能否取胜的一个重点。

表4 本研究第3板技术运用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4 The Statistics of the Third Board Technology Usage (n=6)

从图4中可以看出,对方接发球回至中路位置的球比例较高,6场比赛中第3板中路位置的数量比例在43.5%~62.3%之间,因此,要在加强前3板上手的稳定性的基础上突出正手的使用率,特别是中路球的正手使用率和命中率。相比之下,中路正手进攻的威胁性要大于反手进攻,能给对手更大的压力,所以要增加发球抢攻的积极主动性,多利用中路正手进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此,女子运动员在运用中路正手进攻的意识要有所加强,成功率要有所增加。

图4 本研究各运动员第三板抢攻位置统计示意图Figure4.The Statistics of the Placement for the Third Board Attacking

3.2.3 第5板衔接情况分析

从表5中可以看出,第5板进入相持段后控制技术数量极少,除了受第3板技术影响而使第5板直接被攻失分,多数球基本处于攻防转换状态,这说明,在比赛中在进入相持段时运动员间相互比拼的是进攻技术,同时,也体现出比赛中攻防转换节奏快的特点。“攻防转换”是“女子技术男性化”的有一个关键环节,女子相持转换技术由“防守转进攻”的自然转换逐渐发展成为更多地进行转动转换,因此第5板衔接作为前3板和多板相持的中间环节就尤为重要。第5板衔接应在发球抢攻的基础上积极抢占相持的主动状态,与此同时在被攻时使防守技术孕含进攻可能,强势对抗转换,主动寻求变化,形成流畅的得分套路。

表5 本研究各运动员第5板衔接得失分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5 Scoring Statistics for the Fifth Board Convergence (n=6)

3.3 接发球轮技、战术分析

根据得失分出现时所定格的板数,将各运动员在接发球轮中得失分情况进行统计(表6)。在6场比赛的接发球轮中,各板得失分所占比率高低的排序为:6板及6板以后相持、第4板、接发球。这说明规则的一系列改革使击球的节奏、力量、旋转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运动员在接发球时判断较为准确采取主动进攻的战术,同时,比赛双方的技术和攻防能力都比较全面,双方对彼此的球路较为熟悉,因此使比赛进入相持的几率增加。

表6 本研究接发球轮得失分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6 Scoring Statistics in Receive (n=6)

3.3.1 接发球情况分析

无遮挡发球规则的实施使运动员在接发球环节不再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表3和表6的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员接发球直接得分的球数明显多于发球直接得分的球数,接发球对于接发球方的得分率有着尤为关键的作用。施之皓(2007)指出,改进女子技术结构的两个重要环节之一就是“接发球一体化”技术。而中国乒乓球女队在备战2013年世乒赛的封闭训练中也同样提出了“解决台内争抢主动的技术,突出解决接发球晃接和反手位的台内拧拉技术”的观点。

从表7中可以看出,比赛中运动员仍以发短球为主,位置以中路及反手位为主。图5的统计显示,随着运动员接发球的意识和能力越来越强,过去比赛中控制为主的稳健意识逐渐转化成为挑打、反手侧拧、半出台及出台球抢冲相结合的抢先上手的意识,这样既能破坏对方的节奏,又能增加自己的抢攻机会,尤其是处理中路位置的球,不论正手还是反手都突出了速度快、接法凶的特点,逐渐呈现出接发球方可以更多地在第2板起直接抢攻以争取主动甚至直接得分的趋势。此外在各场比赛中,运动员对于不能直接抢攻的球以控制和破坏性接发手段为主,首先考虑尽量减少对方发球抢攻的机会或降低对方的进攻质量,为第4板衔接的上旋转攻创造条件。各场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呈现多样化,其力争主动的意识正逐渐向“接发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表7 本研究接发球位置及接发手段统计一览表Table7 The Statistics of the Position and Methods for Receive (%)

图5 本研究各运动员中路位置正反手接发球情况统计示意图Figure5.The Statistics of Receive for Forehand and Backhand in the Middle Court

3.3.2 第4板衔接情况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朱雨玲(对刘诗雯)、丁宁(对李晓霞)的比赛中第4板被攻的比例超过30%外,其他4场比赛第4板被攻比例不高,说明比赛中接发球轮第四板衔接总体来说还是处理较为合理的。从统计中看出,如果第4板想要得分或者获取主动,关键在于第2板接发球的抢攻与控制效果,如对方第3板抢攻回球速度快质量高则较易造成第4板衔接失误多。另外在比赛第4板的下旋抢攻及上旋转攻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反手及中路,这是因为运动员对来球以反手拉冲居多,连续进攻难度相对较小,失误较少。因此,接发球轮第4板衔接较为有效的得分手段为接发球主动进攻或控制后第4板争取主动进攻。

表8 本研究各运动员第4板衔接情况统计一览表Table8 Scoring Statistics for the Fourth Board Convergence (n=6,%)

3.3.3 6板及6板以后相持情况分析

从表2的统计可以看出,在相持得分率方面,6场比赛的接发球轮相持得分率均低于发球轮相持得分率,这说明接发球轮相持战术的实施仍会受到对方发球轮战术的制约,6场比赛仅有一场主动相持使用率超过50%(表9),相持主动性低于发球轮。虽然各运动员“接发一体化”的意识较强,抢攻的积极性较高,尽可能的改变接发球轮的被动性,但在相持中进攻的节奏把握不太好,有过于着急的现象。

表9 本研究相持状态得分率、使用率统计一览表Table9 The Games Scoring and Technology Usage Statistics for the Stalemate (%)

4 结论

1.从第52届世乒赛女子单打决赛半决赛的三段使用率情况来看,各场比赛的发球轮与接发球轮中,相持段的使用率均较高。接发球轮相持段得分率均低于发球轮相持段得分率,说明接发球轮相持战术的实施仍会受到对方发球轮战术的制约。

2.比赛中各运动员发抢段的得分率处于较为优秀的水平,第3板中路位置的球数量比例较大,因此,要在加强前3板上手的稳定性的基础上突出正手的使用率,特别是中路球的正手使用率和命中率。

3.发球轮相持中反手及中路区域的重要性在比赛中日益凸显,尤其是在主动进攻中侧身的比例明显高于正手,符合了“女子技术男性化”中逐渐提高正手、侧身使用比例和质量的特点。

4.比赛中运动员接发球技术呈现多样化,以接短球为主、位置以中路及反手位为主,其力争主动的意识正逐渐向“接发球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第四板衔处理较为合理,有效的得分手段为接发球主动进攻或控制后第四板争取主动进攻。

[1]李今亮,赵霞,章潮晖.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枝术发展趋势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0):1414-1416.

[2]牟春蕾,李晓甜.对世界女子乒乓球技战术发展趋势的研究[J].第四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

[3]乔孟杰.优秀男女橫板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吴焕群,张晓蓬.中国乒乓球竞技争胜规律的科学内容研究与创新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

[5]张锴.中国优秀女子乒乓球运动员发球轮接发球轮技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猜你喜欢

中路接发球使用率
道路工程中路侧用缆索护栏施工技术
当奥迪RS5 Sportback的性能,邂逅乌鲁木齐中路的潮流与复古
瞌睡虫找朋友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提升网球接发球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
吃火锅的发现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网球训练的接发球技术与训练方式研究
对瓦尔德内尔、张继科2/3右半台短球接发球的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