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绘画教学中的误区说bye—bye
2014-07-26钟宇峰
钟宇峰
摘 要:在当今儿童美术教学中,有一些不恰当的倾向,即不论孩子大小,不管是涂鸦期、象征期、表现期,还是写实期的儿童,一律按老师自己的偏爱去教孩子,会画素描的,一律教素描;会国画的,一律教国画;会创作的,一律教创作。还有一些教师,以成人式的教学对待儿童,这无疑造成了儿童学画的心理障碍,摧残了美好的童心,无益孩子的身心健康,使一个个孩子从爱画走向不爱画,致使儿童画教学进入了一个个的误区。本文拟针对儿童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更好地完成美术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经验和看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 误区 提高
爱美是人的天性,爱画是孩子的共性。儿童画创作是一块神奇的园地,这里寄托了孩子们的全部的爱,一张白纸就是一个美丽的世界去发现自我,展现自我,超越自我,这是发自心灵的闪光。儿童作画随心所欲,不造作,不雕琢,落笔纵横挥扫,吞吐自由,表现了儿童特有的质朴、纯真、自然、幼稚的美。儿童美术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不同年龄的儿童有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不同的绘画方法。所以,在教学方法和内容中必然有着内在的对应性。
误区之一:学画一定要画“像”,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
儿童画得不像是正常的,最可怕的是违背孩子的认知规律,对孩子进行提前教育。常有一些忧心忡忡的父母,指着孩子的画说:“他为什么总是画不像?”其实,并不一定要画得像才算是画得好。毕加索的画毫无疑问是杰作,可是他画的那些事物与现实生活一模一样吗?难道你没有看出孩子的画与大师之间的某些联系吗?所以请不要用像不像的问题框住孩子想象与创造的翅膀。有些父母是以老师的示范为准。可老师也是普通人啊他自己也不能肯定这次画得会和下次一样。老师的作用只是指引。孩子在作画的时候,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创作。父母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老师画了个红太阳,而不允许孩子画一个绿太阳。孩子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画得不像,并不影响孩子的想象与创造。因此,不要强求孩子,一切顺其自然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该鼓励他。
误区之二:主张临摹,重视“告诉式”学习方法
传统儿童美术教育最大的问题是:过于重视绘画技法和统一的规范化课程,而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意识;过于注重“告诉式”学习方法——临摹,而忽视了儿童的个性表现以及学生的主动性、探求式学习方法式。儿童在成长中,模仿是他们的天性,如果成人先入为主地教他们画一些模式化的东西,就会使儿童形成定势,儿童学会了这些形象公式,套用在自己的画里,就 出现了所有儿童画一个模子的太阳、大雁、花、树……。比如常见幼儿园的孩子用一条折线画大雁,他们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个错误的概念,认为这个符号代表鸟,他们不知道绘画形象来源于生活,他们不懂得通过自己观察发现各种形态特征的鸟长得是不一样的,临摹教学使儿童对生活中的美无动于衷,对生动有趣的物象不会画 也不敢画,每个孩子的画没有个性,没有心灵感受。只有顺其自然地侧重儿童创造性思维的优势,因势利导地指导他们认识世界,同时启发他们不仅要画眼中的世界,更要学会画心中的世界,才会开发潜在智力。
误区之三:让孩子学说大人的话,从理性入手
一些儿童的画,由于老师约束太多,规矩太多,限制太多,要求太高,孩子们画画时难以放开手脚,这些规矩捆绑了孩子的想法,他们有太多的顾虑。比如追求作品的真实性、科学性。什么“比例、透视、明暗”诸如此类的条条框框如同枷锁一样,锁住了孩子们美好的童心,儿童那种天真幼稚、自由想象的灵气被抹杀了。让小孩子画大人画,童心扭曲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的结果是:见画生厌,从此告别了画笔。儿童画成人学不会,儿童画没有隐形。
误区之四:恨铁不成钢,批评多,表扬少
在当今美术教育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当学生的画线条不流畅、造型比例不佳、色彩画面不整洁等时,老师们就会对此提出多多批评,而表扬少得可怜。这种教学方法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是不足取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引导,会扼杀儿童学画的兴趣。对于一颗幼小的心灵,需要的是更多的温馨鼓励。相反,多表扬,少批评,调动孩子们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画的兴趣,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儿童作画时,只要他们一动笔,那么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就开始起动了。我认为儿童15岁以前可塑性强,是学画的黄金时期。绘画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潜在这种本能。少儿绘画介于游戏与心理表象之间,通过绘画训练,锻炼了手、眼、脑高度和谐统一的能力,不论将来孩子是否成为画家,都是极有意义的一步。所以,孩子学画,老师和家长应以多鼓励为主,不能有点不好就批评。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绘画兴趣。
误区之五: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儿童的情感体验
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误区之六:重视眼中的世界,而忽视了心中的世界
儿童画介于游戏和心理表象之间,孩子们在学画中锻炼了手、眼、脑和谐统一的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和独具慧眼的能力。儿童画画不仅反映了眼中的世界,更反映了心中的世界。如果说世界是艺术之父,那么,心灵则是艺术之母。只有把两者合而为一,才会产生真正的艺术作品。所以,儿童作画不只学会画“看”到的,更重要的是学会画“想”到的,因为,没有想象力的作品是没有灵魂的作品。
走出儿童学画的误区,关键是一个思路的问题,思路不对,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我们要认识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开发儿童自身内在的潜能和灵性,培养孩子们杰出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教师和家长在关键处加以指点,让孩子们由简入繁,灵活多变,自由自主地支配画面,使之一步步走向新的阶梯。家长与教师紧密配合,多表扬,少批评,以积极的语言鼓励引导儿童沿着自身发展的路线,定会走向成功的彼岸。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切感受到孩子们的画令人感动的并不是绘画技巧,而是孩子的天真,简朴,幼稚,脱俗及真情实感无杂念。在这点上,孩子永远是我们成人的老师,是他们帮我们找到了什么是绘画的真谛!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师和学生的事,社会、学校、家长等各方面因素都对儿童绘画的良性发展产生着巨大的影响。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教师、家长,如果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以科学、平常的心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每个孩子和他们的作品,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前景将会更加美好!让我们艺术地生活,注重生活的艺术,让祖国的花朵更无拘无束地描绘自己的蓝图。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
[2]《少儿美术》 2013年第2期
(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中心小学 浙江宁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