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美如花绽放
2014-07-26阵雨
阵雨
《善良如花》,是我的前辈、《北京铁道报》资深退休老编辑周振清先生新近出版的一部集报告文学、专访、散文等多种体裁为一体的作品文集。甲午春节后,当我看过具有诗一般美书名的文集时,眼前仿佛真的绽放起一束束柔媚的花朵来。一口气读完全书,一篇篇作品流露的、甚至比花朵还要美的真情、真爱、真善主题,绝不应用仿佛二字,应该说,是令我心灵真真切切的感动,有些作品甚至感动得我为之动容。
我说这话,没有一丝一毫的玄虚夸张,《善良如花》,搅动着我的心湖,以至于涟漪阵阵风乍起,心事浩茫波涛滚。动情之时,我像是见到了我所熟悉的人,也感知着我所不谙的那些人和事,从中领略着周振清先生每一篇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真谛。我甚至感到,周振清先生从我们身边虽已退休20年,但他谦和善良的音容似乎就在眼前,笑望着我们,让我们的心是那样的舒暖,那样的敞亮。
应该说,《善良如花》文集中的很多作品是我熟悉的,原因之一,是集子中的很多文章在《北京铁道报》上刊登过,作为报社的一员,读自家报纸刊登的作品,是我从事新闻事业的责任。原因之二,是周振清先生的作品,蕴含着感人至深的真情,如果从传统美学的角度去衡量,他的作品,充满着中国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核心主题,那就是崇德向善。他的作品,不光耐读,更重要的是在赏读中,心灵不知不觉已得到净化,情操潜移默化中已得到陶冶,有时我甚至为周振清先生文章中的故事而动情地流泪,这不是我无缘无故的情感的挥霍,而是自心由内而外的自然流露。他的作品是那样感人,虽然主人公大多是一些小人物,但他们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辉,绝不亚于大人物的所作所为。
若说真善,《临河姑娘》该是《善良如花》这部文集中的代表作之一。这篇纪实散文,记述了内蒙古临河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女青年郝秀梅火车上“让座”给一位70多岁老人的动人故事。
故事梗概是这样的:1986年初冬的一天,郝秀梅从北京站买到了一张开往银川的169次列车至临河站的有座车票。上车后她发现有一位耳聋、体弱、年逾古稀的老大爷占了她的座位,见状,郝秀梅一声没吭就站在了座位旁边的车厢过道上。由于超员严重,列车开出后她不时被挤来挤去的旅客碰得东倒西歪,几次被撞倒在坐着的旅客身上,而她总是微笑着向人道歉。当列车到达康庄站,车上开始供应晚餐,郝秀梅掏钱买饭时,不慎将车票掉在了“我”(作者周振清)的脚下,当作者帮助捡起发现竟是一张有座车票时,不禁疑惑地问:“姑娘,你怎么有号不坐?”郝秀梅便朝着埋头吃饭的老大爷努努嘴低声说:“这么大岁数了,我……”“他知道吗?”郝秀梅笑着摇摇头说:“他知道了,就坐不踏实了”。晚饭后,那位老大爷趴在座前的小桌上睡着一夜,而郝秀梅则在拥挤的过道上站了一宿……
1986年12月7日,《人民日报》头版重要位置,刊登了周振清先生的《临河姑娘》。很快,郝秀梅这样一位可爱可敬姑娘的事迹,迅速传遍神州大地,数百封读者来信纷纷飞到姑娘的手中,人们为这样一位充满美德和善行的姑娘而感动。1988年,《临河姑娘》还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等文科教材,成为大学生们选修的课程。
认真品读周振清先生的文集《善良如花》,里面有着很多像“临河姑娘”郝秀梅一样高尚的人物,诸如《秀峰姑娘》中的“导游小姐”徐青霞、《北京品格》中助人为乐的公交司机和免费赠送歌曲集的老大姐等等,他们从生活中走来,又在高尚的品行中通过周振清先生神来的笔和真情的心,化作成人们心中的感动和学做的榜样。这其中我还发现,周振清先生的作品不光感人至深,彰显真善,有的还通过普通的叙事,深入禅理,醍醐灌顶,开智慧悟,教人做人。他的《善良如花》这篇散文,就是一篇佳作。
“一个月前的清晨,小市场外的大街上,一位妇女遇到了麻烦,她在自行车后架上驮的两大袋东西滑落了一袋。她试图把车支好,以便把地上的一袋搬上去。由于车上的那袋东西太重,车子支不住。当时,我正从公园晨练归来,顺便帮她扶住车把。事后她说了声‘谢谢大爷就走了”。这是作者在《善良如花》中叙述的生活中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小事儿了,然而小事儿随之衍生出的却是另一桩普通小事儿之后绝不普通的道理。“大约十多天后,我在菜市场买菜,看到一个卖散装食糖的小摊儿,白糖才两块钱一斤。卖糖的年轻妇女立刻给我用秤称,糖放多了,秤砣放在一斤上打不住,我看起码儿有一斤二两多了。卖糖女人立刻拿来舀糖的勺子,我想她自然要往下减一些了。谁知,她不但没有往下减,反而又把勺子伸进大糖袋子里,又舀了一些糖放进秤盘中的小塑料袋里。我连忙提醒她:‘我要一斤。这时,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把糖袋系好,慢慢抬起头来,露出了一脸亲切的微笑”。这微笑的人是谁?原来正是“我”(作者本人)帮助扶车的年轻妇女。
两件小事儿可谓无巧不成书,但这巧合之中的因果关系,不正是“好有好报”的禅理所在吗?读后我想,修行无须到庙宇,生活随处是道场。而周振清先生正是通过他的慧眼,发现着一束束生活中的“灵光”,并引导着我们的目光,温暖着我们的心灵。
在《善良如花》文集中,《坐堂医生》也是彰显“好有好报”的一篇禅理性文章。
这篇文章叙述了作者本人为老母亲看病的故事。故事叙述的是作者家住北京的82岁老母亲病重,去了几家大医院医治病情都不见好转。他听说北京白塔寺药店有一位叫姜子云的坐堂医生医术高明,便决定星期天为母亲排号就诊。不巧那天年事已高的姜医生因患感冒未曾出诊。为了给母亲治病,作者竟费尽周折找到了姜医生的家里。因不约而来,作者先行问候并对自己冒昧上门深表歉意,同时表示上门只是为了了解老人是否明日能够坐堂,以备排号为病重的老母亲就诊治病。未曾想,姜子云老人于默默之中已经悄悄被作者的孝道感动,老人认为作者是位孝子,从不出诊的他决意第二天破例到作者老母亲的家里诊治,且表态不收出诊费。第二天,姜子云老人来到作者老母亲家里,诊断、针灸、按摩、开药……此后,又连续两天登门治疗,终于使作者老母亲的病痊愈。
坐堂医生姜子云老人的善行感动着作者,甚至让作者流泪。然而,这泪水没有白流,而是化作成作者感恩的“涌泉”,化作成对姜子云老人精神与名誉的回报。当年7月20日《北京日报》“读者来信”栏目,很快刊登出了作者感激老医生姜子云高尚医德的稿件,老人迅速名播京城,其“悬壶济世”的医德在京城“走街串巷”,一时成为佳话,也成为“好有好报”的另一种禅理所在。
《善良如花》文集,用故事叙述着社会与人生的美好与多彩,用故事阐释着为人处世的深刻道理,同时周振清先生也用他的作品,抒发着他心中澎湃的情义,这种情义,读到深处,会令人眼圈儿发红,为之落泪。想想那些作者熟悉,我也熟悉,抑或我不熟悉的人和事,有些,我甚至泪流满面。
《寄往天国的两封书信》、《啊!人工湖》,是《善良如花》文集中最动人的两篇文章。
《寄往天国的两封书信》一封是写给他曾经共事多年的已故同事傅鸿浩的,另一封是写给曾与他一起慰问演出过的已故教师王国义的,《啊!人工湖》则是周振清先生怀念妻子的一篇动人佳作。
傅鸿浩,是周振清先生在《北京铁道报》的同事,也是我文学写作的启蒙老师。在这封信中,周振清先生开头的一句好想你,就已经令我眼泪打转儿了。之后情景再现的一段段回忆,写他的亲切和善,写他的幽默风趣,写他对待通讯员无人能比的真情厚意……一幕幕让我含泪之中,仿佛感到傅老师就在面前亲切和蔼地叫着我:“梁子”。想到此时,泪水已溅纸有声,同时,我也为周振清先生在信中以好友和学生的身份,一句又一句称呼着已在天堂三年多、比自己还小4岁的傅鸿浩为老师而深深感动。这封信,不只是生者对逝者的缅怀,不只是缅怀过程的文字和故事让人落泪,重要的是这封信里蕴含着很多待人接物的道理,蕴含着很多令人景仰的人格力量。其中作者重情重义的真情诉说与表白,也让我肃然起敬。
王国义,是周振清写给天堂另一封信的主人公,虽然他生前我并不熟悉,但他因荨麻疹高烧依然带病为职工演出的场景仿佛就在眼前,仿佛他轻敲出的悦耳的扬琴声就在耳边。我想周振清先生在写给王国义的信描述这段感人故事时,也一定仿佛融入了当年演出的场景:手拉着高胡,但双眼已盈满泪水……其实,读周振清先生写给王国义的信,已经不用读后面他成为一名音乐教师以后的故事,光自然灾害之后高烧慰问职工“这场戏”,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其间我更看到这封信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行,更充满着周振清先生的真情厚义,充盈着他深切缅怀的滚烫泪水,这是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的真感情!
如果说两封信分别写给“老师”和“兄弟”的信,澎湃着周振清先生的情与义,而《啊!人工湖》,涓涓流出的则是对亡妻爱的诉说。读罢“人工湖”,我想说“人工湖”,就是作者铺展的一张纸,上面微波荡漾着作者与妻子从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感人文字。无论从1958年一起挖湖时的相恋,还是作者推着轮椅上的妻子,或于晨于暮往复于春风沉醉的人工湖湖畔,字里行间,涌动的是情与爱的微澜。真挚的感情流露和甜甜的爱情追忆,让人感到羡慕之至。然而随着文章的发展,这种让人羡慕的爱的微澜,随之而来的却是失去爱妻时作者及其家人情感的“决堤”:“妻终于‘走了……那天,灵车从家里出发经过公园(人工湖在公园里)西门时,守护在身边的大女儿哭着对她说:‘妈,现在咱们正走在公园西门,这里就是您当年义务劳动修建的人工湖啊,您再看一眼吧……”读到此处,我已经泪如泉涌,难怪周振清先生在文中想到了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而我要说这篇凄美的散文,又何尝不是与朱自清有别的一篇感人至深的“悼亡妻”呢?
逝者已去,生者恒念。读到结尾,又是一汪泪水夺眶而出。
我绝不是泪腺特别发达的男人,但周振清先生作品中那些动人的情节和感人的故事以及他激荡内心的真情、真义、真爱、真善,谁又不会被打动呢?
《善良如花》作品集,厚厚350余页,作品百余篇,洋洋洒洒20多万字,时间跨度60余年,但无论是从“水牛儿”到“耶利亚”对人世沧桑的忠实记录;无论是《三见毛主席》、《巧遇周总理》对伟人的真情流露;无论是对漫画大师华君武、著名女画家周思聪的怀念;无论是对邓世昌扮演者、著名影视演员李默然以及著名画家黄永玉人格的赞美;无论是对一个又一个普通百姓等“小人物”的褒扬-----字字句句暖暖流淌的始终是人世间的正能量和主旋律,读后动容、动魄和动心又洗心励志、催人奋进。
那天,捧《善良如花》至深夜,手依然不忍释卷,品读着前辈周振清先生的一篇篇精彩佳作,像是品味着陈年却历久弥香的一瓶瓶老酒,令我沉醉,又像是聆听着一曲曲远去忽而又亲情归来的一曲曲老歌,令我心潮起伏。读完全集闭上双眼,书中的那些光鲜多彩的人物一夜于梦中如花绽放。
翌日晨起,想起女诗人肖锦萱写给周振清先生的诗来:读你的书、品你的人、读一读清醇矍铄的笔风、品一品如梅如兰的个性、让我知道什么是品格、什么是美的的心灵。读一读似涓涓流水的真情、品一品潇洒如雪的晶莹、我知道了什么是告别、什么是新生、读一读百姓的人生、我懂得了什么是伟大、什么是生命、自然的倾吐、纯真的心声、坦荡的胸怀、严谨的笔风、一阵阵冲动唤起我的激情——一位高德先生、让我崇敬。
吟着诗,望窗外思忖:读周振清先生作品,为文可以受益,为人可以修身。由此想,过去总称前辈周振清为师傅似乎不妥,今后该称他为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