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014-07-25王占林
王占林
〔关键词〕 体育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理论修养;主体
地位;师生关系;团结意识;课外优势
〔中图分类号〕 G633.9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60—01
体育教学活动应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而不应是一种外部驱动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运动认知特点和教材特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能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以获得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一、教师要提高理论修养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学习,建立以多种素质培养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来选择和设计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启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学习,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因此,体育教师要改革传统的“注入式”体育教学方法,要通过运用“启发式”、“发现式”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改变教学形式,变换教学手段,创设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有效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课前的教学准备与课中的教学指导、点拨,都是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的。学习与发展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然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却存在着个性差异,要使个性不同的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就必须因材施教、区别对待,还必须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体育情感。例如,由于学生在同一学段存在着爱好、兴趣与选择等共性特点,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进行耐力、速度、力量等素质练习时,最好能按学生的素质差异进行分组。为每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练习。在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若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然后让他们再自由调换小组,根据新目标继续努力,不断地唤起他们学习的动力,确立他们的主体地位。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体育教学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学生的个性发展被极大扼杀,学生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并产生厌学情绪。要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就必须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此外,教师还要“亲近”学生,要把每个学生作为可爱的生命体。体育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要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及时地鼓励来达到与学生心境的融合,要使学生感觉到体育教师是可亲可敬的,要让他们在体育课堂上敢说敢笑,愿意积极参与活动,在正常的教与学的体育活动中逐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体育教学的社会教育意义。作为未来社会的优秀人才,除了要有努力钻研和开拓的精神外,还要具有真诚的态度、开朗的性格及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精神。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较多的讨论、分析和练习的机会,要安排组织易于体现集智取长的活动。如,让学生共同探讨体育课程中技能训练的好方法,组织团队体育比赛等,这都非常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又如,在“肩肘倒立和头手倒立项目”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初期很需要合作和帮助,需要互相指正并发现错误。因此,教师就可组织他们成立两人互帮互学小组,一个人练习,另一个人在教师指导下保护或协助同伴完成动作,这样既融洽了学生的人际关系,又潜意识地渗透了团结合作的思想教育。
五、发挥课外优势
学生全方面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任务,也不可能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迅速完成,因此,应将体育教学延伸到更广阔的地方——课外。课外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利用更多的时间和无限的想象空间进行思考和实践,能以较多的生活实践指导创造活动,能自发组成学习群体,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再学习和再提高的能力。比如,在一次室外拓展课上,我用一个游戏涵盖了多项体育技能的训练:让学生训练了不同的姿势,不同难度的走、跑、跳,跨越障碍,急转折返,接力棒交接,持物奔跑等。在课堂结束后我还给学生下达了任务:让他们自行设计综合型游戏的形式和方法,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器材的运用,还要积极融入已学过的内容,并在下一次课上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在课后的相互交流、相互观摩中可以开拓思维空间和视野,对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编辑:王金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