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及途径
2014-07-25孙丽
孙丽
〔关键词〕 幼儿教育;民间游戏;必要性;社会性;发展;
重要性;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1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2—0058—01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加工而形成的,是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其具有农村特色和乡土气息,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能大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民间游戏活动的挖掘整理和开展,可使教师认识到民间游戏的价值,改变教师对幼儿民间游戏的看法和态度,能增强民间游戏对幼儿的吸引力,对幼儿的发展也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
幼儿期是儿童人格发展的初步形成时期,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要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可见,人的自尊、自信在幼儿期已初具萌芽,自尊、自信的培养已是幼儿期的一个关键问题。自尊、自信的健康发展不仅有利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也有利于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自尊、自信发展能力不良的幼儿,意识不到自己该做的事,不能主动发挥自己的长处,遇事容易退缩、没主见。因此,自尊、自信的发展是幼儿自身成长、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个性品质,在幼儿期重视幼儿自尊、自信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还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 、“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 、“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见,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游戏是基本的活动之一,在幼儿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
与其他游戏相比,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和民族特点,有很强的趣味性、娱乐性、易学、易传、灵活多变、竞争性强等特点。如,滚铁环、丢沙包、老鹰捉小鸡和丢手绢等等,更符合幼儿好学、好模仿的心理特点,对幼儿来说易学、易会、方便有趣,不受场地、人数、幼儿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人际交往机会。因此,在幼儿园开展乡土、民间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促进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并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及社会情绪情感、道德品质的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途径
1.根据试点需求规律,逐步展开。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以班级为点,确定、设计、实施民间游戏活动,寻找具体操作规律。在班级中通过实践寻找到的操作规律可在全园进行循环性实践,然后修改并不断完善目标、活动内容和组织策略,最终形成可操作的活动序列和组织策略。
2.挖掘历史财富,促进幼儿成长。从文化与教育的双重视野,进一步丰富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运用的教育价值、实施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五千年的文明史,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民间文化财富,积累了这些让幼儿百玩不厌的民间游戏。幼儿园可利用本园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让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大放异彩!
3.开展相关研究,推动长远发展。形成有利于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民间游戏内容序列的研究,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的发展,提高幼儿适应社会的能力。教师可挖掘民间游戏的内涵,促进幼儿道德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感的发展;可探索民间传统游戏在幼儿社会性教育中的运用;可挖掘民间传统游戏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的教育价值。
4.突出特色,适合园情。运用的民间游戏资源,可从幼儿自主性发展的维度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分类,以实现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价值最大化。构建符合具有本园特色的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游戏课程,最终推动幼儿游戏向现代化、民族化的方向发展。
5.及时总结,指导进步。教师在实践研究中针对民间游戏对幼儿社会认知、行为、适应能力、情绪、情感发展的影响,从材料投放、规则建立、玩法创新等维度对促进幼儿发展所运用的方法、经验进行整理、汇总、分类、细化,形成民间游戏过程中促进幼儿发展的支持和指导策略。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利用民间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GS(2012)G017)
编辑:王金梅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