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的教学作用及目前存在问题探讨研究
2014-07-25徐晓楠
徐晓楠
摘要:通过分析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对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置、更新,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开设,选修课设置,教学方法等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主要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教学作用;存在问题;研究生;课程教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者要“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课程的根本功能在于“全面育人、科学育人”。研究生课程教学是系统教育工程,课程质量直接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硕士生课程教学是在巩固与加深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研究生主动学习、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科学精神、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实现“掌握知识、转化能力”的使命。
1课程教学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作用
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水平、高素质专门人才。创新意识建立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上,需要经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培养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美国为例,高要求、宽领域的课程学习是美国高质量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保障。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创新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知识为创新提供原材料,创新是知识的转化与整合。合理的知识结构为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培养奠定了前提和基础。课程作为知识结构的载体,其整体上是否完善决定着研究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因此,要培养研究生创新意识,应从研究生课程教学入手。“知识属外在,是对所见事物的认识;智慧属内涵,是对无形事物的了解和理解。人才的培养需要兼备知识和智慧。”智慧更多的是指能力,知识是能力转化的基础与前提。课程教学为研究生知识积累和转化能力提供了必要条件,为研究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2研究生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课程体系设计缺乏系统和综合性。课程教学缺乏整体设计,本科、硕士课程的衔接不够,存在着重复、断裂等问题;课程设置与科研、实践环节相脱节,课程内容脱离实际工作,学非所用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此外,研究生课程类型不一,课程之间跨度比较大,难以形成完整、综合的知识体系。
(2)课程设置过于狭窄、更新速度比较慢。过于狭窄的课程设置造成教学内容本身比较偏、应用性不强,研究生课程专业课程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进展、新成果、新技术不够,反映研究性、前沿性不够,对专业学科领域的热点重点、最新学术科研成果、最新标准和规范及研究进展等不能及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一些课程甚至没有教材和参考书,教学内容为教师自己并不成熟的研究成果,研究生没有从课程学习中获得想要的有效知识,学员的学习能力没能得到明显提高。
(3)研究生的部分公共基础课程没有特色。研究生的部分公共基础课程在本科阶段未开设,设置为研究生课程。实际内容选自本科教材内容,或直接采用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没有显现出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存在着与本科生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导致此类课程的高层性、深层性仅体现在对本科生课程内容在横向层面的平面式扩展上,课程内容的深度不够,缺乏教学内容的研究性。部分专业基础课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专业基础课,开设的一些专业课,专业特色不突出,与实际工作结合度有限。此外,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主要以应试为主,对能力和素质的提高关注较少。
(4)“因师设课”,选修课设置带有一定的随意性。教师为了满足自己的晋职晋级需要,开设一些与学员工作需要不大但自己比较熟悉的领域,如教师在攻读硕士、博士过程中学过的课程,不顾及学生的兴趣或需要开课,替自己的研究生进行选择。有些课程设置缺乏长远、系统的建设规划,课程理论性过强,实践科目开设不出来或实践环节设计过于“小儿科”,实践方案缺乏科学性,人为地将研究生培养成“理论深、实践弱”的所谓“研究型人才”。
(5)教学方法、手段单一,考核方式缺乏对能力培养的评价。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的最大差异就在于“研究”,而实际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往往与本科生雷同,照本宣科普遍存在,教师常常陶醉在自我讲授中,不关注学生是否感兴趣和是否认真听课,课堂讲授时间多,讨论交流少,教学辅导可有可无;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培养研究生问题意识、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强调教师主导过多,重视学生主体过少。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学习的地位,学习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及格或获得学分,无法实现教学、实践、研究、探索、提高能力有效发展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乔玉全.21 世纪美国高等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李海生.当前研究生课程设置问题简析.中国研究生,2005(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