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理兼收现状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14-07-25毛建景姚迎乐
毛建景 姚迎乐
摘 要: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生招收中纷纷打破“文理”界限,许多专业实行了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文理”双向学科背景,既有理科缜密的思维,又有文科的策划统筹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但文理兼收也给高校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若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带来一连串的恶性影响,对文理兼收模式下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小学期”的分层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高等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文理兼收;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一、引言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不少高校在专业设置和学生招收中纷纷打破“文理”界限,许多专业实行了文理兼收的招生模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文理”双向学科背景,既有理科缜密的思维,又有文科的策划统筹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但是,文理兼收也给高校教学带来了一些问题,特别是一些理工科专业,开始实行文理兼收后,日常教学管理中出现了很多的困难: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未适时转变;“一刀切”的编班方式存在问题。以上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将会带来一连串的恶性影响,文科学生基础差使其对相关课程失去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导致不及格率增加,课程不及格门数及累计不及格学分增加,关乎到能否获得学士学位证和毕业证。若不能顺利毕业的人数增加,会引起学生和家长的不满,产生不利的社会舆论,影响学校稳定,学校的招生和就业率可能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二、文理兼收状况下教与学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高校目前招生实行文理兼收的实际状况,实行文理分开教学已是势在必行。如何实施分层次教学,这是一个必须研究和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校领导思想上不够重视
高等院校在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中处于极为重要的地位。从经济上讲,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必须依靠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而发展科学技术的关键是高质量的科技人才,而人才的出处是需要高校的培养。
(二)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是目前的教育现状是: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其中学生基础差已成为学生学习兴趣不浓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中时期,文理科生在数学学习的内容上就已经存在了很大差异。很多理科学生在高中阶段就学习了微分的内容,而文科生只是对极限和导数进行了了简单的学习,文理科生在数学的素养方面就存在差异,文理科学生的数学思维、计算、理解能力等方面就有了很大的区别,导致文理兼收现象后,文科生的基础差,慢慢地对学习产生了厌倦心理。
(三)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未适时转变
对于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师来说,他们都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但对于授课过程来说,他们在教学方式和传授知识的思维上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简单的来讲就是将同样的教学方式和授课思维用于偏向文科类的学生。主要表现在对于较抽象的知识点的讲解拘泥于理论上的逻辑解释,而不是采用形象化、易于理解的方式来表达,对于基础差的文科类学生来说是很难接受的,谈不上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四)学校编班方式存在问题
文理兼收学生入学后,大部分院校采取的是考取相同专业的文理科学生同一班级进行学习的模式,这样可以保证专业和管理的一致性,但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由于文理科生在高中阶段的数理课程学习内容不同,每位学生的基础也不尽相同,进入大学以后文理科学生编排在一个班级学习,不同的基础接收着相同的数理课程教育,文科学生不能适应,心理负担和压力较大,势必会影响在后续课程学习中的兴趣,甚至造成一部分学生放弃了专业的学习,整天无所事事,白白浪费了大学四年的好时光。
三、解决问题对策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一)对于专业基础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要,以及文科和理科学生不同的基础,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1.查缺补漏,缩小差距
文理兼收现象的存在,使得我们必须从学生入校开始就要根据不同的对象,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要了解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入学后,我们先要对学生群体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知识漏掉的地方在哪里,并想方设法加以弥补。
2.因材施教,个性发展
大学生的个性是坚持因材施教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要充分依照学生的个体的个性素质,进而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我们不要扼杀学生自主性的观念和做法,只有弘扬学生的主体性,搞好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高层次的人才,学生才能发展出自己的个性。
3.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指在教学中考虑到学生智力因素或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在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理解能力等客观差异,从而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实施方法,从而获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
(二) 制定适应文科和理科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案。
1.教学目标的分层与集中
良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根据“一班两层”的教学形式,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设置两个层次的教学目标,由此适应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学习需求,促进他们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文理科学生因基础不同而产生的学习差异,但通过教学目标的分层和教师的引导与鼓励,文科生可以上升到理科的层次目标,在后续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深入教学内容,直到文科生层次上整体上升到理科生的层次,实现文理科学生的教学目标相同,也就实现了教学目标在分层上的集中。
2.预习和复习分层
为了能够有效地实施教学目标分层,更好地理解教师课堂授课效果,需要将文理科生在课前预习中做好预习工作。文科生应该对课堂的内容做好准备工作,增强自己的理解能力。而理科生应将预习的重点放到课堂内容的拓宽方面,善于思考,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3.课堂课后教学练习分层
教师使用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授课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对文理科学生要做出不同的要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的授课目标是面向全班学生的整体水平,同时要考虑使文科生能听懂,理科生对内容的掌握要达到熟练,教师兼顾这个方面,要达到两个层次的结合,要有目的和针对性地通过课堂提问来达到效果。作业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做作业理解掌握知识,形成实践能力,保证学习效果。
4.技能安排分层合作
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文科生在高中阶段接触到的实验项目并不多,动手能力不强,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文科生操作技能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要让文科生从基础的实验做起,慢慢跟进理科生的实验层次。对于理科生的技能操作可以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让学生适当进行创新型实验的练习,实验过程中要文理科生混合,既可以起到帮扶作用,也可以使文理科生的实践进度达到一致。
(三)突破现有教材框架,实施分专题教学模式
虽然是同一本教材,但是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原教材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专题教学模式,主要是针对不同层次文理生的基础进行相应的教学。
(四)提出对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评价标准,实施分层次考试模式。
“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学习初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评价标准,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均采用发展性评价,对阶段性考试成绩更侧重于纵向比较的方式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更看重它与自身比较有无进步,进步过程中有哪些好的措施与方法;如果退步,则要分析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有效的应对策略。
(五)实行学分制管理制度,增加学生的学习机会。
良好的学分管理制度,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采用学分制管理制度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对于没有达到学习要求的课程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路分析基础等,在不影响按照正常教学计划学习的同时进行重新学习。再次学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程的认识,打牢基础对文科生来说比较重要。
(六)“小学期”教学模式
提出“小学期”教学模式,即文科生(或理科生)提前介入学习模式。学习初进行一系列的分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内容等,也可以让文理生提前介入学习,根据专业的不同需求,提前进行预期的学习和安排。
四、试点运行
根据文理兼收现象的存在,根据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的实际情况,再加上大学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和相互作用及其运动规律的学科,它渗透在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是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对研究成果逐步进行充实和完善,并进行总结。文理兼收现状下教育教学的改革工作切实推进到我院实际发展当中,形成切实有效的管理体制,为良好地学风、教风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结合我院的运行情况,将研究成果在我校其它院(系)推广,为相关院校同类情况提供经验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在试验中逐步加以完善和推广,这必将会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有利于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有利于河南省文化建设,更好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
五、总结
在推广及运行的过程当中,必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困难,才能更好的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打好基础。模式的形成来源于平常,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不可急于求成,需不断反思总结,进而形成模式。只有从学生各自的特点和教学基础出发,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霞.对理工科专业招生文理兼收的思考[J].网络财富,2009(6)
[2]李磊.文理兼收电子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对策[J].职业时空,2010(6):177-178
[3]朱钰铧,张艳艳,曾金明,文理兼收《电路基础》的分层教学[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36-38
[4]杨孝平, 刘德钦, 米少君 等. 本科高等数学分层次教学的深入思考与实践[J]. 大学数学, 2004, 19(6): 27-31.
[5]母丽华, 李焱. 大学数学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7): 173-174.
作者简介:毛建景(1980.1-),女,河南南阳人,就职于郑州华信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现代教育技术;姚迎乐(1982.10-),女,河南荥阳人,就职于郑州华信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并行编译,现代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文理兼收现状下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2013-QN-183),2013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