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预决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
2014-07-25孙丽雅
孙丽雅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322100)
“建筑工程预决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
孙丽雅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东阳322100)
讨论了“建筑工程预决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目标定位与内涵,剖析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推进“建筑工程预决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建筑工程预决算;精品资源;共享
0 引言
继“十一五”精品课程建设热潮之后,国家教育部又先后颁布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下称《实施意见》和《实施办法》).根据《实施意见》,“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启动建设“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1].”《实施办法》中规定,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旨在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
可见,与精品课程比较,精品资源共享课更加强调基于网络平台的资源开发及共享应用,具有“重共享应用,强过程建设”等特点,国家针对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评审建立了全过程跟踪监测及综合评价机制,以此保障建设质量,为高校师生和社会学习者提供服务.“建筑工程预决算”(下称“预算”)为浙江省省级精品课程,是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等建筑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优质资源共享的需求甚为迫切.如何做好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完善基于网络的优质资源开发,并扩大共享应用,需要建设单位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实践.
1 正确把握精品资源共享课目标定位
1.1 目标定位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内容,载体是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方法是重要手段,建设关键是师资队伍,“优质资源+共享应用”是“灵魂”,建设目标是学生、社会学习者发展的满意度和对教师教学的支持度,这也是一切课程建设的源头和归宿[3].
在“预算”精品资源课建设中,应牢牢把握目标定位,针对高校师生、建筑行业社会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完善课程网络结构,优化课程内容,建设优质资源,基于造价岗位工作过程和典型工作任务,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实训、真题真做等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强化配套资源建设,确保网络资源丰富,分布配置合理,应用便捷,满足课程教学、典型案例分析、项目实战、技能培训认证、造价员考证、造价师职业规划发展等功能需求,实现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
1.2 正确界定精品资源共享的内涵
从共享的内涵分析,精品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大类.有形资源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精品资源等直接可用或可见的资源,无形资源是指蕴含在课程建设与改革实践中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有形的、无形的资源都应成为共享资源.其中,有形资源是无形资源应用于课程建设实践所产生的成果,无形资源的作用与价值要高于有形资源[4].正确界定精品资源共享的内涵,有助于建设者以有形的网络资源为载体,传达无形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确保建设资源的“优质性”,也便于资源获取者根据实际需求利用好资源,并发展与创新,而非机械地照搬.
1.3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开放教育资源,其主要的理论支撑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学习者由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精品资源一旦上网向社会开放,其资源的使用体现为多主体参与的形式,因而会有不同的使用需求.故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并强化“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4大学习环境要素,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推进课程信息化建设,调动和激发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4].
2 “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建设缺乏顶层设计
在前期“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期间,共享资源建设处于一种“重申报、轻建设”的局面,没有处理好与精品课程建设的关系,资源更新相对滞后,未凸显共享应用的成效.究其原因,共享资源建设缺乏顶层设计,网络课程结构不完整;侧重于基本资源、教学团队等静态资源的展示,缺乏交互平台开发应用及其它拓展资源配套建设;网络资源展示缺乏规范性.如,栏目层次划分不科学,课程基本信息和基本资源划分不清晰等,无论从资源建设顶层设计还是网络课程布局等方面都有待加强和改进.
2.2 课程网站知晓率低,资源获取渠道不畅
调查发现,除了课程团队的教师熟悉“预算”课程网站外,校内建筑类专业其他教师及学生中,62%的学生对该课程网站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在教师中这一比例为15%.教师和学生了解的主要渠道有:学校教务处的通知栏(占比52%)、同事或任课老师或同学告知(占比34%)、互联网搜索(占比偏低)等,而现有共享课程资源主要采用互联网对外发布的形式,这显然不利于其共享应用.此外,“预算”共享资源内容体系的设计和布局与实际教学进程没有直接对接,导致学习者获取资源缺乏便捷性,没有凸显其为高校师生服务的主要功能.
2.3 资源共享应用缺乏教学设计
现有的“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重线下传统课堂的教学设计优化,轻基于网络平台的线上教学设计,缺乏在线学习、在线练习与测试、在线论坛与答疑等交互式平台的开发建设,导致“预算”精品资源的课内外教学利用率及校内外社会共享利用率均不高.因此,如何实现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根据课程教学特点及实际需求深化教学设计,实现精品资源“共享应用”的目标,则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本课程资源共享应用推广成效不甚理想,具体表现在:
(1)课程网站知晓率低,资源获取渠道不够通畅;
(2)课程团队在如何加强精品资源共享应用推广方面缺乏教学设计.这显然不利于课程网络资源的共享应用,使得基于网络课程平台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预期目标难以实现.
3 推进“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对策
3.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课程网络结构
在网络平台上展示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的结构应规范,包括教学团队、课程内容、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等的内容应完整,便于学习者浏览、下载与学习[2].整合调整后的“预算”网络课程结构包括课程基本信息、精品资源及交互式平台3部分,进一步优化了网络平台的页面设计,确保简洁明了,图、文、动画布局合理,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方便学习者快速、便捷地下载资源及检索信息.网络课程结构设计思路如表1所示.
表1 课程网络结构设计思路
3.2 深化改革,推进优质资源建设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坚持“以人才需求为先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推进传统教学资源和网络优质资源的一体化开发和建设.根据“预算”课程项目化改革思路,课程组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论证,全面修订了课程纲领性教学文件,引入实际工程的典型项目,构建基于工程造价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共设置了8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下设若干教学项目或任务,然后从服务于教学和考核评价出发,建设了一系列基本资源和拓展资源,所有资源上传至网络平台.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精品资源共享课网络资源设计
目前,该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建筑工程预算项目教程”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教材,已公开出版,在省内外10余所高职院校推广使用.
3.3 加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推进资源共享应用
首先,在“预算”教学中,积极践行“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对接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探索构建“预算编制、投标模拟、工程进度款结算、现场签证审核、审核对账”等仿真或全真工作情境,在任务引领下,教师主导,学生模拟角色,依托网站平台,完成相关项目案例素材的调查分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可在线交流互动,师生实践成果均可展示在课程网站上,根据企业工作质量标准可完成自评和互评,师生不出校门,就可以真题真做,共同为行业企业提供造价咨询技术服务.
其次,学习者可借助交互式平台进行在线练习、测试,检测自己的进步程度,教师可借助平台实施阶段性考核;同时开放网上实验仿真系统,为学生提供虚拟环境下的全天候实验室开放教学[4].
最后,加大社会推广力度,通过开展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校际交流活动,邀请行业专家参与精品资源建设论证工作,扩大造价员考证、工程造价电算化认证培训的覆盖面,加大网络平台资源的社会推广力度.
通过加强基于网络平台的教学设计,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实现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应用的建设目标.
3.4 合理构建建设团队,持续推进精品资源建设
从传统的教学资源向网络教育资源的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建设过程,更需要持续推进;无论在网络技术层面,还是在课程资源开发层面,都对建设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中,致力于构建一支由“高校专业教师、行业企业专家、网络技术工程师、学生”组成的协同建设团队,采取“校企合作、双师合作、师生共建”协同建设方式,以保障资源建设的“优质性”,为更好地服务学习型社会奠定基础.比如,在工程典型构造图库资源建设中,鼓励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深入一线,搜集各种类型的工程项目素材,并同步拍摄真实施工场景的图片或视频,把工地搬入课堂,以最快方式获取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规范,充实教学内容,对接真实案例分析计量计价的关键环节,突破教学难点.通过合理构建建设团队,借助社会力量收集稀有资源,开发优质资源,有效促进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3.5 建立激励及约束机制,实施常态化管理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为了改变以往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激励及约束机制的情况,在“预算”教学中,加强了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学习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建设,比如给每个学生建立网上学习账号,实行开放式学习管理制度,全程记录学生网络学习过程,分阶段实施网络在线平台自测考评,并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设立学生参与资源共建考核加分制度等,这一系列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网络平台资源的校内利用率.
同时,专门组建质量控制小组,制定精品资源课质量观测指标,如网络课程点击率、交互平台使用频率、在校生的学习状况、成绩测评分析等,开通评论功能,定期搜集教学反馈及社会评价等信息,据此形成质量观察报告,为实现建设目标提供依据,不断提高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水平[5].
4 结束语
在总结前期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准确定位,“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有效促进了该课程的进一步发展.2013年,“预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项目获得了浙江省高校教师教育技术成果评比三等奖,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参加全国造价技能竞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同时,通过完善基于网络平台的优质资源开发及交互式平台的建设,网络点击率和资源下载率明显提高.在课程教学、开放式考核、造价员资格考证培训、企业造价从业人员培训等方面,逐步凸显了良好的社会服务功能.当然,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对于如何改进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等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不断深入研究与实践,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型社会.
[1]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R].教高[2011]8号,2011-10-12.
[2]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R].教高厅[2012]2号,2012-05-21.
[3]顾庆龙,王清,于智勇.《环境生物学》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探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68-170. [4]王重润,李恩,赵冬暖.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高教论坛,2010(2):20-23.
[5]葛军.大学英语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思考与建议[J].科教文汇,2012(5):116-117.
(责任编辑 邓颖)
2013-12-30
2013年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Y201330092)
孙丽雅(1977-),女,浙江东阳人,讲师,注册造价师、一级建造师,研究方向:工程造价、土木工程施工.
G434
A
1008-293X(2014)07-01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