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综述

2014-07-25王慧玲

关键词:关系导师研究生

王慧玲

摘要: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内涵和本质、类型、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构建和谐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途径这五个方面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

关键词:导师;研究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4-0090-0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研究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如何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级人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当前我国研究生的培养主要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直接负责指导和管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它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高低。本文对国内学者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总结,旨在促进人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一、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内涵和本质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内涵,多数学者认为它主要是一种“导学关系”。楼成礼等学者认为,以研究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的“导学关系”,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基本定位[1]。导学关系即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所形成的一种教学关系[2]。张博文等学者认为,导师与学生是一种以导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相长、辩证统一的关系[3]。

此外,叶志明认为,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师生关系,二是科研合作关系[4]。毕鹤霞认为,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应该是在育人宗旨指导下的“生活关系”,导师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更应该是研究生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或引路人,这样的师生关系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人文关怀[5]。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本质,张静认为在社会转型期,它是为实现教育目标,导师与研究生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其中,导学关系为最高核心层次,是主线,它制约着师生间的管理关系、人际关系、伦理关系等[6]。

二、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类型

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类型,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许克毅等学者认为导师同研究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权威型、和谐型、松散型和功利型这几种类型[7]。陈世海等学者将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类型分为老板雇员型、父母子女型、纯学术型、平等朋友型和其他类型[8]。高鹏等学者在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进行调查和实证分析时将导师与研究生的关系分为普通师生型、良师益友型、家长子女型和老板员工型[9]。乔晓艳认为当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主要类型有“老板—雇员”型师生关系、“放羊”型师生关系和“权威—服从”型师生关系[10]。

三、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一)导师对研究生缺乏有效的学术指导

一些学者指出,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导师或因自身私务较多,或因自身能力相对较弱,不愿将更多精力放在对研究生的学业指导上。由于导师放弃了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研究生的主体地位就更加无从谈起,导学关系自然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11]。

还有学者们认为,目前,许多研究生导师在承担教学、科研任务的同时,还在行政机关担任各类行政管理职务,这就使其本来就有限的指导学生的时间受到更多的挤占[12]。

(二)导师拥有绝对权威,学生对导师的观点和思想全盘接收

有学者认为导师的绝对权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当前的师生关系中,许多导师在研究生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研究生则处于受支配的地位。一些导师一切以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很少过问研究生需要什么,很少给研究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13]。

而且,还有学者指出,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导师学术思想的影响,很难形成有独创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思想,做学问没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导师思想的简单延续,缺乏创新,这与当前研究生培养中要倡导积极进行学术创新的治学理念是不一致的[14]。

(三)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利益化

近几年来,许多研究生把自己的导师称作“老板”,这种称呼的出现反映了师生之间关系的变化,师生关系被严重社会化了[15]。一般来说,导师会有自己的项目课题甚至自己的公司,他们会叫自己的学生协助自己的工作和科研,出于对学生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必要的[16]。然而,导师召集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研究生往往是以纯粹劳动力的身份接受和完成导师分配的任务,导师则给予研究生一定的报酬[17]。在这种雇佣关系中,研究生很难获得系统的科学方法和知识,同时,一些简单的重复劳动严重地消耗了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时间。

(四)师生间缺乏有效的思想和情感沟通

龚丽等学者在调查中发现,仅有小部分研究生会经常主动与导师进行沟通,多数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主动性不够[18]。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学术领域外的交流往往被忽视,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导师无法发挥其意志品格和精神作风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19]。

四、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研究生扩招

目前,我国研究生扩招,师资队伍建设的滞后和硬件条件不足,在客观上影响了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

由于研究生扩招,导师的增长速度跟不上学生的增长速度,导师所带的学生越来越多,导师对每个学生的指导时间和力度势必会相对减少和削弱[20]。从硬件设施和科研资金的投入来看,高校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物质投入也落后于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的需要。很多导师利用有限的时间对研究生进行指导往往受制于客观科研条件不足,而不得不降低对研究生的学习要求,这也成为影响研究生与导师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21]。

(二)缺少有效的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

导师在承担了繁重的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对于研究生的指导工作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与此同时,许多高校并未针对目前的现实情况及时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体制,使得研究生导师制运行过程中的矛盾更加凸显,甚至严重激化[22]。同时,一些导师拥有对学生培养的绝对权力和自由,而学校相关管理部门在制度上未设计有效的监督体系,这使得研究生阶段师生地位严重不平等,为部分导师蜕变为“老板”留下了足够的空间[23]。

(三)导师和研究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

一些学者认为,首先导师,尤其是理工等实用类专业的导师,是掌握着可以随时转化为巨大财富的知识的所有者,这些导师很容易蜕变为老板。其次,学生之所以甘当廉价雇员,无非也是想获得经济利益[24]。因此,近些年来,有些导师和研究生追求经济上的利益是造成师生关系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导师和研究生自身的主观因素

从导师角度看,有学者认为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导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导师的指导方法以及导师同研究生之间相处的方式是影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主要因素[25]。也有学者认为导师的指导风格与素质、导师的课题与经费也是影响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重要因素[26]。

从研究生角度看,一些学者认为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态度从基础上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关系[27]。同

时,还有一些学者们认为研究生的自觉学习能力、求知欲以及社会成熟程度也是影响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要因素[28]。

五、构建和谐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途径

(一)倡导“平等民主型”师生观

一些学者认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与完善要经历一个过程,理论上需要高等教育的整体行动,但在多数情景下主要表现为导师与研究生的个体行为。这种行为的逻辑起点,是要深刻思考导师与研究生应该倡导怎么样的价值取向,为师生和谐关系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构建和谐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应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民主型师生观[29]。

(二)完善研究生培养制度

1.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龚丽等学者认为,要改革研究生招生制度,建立起吸引优秀人才的机制,把真正希望通过研究生学习以更好获得为社会做贡献本领的优秀人才选拔出来。同时,各高校研究生培养机构,在申报招生数量的时候也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上报适当的招生数量,防止招生人数过多,超出自身能力范围,致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受到影响[30]。

2.优化研究生培养制度。一些学者主张优化研究生培养制度[31],改变研究生对导师的绝对依赖局面。虽然绝大多数的研究生导师提倡民主,尊重学生,但毕竟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不能确保学生的利益得到最大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吸取北美导师集体负责制的某些形式,以某个导师集体取代某个导师来对研究生进行指导,以防止某个导师对学生产生绝对影响,从而束缚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2]。

3.完善导师管理制度。首先,一些学者认为要完善导师遴选制度,加大对导师的遴选、考核力度[33],在导师遴选上,不但要注重对导师学识上的要求,更要注重对师德修养的考察[34]。其次,学者们主张优化导师业绩制度[35],优秀的导师不仅自己要成为大师级人物,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出大师级的人物[36]。再次,一些学者主张推行导师问责制[37]。

4.健全师生互选制度。一些学者主张健全师生互选制度,改变报考时就确定导师的惯例,为研究生与导师互相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将选择空间扩大、时间延长。在教学过程中双方交流的基础上,师生之间各自凭借自己的实力和需求来相互选择,以此实现师生关系的优化[38]。

(三)合理运用经济杠杆

一些学者认为在师生关系中可以运用经济杠杆,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大学科研经费和培养经费的投入[39]。目前我国研究生的经济条件很不理想,但如果他们能够在研究生阶段就以自己的知识劳动获得相应的报酬,那么他们从事科研的努力程度和专心程度将会大大提高[40]。

(四)加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

1.导师方面。首先,导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爱护学生、以师德感化学生,这是塑造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41]。其次,导师不仅要加强对研究生学业上的指导,还要注重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加以培养和引导[42]。再次,导师要尽可能地利用空闲时间加强师生交流,善于从学生言行举止中洞察学生的内心,营造宽松的氛围,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43]。

2.研究生方面。首先,研究生必须做到“尊师”,才能得到导师的尊重和爱护[44]。其次,研究生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自主性和主动性,多与导师主动沟通交流,定期汇报学习生活情况[45]。再次,研究生要摆正心态、建立自信,善于规划和管理好时间,积极主动求教,既注意倾听导师的意见,又善于选择和决断,并形成适合自身学习成长和学术进步的理念和构想,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46]。

总之,当前国内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一直以来,国内关于高校师生关系研究的论文数量很多,然而,学者们对导师与研究生关系进行专门研究的论文数量却比较少。在查阅到的文献资料中,有关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文章大都是议论文,从经验出发的感悟性、思辨性文章占主流,相关的实证性研究文章很少。同时,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导师和研究生关系进行多学科、多视角的综合研究也非常少。此外,很多研究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一些文章对导师和研究生关系的研究往往停留于表面,研究不够深入、透彻。这些都是我们未来的研究需要努力改进和提升的地方。

参考文献:

[1]楼成礼,郑庆岚,林玲.以人为本重构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4,(6).

[2][36][40]林伟连,吴克象.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建设要突出“导学关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5).

[3]张博文,钱平.研究生教学中的主体与主导关系辨析[J].教育艺术,2001,(10).

[4]叶志明.对研究生教育与培养模式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6).

[5]毕鹤霞.研究生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探讨[J].中国研究生,2005,(4).

[6][26][35][37][38][41][44]张静.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7,(9).

[7][25][28]许克毅,叶城,唐玲.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2).

[8]陈世海,宋辉,腾继果.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以华中地区某高校为个案[J].青年探索,2003,(6).

[9][20][27]高鹏,李媛,张伟倩.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调查和实证分析[J].高教管理,2007,(4).

[10][14]乔晓艳.论新形势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11,(3).

[11][13][17][46]许迈进,郑英蓓.三重反思:重构研究生培养中的师生导学关系[J].教育发展研究,2007,(4).

[12][19][21][22]翟文艳 ,赵海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师生关系问题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6).

[15]王艳霞,李波.国外导师与研究生关系对我国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

[16][29][33]郭欣,任增元,李芦钰.研究生与导师和谐关系的内涵与构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2,(3).

[18][30][31]龚丽,李志,刁黎.硕士研究生与导师沟通的现状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9,(6).

[23][24][32][34][39]范慧慧,马洁.对当今研究生师生关系优化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21).

[42][45]楚永全,陈文婷,陈姗姗.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的比较分析与改进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

[43]朱诚.高校研究生导师角色的转变[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12).

猜你喜欢

关系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保加利亚媒体:饭局是中国搞定“关系”场所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