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的应用与分析
2014-07-25吴锐创
吴锐创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2010年广东省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综合评价的应用与分析
吴锐创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目的:了解和综合评价广东省2010年19~22岁学生体质健康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方法:根据广东省2010年19~22岁学生体质数据,采用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原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8个学生体质状况综合评分评价模型计算体质分并进行评价;结论:无论男女生19~22岁城市学生的体质水平略优于乡村学生的体质水平。
学生;体质;因子分析;体质综合评价
1 研究目的
学生体质及至国民体质是我国政府十分关心的国家大事,目前各种人群的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活动已经国务院批准逐步正规化、制度化,可见党和国家对我国国民体质健康状况十分重视。我国自1979年开始对学生体质健康调研[3][4],已拓展到成年人体质调研,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普通人体育锻炼标准[5][6][7],这三个活动的中心任务是为了把握国民体质状况和提高国民体质水平。本文根据统计学的因子分析法原理,建立学生体质状况综合评分评价模型并进行评价,探讨广东省2010年19~22岁学生体质发展规律,为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和进一步研究提供较为科学的参考。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广东省2010年19~22岁城、乡、男、女学生共16个年龄组,共1600人。主要测试指标有:裸眼视力左、裸眼视力右、身高(cm)、坐高(cm)、体重(Kg)、胸围(cm)、上臂部皮脂厚度(mm)、肩胛部皮脂厚度(mm)、脉搏(次/min)、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肺活量(ml)、握力(kg)、50m跑(s)、立定跳远(cm)、引体向上(男13~22岁)或仰卧起坐(女)(次,次/min)、1000m(男13~22岁)或800m(女13~22岁)(s)、立位体前屈(cm)、腰围(cm)、臀围(cm) 共20项。
2.2 研究方法
2.2.1 抽样与检测 按《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8]要求进行。
2.2.2 评价方法
因子分析法[1][2]。因子分析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经研究证明在学生体质检测的各个指标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假如把各个体质检测指标按照一定标准和权重累加得到个体体质评价分的方法进行评价,势必造成某单一因素的叠加效应,从而导致体质评价存在不准确性。因此需要在这众多的检测指标中,找出少数几个综合性指标,来反映原来检测指标所反映的主要信息,而各综合指标(称为因子)之间彼此是不相关;因子分析能够确定各个因子在体质评价中的贡献率,即可根据因子分析综合因子特征值,建立基于综合因子的体质综合评分模型。
2.2.3 评价标准[10]
表1 体质综合评价标准
2.2.4 数据分析环境 Windows XP和SPSS 11.0 for Windows、Microsoft Office 2003、编程。
3 结果与分析
3.1 广东省2010年19岁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3.1.1 19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我们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对19岁男生进行分析,并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的取6个因子。这6个因子的特征根值分别为:5.114、2.388、2.346、1.789、1.522、1.178。6个因子不同程度地反映了20个体质测试指标的信息,可以代替20个体质指标进行学生体质状况综合评分。6个因子F1~F6按各自特征值加权相加即为体质综合得分,即建立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
EE=5.114F1+2.388F2+2.346F3+1.789F4+1.522F5+1.178F6
从因子分析结果的“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的因子F1~F6意义和命名,不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通过因子得分矩阵计算出来的各个个体因子值,根据评分模型计算得到各个个体的体质综合分。由于体质综合分的大小只是反映某一学生体质发展水平在所处样本中的相对位置。因此,我们沿用“2.2.3 评价标准”计算“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标准”。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可见,19岁城市男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男生,没有显著差异(P=0.184>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男生有66.00%,远高于总体水平的58.00%(见表4),而乡村男生却只有50.00%;评价为“上等”和或“下等”等级的城市男生均优于乡村男生。
表2 广东省2010年19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3.1.2 19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19岁女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3所示。
EE=4.511F1+2.183F2+1.866F3+1.856F4+1.291F5+1.230F6+1.203F7
表3 广东省2010年19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3可见,19岁城市女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女生,没有显著差异(P=0.445>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女生有64.00%,高于总体水平的62.00%(见表4),而乡村女生却只有60.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女生均优于乡村女生。
3.1.3 19岁男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把19岁男女生的体质分、评价合并统计,结果如下表4所示。
表4 广东省2010年19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4可见,19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男生,没有显著差异(P=0.138>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女生有65.00%,高于总体(城乡)水平的60.00%,而乡村女生却只有55.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学生均优于乡村学生。男女生差异不大。
3.2 广东省2010年20岁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3.2.1 20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0岁男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5所示。
EE=4.468F1+2.433F2+2.281F3+1.894F4+1.545F5+1.260F6
表5 广东省2010年20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5可见,20岁城市男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男生,没有显著差异(P=0.222>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男生有62.00%,高于总体水平的61.00%(见表46),而乡村男生却只有60.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男生均略优于乡村男生。
3.2.2 20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0岁女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6所示。
EE=4.122F1+2.417F2+1.839F3+1.799F4+1.686F5+1.311F6
表6 广东省2010年20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6可见,20岁城市女生的体质状况优于乡村女生,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47<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女生有66.00%,高于总体水平的60.50%(见表46),而乡村女生却只有55.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女生均优于乡村女生。
3.2.3 20岁男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把20岁男女生的体质分、评价合并统计,结果如下表7所示。
表7 广东省2010年20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7可见,20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乡村学生,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23<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学生有64.00%,高于总体(城乡)水平的60.75%,而乡村学生却只有57.5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学生均优于乡村学生,男女生差异不大。
3.3 广东省2010年21岁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3.3.1 21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1岁男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8所示。
EE=4.576F1+2.519F2+2.308F3+1.978F4+1.387F5+1.124F6
表8 广东省2010年21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8可见,21岁城市男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男生,没有显著差异(P=0.103>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男生有61.00%,稍低于总体水平的59.50%(见表10),而乡村男生却只有58.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男生均优于乡村男生。
3.3.2 21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1岁女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9所示。
EE=4.231F1+2.065F2+1.893F3+1.824F4+1.510F5+1.234F6
表9 广东省2010年21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9可见,21岁城市女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女生,没有显著差异(P=0.057>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女生有66.00%,高于总体水平的63.50%(见表10),而乡村女生却只有61.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女生均优于乡村女生。
3.3.3 21岁男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把21岁男女生的体质分、评价合并统计,结果如下表10所示。
表10 广东省2010年21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10可见,21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较明显优于乡村学生,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12<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学生有63.50%,高于总体(城乡)水平的61.50%,而乡村学生却只有59.5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学生均优于乡村学生。从“上等”等级来看,男生略优于女生。
3.4 广东省2010年22岁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3.4.1 22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2岁男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11所示。
EE=4.528F1+2.972F2+1.963F3+1.698F4+1.489F5+1.242F6
表11 广东省2010年22岁男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11可见,22岁城市男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乡村男生,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01<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男生有73.00%,远高于总体水平的67.00%(见表13),而乡村男生却只有61.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男生均优于乡村男生。
3.4.2 22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22岁女生体质综合评分模型如下,体质分和体质综合评价统计结果见表12所示。
EE=4.281F1+2.222F2+1.808F3+1.585F4+1.451F5+1.386F6+1.171F7
表12 广东省2010年22岁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12可见,22岁城市女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女生,没有显著差异(P=0.095>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女生有67.00%,高于总体水平的63.00%(见表13),而乡村女生却只有59.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女生均优于乡村女生。
3.4.3 22岁男女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把22岁男女生的体质分、评价合并统计,结果如下表52所示。
表13 广东省2010年22岁学生体质综合评价情况
从表13可见,22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乡村学生,而且存在显著差异(P=0.000<0.05);评价为“中等”以上等级的城市学生有70.00%,高于总体(城乡)水平的65.00%,而乡村学生却只有60.00%;评价为“上等”和“下等”等级的城市学生均优于乡村学生。从“上等””和“下等”等级评价来看,男生略优于女生。
4 结论与建议
4.1 学生体质检测的各个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建立基于综合因子的体质综合评分模型进行体质综合评价可剔除测试指标单一因素的叠加效应,使体质综合评价更具科学性。
4.2 把6~22岁男女生分别作为一个总体,建立了34个学生体质状况综合评分模型进行体质综合评价,符合统计学规律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4.3 19~22岁男女大学生体质分和体质评价统计结果表明:19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略优于乡村(P>0.05);20~22岁城市学生的体质状况明显优于乡村(P<0.05);男女生出现同样情况。因此,可认为19~22岁城市学生总体体质水平高于乡村学生。
4.4 19~22岁城市学生的体质水平普遍优于乡村学生的现象来看,造成此状况的原因可能与身体形态、机能指标存在差异导致的[10],是否与营养水平、生活环境有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杨晓明. 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5
[2] 薛薇. SPSS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9
[3]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
[4] 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研究课题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8
[5]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研制组.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6]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研制组.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锻炼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7]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研制组.《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8]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6
[9] 金娣、王刚. 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2
[10]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 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成果报告[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Application and Analysis of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n Physical Health of 19 to 22 years old Studen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0
WU Rui-chuang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Sports, Guangzhou 510500, China)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0 from 19 to 22 years old students' healt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0 students aged 19 to 22 physical data, using statistical factor analysis theory, methods of analysis; Results: the Constitu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8 comprehensive score of students' physical condition evaluation model;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boys and girls from 19 to the level of physical fitness is better than that of rural 22 year old city the students.
students;Physique;Factor analysis;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hysique
2013-11-12
吴锐创(1964-),男,广州市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统计、体质调查研究
G804.49
A
1007-323X(2014)01-00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