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区体育模式: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进路*

2014-12-05陈春阳郭显彬胡光霞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学区强国家庭

陈春阳,郭显彬,胡光霞

(吉林大学和平校区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

学区体育模式: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进路*

陈春阳,郭显彬,胡光霞

(吉林大学和平校区体育教研室,吉林 长春 130062)

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接轨融合。需要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终生发展;增强学生对延伸和拓展科学锻炼的实际功能的再认识,把科学体育锻炼作为相互融合的载体;建立一种以高校为中心辐射到家庭、社区的综合立体保障机制即学区体育模式,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体育强国;学校体育;社会体育;接轨

2011年11月29日,习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就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民族的复兴就是要实现中国由大国到强国的重新定位与崛起!胡锦涛总书记也曾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表彰会议中提出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站在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对中国体育未来发展做出的新部署、提出的新目标。在急剧变化的时代,唯有重视战略研究才能先预后立,后发先至。所有体育人都应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与挑战,为体育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纵观相关学术论文与专著,关于体育强国内涵、外延、演变、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关于体育强国战略下对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改革与发展研究也陆续有之,但在体育强国战略下,立足于学校体育展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接轨的一体化体育教育观并可实际操作的举措还没有,体育科学发展观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体育系统内各子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目前竞技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发展实质上还是相互割裂、各自发展的,竞技体育一枝独秀,群众体育曲高和寡,学校体育自娱自乐。学校体育是三大系统的基础与前提,要实现体育强国梦想,就必须充分挖掘学校体育潜力、延展学校体育功效,从培养框架模式、意识目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充分与实现体育强国实际需求结合,与社会体育实际需求结合。本文就是通过对促进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与科学、实效融合的研究,力求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强力转变提供参考与依据。

1 对体育强国的基本理解与认识

历史经验证明,国运盛、体育兴,体育兴旺,民族富强。体育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我国的体育事业只有积极融入并能富有创新性地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才有可能得到强大的发展动力、广阔的发展舞台,才能铸造中华民族伟大灿烂的明天。

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当前的发展背景和基本国情提出的对新世纪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定位、新目标。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全面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这一进程的国家各个领域都在飞速发展,基础实力不断提升,但反映行业发展潜力和未来实力的核心体现、行业核心竞争力还不强不长远。由此,从大到强是21世纪我国实现民族复兴大业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共同正视的历史使命。

“大与强”是一对辩证关系。有大才有强,强是大的集中核心表现。大为强奠基,强为大展现。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是一个历史进程,起步阶段必须要夯实各行业各领域的基础实力,特别是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要在基础软硬实力有了长足进步与基础后,才能进一步培育和塑造其核心表现[1]。

有关体育强国的基本内涵,我们认为,体育强国首先应是以人为本的体育,即要以提高中华民族整体身心素质和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和归宿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次,体育强国实质上就是强国体育,一方面我们充分重视和发挥体育在促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独特功效,把我国体育的长远发展融入到强国强种、富国富民的实践精神与体育文化。另外,体育强国更是一个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育,其基本表现形式就是实现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三大系统之间,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之间,体育思想与文化之间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的重要基础,体育强国战略下的发展趋势是继续为社会体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体育高质量人口、体育思想及文化,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生活的意识与能力,形成科学健康生活状态的重要保障。学校体育将会为我国的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可持续性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训练、管理人才基础。

2 体育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现实关照

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就必须保证三大体育系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体育是体育强国的基础,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发展的必要条件,走入社会的学生是否具有体育锻炼能力、习惯、兴趣、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否能继续成为体育人口等都要通过科学、系统的学校体育教育塑造来完成。而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也应形成良性互动,带动社会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体育科教等领域的全面发展,提高国家体育综合实力。

2.1 有利于重新审视强国战略下学校体育的目的与任务,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化与改革

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学校体育必须要贯彻“以人为本”理念,加强人文渗透性,促进人的素质与能力的全面完善,树立学校体育新的终身健康理念,从体育角度明确社会需求,在时代背景下有针对性地科学培养学生身心素质。同时,学校体育还应在体育科学、体育健身、体育文化的发掘与传播等方面下足功夫,重新展现学校体育的蓬勃生命力,进一步促使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为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提供有益启示。建立学区体育模式这充分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延伸到社区和家庭,使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区体育相互有效融合、渗透,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形成对青少年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整体教育网络,提升体育教育的整体功能。通过学区体育促进建立健全学校体育方针政策与行政制度,能有足够资金投入到学校各项体育工作之中,广泛开展各级各类性体育训练、活动和竞赛,加强体育师资培养和体育场地设施器材建设,形成立体交叉的学校、社区、家庭相结合的学区体育网络系统,培养年轻人良好的科学体育锻炼习惯、能力、意识和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激发热爱运动、崇尚体育、健康进取的社会风气和全学区爱健康、爱运动的浓厚体育氛围。

2.2 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轨,让学校体育成为社会体育的蓄水池

学区体育是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有机结合的共同体,是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融合的有益尝试,这种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即能增强社区体育生命力,又能为学生终身体育的形成奠定基础,能让更多的中国人在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教育网络中,享受终身体育的益处与快乐,拥有健康的体魄、完善的人格品质,激发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斗志,为健康中国奠基!为和谐中国助力!

学校体育可为社会体育培养大量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体育管理人员、为社会体育提供场地设施等都说明学校体育可以作为社会体育的蓄水池,供给社会体育以重要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学校凭借体育师资和设施优势还可吸引社会各方的投入与参与,促进体育活动多样化、现代化和具有地方人文特色,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双赢”[2]。

2.3 建立以学校为中心连接社区和家庭的学区体育,能够有效促进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合作、促进、渗透、共同发展

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相互合作能够打破长期以来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分离的状况,让体育成为交流和沟通的载体,让学生课外活动突破时空局限,走向社会,走向家庭,走向大自然,又能培养家长的体育兴趣,改变社区体育参与者的单一结构,达到资源共享、职责明确,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要实现体育强国梦,学校体育教育必须和身心健康教育、与个人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必须和社会体育紧密联系起来,弘扬时代精神、突出地方特色,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立足于学校体育,探究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最佳的接轨处与融合点,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强调树立竞争观念、市场意识和激励机制;要适应和满足学生的特性和广泛的差异性,不仅“育体”更应“育心”;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权利,彰显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生命权、生存权、发展权;“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应在体育教学中得到彻底的贯彻,扩大和延伸体育锻炼功能[3]。

3 学区化教育模式的提出,为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学区体育模式能够发挥家庭和社区的特色特长,从而展现优势、扬长补短、形成合力。而家庭体育确实发挥着“第一体育课堂”的作用。家庭中家长在对孩子体育教育方面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体育表率,有助于从小就树立良好的体育与健康的意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的强化与完善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科学、规范的体育健康观念、增强体质、积极面对生活挫折,享受人生;良好的锻炼与饮食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孩子受益终生。学区体育鼓励家长和孩子共同参加体育锻炼,更可促进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升华与家庭和谐。学校、社区和家庭要根据自身实际特点加强沟通与协作,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与竞赛,促进家庭、社会形成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观念和实践能力。

首先,学区体育纵向模式是建立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综合领导小组,成员主要是由学校分管体育领导、社区领导和家长委员组成,职责为根据学区实际情况研究并制定学区年度体育实施与发展计划施,制定学区体育相关法规和制度,确定责任人与具体奖惩机制,广泛调研与交流,不断完善促进其科学化。横向机制是建立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与家庭体育的综合管理委员会,由学校与社区领导、专业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和家长代表共同组成。主要职责为组织、引导、协调学校、家庭、社区开展各级各项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举办各种体育讲座与兴趣小组,进行不同组织与协会的体育交流与互动,积极筹化学区体育的场地设施器材购进与完善,引进或聘请素质高、责任心强、奉献意识突出的社会体育指导参与共建。

3.1 要注意学区模式效益的连贯性

家庭、学校、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学区体育是在一定的周期内,通过学校、家庭、社区三条渠道有序衔接与融合。在日常生活中能常与体育为伴。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体育技术知识,如何能转化于家庭和社会中的实践能力;在家庭和社区又将通过何种创设连续进行体育锻炼、学习和生活的条件,这是一体化社区体育发展面临的首个难题,目前我国青少年的实际体育锻炼状态是出校门后,基本就和有序的科学体育生活脱离了,处于混乱及无序状态,体育锻炼链不是持续循环的,而大多数学生通过学校体育也并未激发意识、形成能力、养成习惯。重要的是还未将家庭、学校、社区体育形成一个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整体效益。而一体化的社区体育提倡从学校到家庭与社区仍然有进行体育活动的欲望、条件与能力,从中能充分享受到体育带来的自信、成功体验和伙伴间的心理相容。使三者之间有机协调,形成良性循环。

3.2 学区体育设施应配套齐全

目前我国现有的公共体育场馆不但数量有限,而且功能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居民的健身需要,社区体育配套设施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尽管自1979年以来,国家体育总局通过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入了1015亿元在社区配建了“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了“雪炭工程”,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为老百姓的健身改善了条件,但是体育场地设施不足仍是当前制约我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瓶颈,学区体育模式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学校体育场馆和社会资金大力的支持。

3.3 家长要发挥“首位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学区教育模式应该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家庭体育为桥梁,社区体育为保障的综合一体化体育教育网络,充分发挥学区模式的综合效能,对于提升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体育学习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具有权威性,家长不仅是孩子人生中的首位体育指导者,还是孩子的法定监护人,他们对塑造孩子终生的体育价值观,让孩子养成科学、合理、规范的行为准则与膳食习惯,进行有效的自我科学锻炼和自我监测有很大的影响作用。

3.4 学校体育要发挥主导作用,增加与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合作

学校体育对社会体育和家庭体育的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通过学校体育可使学生掌握科学体育锻炼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发展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与态度。而社区体育要在积极提供各种体育健身场所,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引导学区成员进行自主锻炼,结合地方特色积极参与体育竞赛、讲座、锻炼和其他社会实践,促进学区健身活动的科学、有序、实效展开有积极作用[4-10]。

3.5 要注意发挥学区体育的规范指导作用

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区体育教育模式,是以学区学生和居民为主要对象,以提高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为核心,以培养体育文化精神和养成科学合理生活方式与态度为重点,学区体育模式要充分发挥规范指导、长远实效的作用,使学校体育指导家庭体育,社区体育指导家庭体育;使三者之间各司其职又相互融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逐步实现学校体育社会化,社会体育学校化,家庭体育科学化。

3.6 要充分贯彻和落实各项计划与规章制度

应由专人专职负责制定、检查、落实与反馈,严格执行各项奖惩内容,以人为本,让学区成员从根本上支持、融入学区体育教育,要通过学区的各种体育与健康竞赛、讲座、展板、录像等方式宣传学校、家庭、社区一体化的学区体育模式的理念、意义与实际操作流程,并要让学区成员在参与过程中不断感受到学区体育模式的实用价值,共同努力,促进它的科学化、人性化、系统化与规范化,促进学区体育一体化模式的不断成熟与完善。

[1] 《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组.体育强国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0

[2] 张新萍.后奥运时代的中国体育[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鸿江.阳光体育总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4] 姚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体育教学目标、内容与评价的回顾与展望 [J].体育科学,2004(1):44-47

[5] 刘旻航.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J].中国体育科技,2006(3):33-36

[6] 田麦久.“竞技体育强国”论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11):6-9

[7]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公告[Z].2006

[8] (美)B盖伊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张成福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9] 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战略抉择-2001年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文集[M].2001

[10]卢元镇.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School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under the Strategy of Sports Power

CHEN Chun-yang, GUO Xian-bin, HU Guang-xia
(Jilin University ,Jilin 130062,China)

under the strategy of sports power,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physical-mental health education, related to the personal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d with social sports. To achieve this, it is necessary for th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o focus on the all-around and life-long development of human beings on the basis of personal-oriented concept; it is essential to raise students' awareness for functional extend of physical exercise, which serves a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it is indispensable to establish a school sports pattern-a guarantee mechanism of adolescent physical training habit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ed trinity of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This pattern may effectively facilitate the cooperation, promotion, infil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 sports and social sports, and simultaneously may form a resultant force of school, family and community that would achieve resource sharing, well-defined power and responsibility.

sports power; school sport; social sports; integration

2013-12-11

陈春阳(1970-),男,浙江省新昌市人,副教授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体育人文社会学

2013年度吉林省体育局科研资助项目:13C20.

G80

A

1007-323X(2014)01-0118-03

猜你喜欢

学区强国家庭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13城整顿学区房炒作
纺织强国再出发
学区房还能买吗
“学习强国”礼赞
家庭“煮”夫
秦晋争霸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学区房
恋练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