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暖:真相与骗局
2014-07-25宋铁军
宋铁军
一部质疑全球气候变暖的纪录片,同样也被遭受质疑。
全球气候变暖毫无疑问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观点。为阻止全球变暖趋势,1992年联合国专门制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依据该公约,发达国家同意在2000年之前将他们释放到大气层的二氧化碳及其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降至1990年时的水平。已有将近200个国家正式批准了上述公约。
而气候变暖的原因,也几乎被公认为由于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等)排放过多所造成的,换言之,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工业化造成全球气候变暖。2006年,美国前副总统主持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对这一理论做了形象化阐释,影响巨大。
然而,对这一理论的质疑声从未停止,就在《难以忽视的真相》上映一年后,英国独立电视台制作了一部针锋相对的纪录片《全球变暖的大骗局》。几年来,片中的观点不断被质疑全球变暖理论的人士引用。
“当代最大的骗局”
《全球变暖的大骗局》开明宗义:否定“人为全球气候变化”的说法,直指它为“谎言、当代最大的骗局”。并指出:全球暖化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由狂热的反工业化环保分子创造出来的高达数百亿美元的全球产业,又被政治家和媒体大肆渲染。
影片通过对气象学家的采访,提出了关键性立论:气候一直在变化,现在的气温也没有什么不寻常之处,而且,科学证据并不支持这样的观点:二氧化碳引起气候变化,以及人为因素影响气候变化。在地球的漫长历史中,有多个气温比现在更高的时期,也有很多时期,地球上的二氧化碳量是现在的三倍,有时甚至是现在的十倍。
而针对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工业化发展的观点,影片驳斥说,他们并没有了解基本数据:
在二十世纪的前几十年,工业生产只在少数几个国家起步。二次大战后,生活消费品大规模生产,历史学家称之为全球工业生产的爆发期。因此,如何比较工业发展史和温度记录呢?二十世纪中期以后,全球温度只升高了不到0.5℃,但是在汽车和飞机发明出来以前,气温已经开始升高。大部分的气温是在1940年以前升高的,而这时期,工业生产并不发达。按照全球变暖理论,二战以后气温应该迅速升高才对,但气温反而下降,且下降了不止一两年,而是40年。
针对全球变暖理论,影片通过气象学家传达了两个“常识”,以正视听。
首先,二氧化碳只占地球大气中很少一部分。事实上我们是用十万分之一的单位来测量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比例非常小,二氧化碳是一种相对较少的温室气体。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只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百分之几,火山每年产生的二氧化碳比工厂、汽车、植物和人类加起来的都多,制造更多二氧化碳的是动物和细菌,它们每年制造出1500亿吨的二氧化碳,而人类只制造 65亿吨,而且二氧化碳的最大来源是海洋。
第二,到底什么引起气候变化?是太阳。影片中采访的太阳物理学家皮埃尔斯·柯宾,被媒体誉为“超级气象预报员”,在与国家气象台打赌时常常获胜,而他的秘密就是研究太阳黑子。
政治运动与极端环保
不可否认,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仅仅是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因此,《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也是各国利益博弈的结果。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等于限制对能源的消耗,于是应在发展中国家“减排”,还是在发达国家“减排”成为各国争论的焦点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质疑全球变暖理论是发达国家阴谋的言论就不足为奇。
而《全球变暖的大骗局》毫不掩饰地发出了最极端声音:“全球变暖的警告披上了科学的外衣,但是它不是科学,而是宣传。人为因素引起全球变暖,不再是一个气候理论,而是一桩政治生意。”“气候变化已经超越一种政治行为,成为一种新的道德行为。”
影片的批判矛头直指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称其和其他联合国机构一样是政治性,最终的结论都是政治驱使。“有人宣称IPC拥有世界上最有名的1500名或2500名科学家。你只要看一下这些人的履历目录就会发现这是不正确的。相当多的人不是科学家。”因此,有理由担心,他们推行的政策会抑制经济发展,给世界上最贫穷的人带来严重的后果。
近年来,不断有质疑IPC是一些国家、组织和个人牟取利益的工具,其背后隐藏着国际发展权之争和牟取“碳交易”利益的私货,而最早的质疑者当属该片。
除了政治层面上的质疑,影片中出镜的科学家还表达了对极端环保主义的担忧:环保运动已经发展成如此强大,可以阻止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有些运动与其说是绿色环保,不如说是反资本主义和反全球化。
一位科学家说:更有甚者,如果你怀疑全球变暖,你突然像一个大屠杀的否认者。环保运动是政治活跃分子的运动,他们在全球有巨大的影响力。政客现在都知道这一点,无论是左派,中立,或者右派,都必须向环保致敬。
对这些环保分子来说,二氧化碳是工业化的象征,和经济增长有关,和我们的文明有关,因此要遭到反对。环保运动中有一股力量。只简单地反对经济增长。
影片中的受访者还包括绿色和平组织的共同创办人之一帕特里克·摩尔,他曾被认为是最激进的环保主义者,现已退出该组织。他说:“在环保运动中,反对经济增长的唯一方法就是,接纳更多的激进分子。当我离开绿色和平组织时,他们正在进行一项全球禁止氯化物的运动。我当时说:兄弟们,你知道,氯是周期表中的一个元素,我的意思是,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有权禁止整个元素周期表。”
我们相信谁?
《全球变暖的大骗局》是为了反击《难以忽视的真相》而制作的,但是,它难以像后者那样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而且,和《难以忽视的真相》一样,它也饱受争议。
英国BBC时事与新闻栏目监制、著名环境记者杰瑞米·布里斯托就认为,《全球变暖大骗局》是一个不实的命题。尽管影片采访了多位气象学、气候学、海洋学、生物地理学和古气候学的教授,但这部片子有很多不实之处,它甚至不是怀疑而是误导性的片子。几位气候变化专家的原话被断章取义,作了反面宣传。“由独立的第三方进行的调查证实,出镜的科学家们讲的话被错误引用。”
其实,作为普通观众,可能会无所适从:两个制作团队,同样都采访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都举出来看似权威的数据,都提出了令人警醒的观点,但是,结论却是截然不同的。我们相信谁的?
对此,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的观点是:目前人们的认知水平也有限,还不足以回答涉及气候变化的所有科学问题。因此,对气候变化一些科学问题存在不同的认识,甚至是比较激烈的科学争论,也是很正常的。
但他也认为,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及其与人类活动的日渐显现的联系,已经为国际社会和科学界的普遍认同。因此,我们不能以学术争论的存在为由而否认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也不能否认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艰巨性和现实性,更不能影响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和行动。
尽管质疑始终存在,全球气候变暖观点仍是主流。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日前发布的最新报告称,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刻不容缓,各国应尽快在2015年年底达成新的减缓气候变化的全球协议。情景分析显示,如果要保持气温升高低于2度的话,到2050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应比2010年减少40-70%,到2100年保持排放零增长。这样的减排程度远高于大多数国家的减排计划。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为减排做努力。
而作为普通人,还是更相信自己的切实感受吧。冷暖自知。而且,温和的环境保护活动无论如何是不会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