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树林考试”想到的

2014-07-25子敏

甘肃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作弊树林考场

子敏

作弊与反作弊一直是考场上的“重头戏”,有人从作弊中尝到“甜头”,有人因作弊酿下“苦果”。从古至今,作弊从未禁绝。

湖北的这所学校将考场设在树林中,只是改变了考试的地点,考试的形式与内容并没有发生变化。有人认为这种考试环境的改变,有利于学生超水平发挥,但仔细思量,却未必如此。

每一个学生对新环境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习惯于在教室考试的学生,要在树林里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被外界事物干扰,并非易事。学校想当然的做法,忽视了学生选择的权利。更为重要的是,作弊仅是小部分学生的行为,为严肃考风考纪,避免学生抄袭,学校如此大费周章,无形之中给全体学生打上了“有作弊嫌疑”的标签,学生对教师的信任与尊重之感会直线下降甚至荡然无存。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或许暂时能避免学生在期中考试中不作弊,而遇到联考、升学考试,学校又当如何?

现如今,在考生诚信责任书的保证之下,在监考教师的“严防死守”之下,在现代化设备的严密监控之下,考场上的作弊现象依然非常普遍,难道人类骨子里就存在着“作弊基因”吗?有人认为,考试作弊并不是什么重大原则问题,而是个道德问题。面对学校的三令五申和严厉的惩处措施以及教师的提醒劝诫,为什么还有一些学生作弊呢?

作弊的风险不可谓不大,但作弊的“收益”也不可谓不小。在以考试成绩区分学生的情况下,学生、教师、家长对分数都非常看重。在分数与道德之间,一些学生将道德放在一边,通过作弊来取得高分,获得相关利益和精神满足,利益“绑架”了道德。

考试作弊行为的出现,固然与学生道德失范有关,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却是教育评价体系的僵化。知识、技能的传授,是一种显性的教育,考试只是作为检验学生某一阶段、某一方面学习表现的手段,分数并不能成为教育终结性评价的根本依据。

教育最为重要的功能不是培养“考试机器”,而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存在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学校、教师应当树立新型的成人、成才观,不单纯依靠考试分数衡量学生,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理解、尊重、信任,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样,考试作弊的现象定会大为减少。

猜你喜欢

作弊树林考场
作弊
牵牢平移手 考场稳稳走
秋天的树林
在树林里捉迷藏
考场上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性散文
期末小考场
考场借笔
雨后的树林
没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