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报道的内在推动力
2014-07-24赵代君张全录
赵代君++张全录
新闻事件,尤其是复杂的新闻事件,往往很难在一天内就发展到终点,所以,连续报道,或者说追踪报道做得好坏与否,核心问题就是能否紧跟新闻事件发展的步伐,能否在事件的各个发展阶段中,预测未来走向,甚至在新闻事件推进受阻的情况下,主动出击推动事件良性发展。因此,连续报道的推动力在报道中显得尤为重要,值得深入探讨。
把握连续报道题材的社会效应
记者的职业表现之一是记录社会。社会的冷暖,通过记者的观察、感受传递出去,所以,感知社会冷暖,明辨事件是非,是记者非常重要的新闻感觉。而连续报道不同于一般新闻报道,它是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某一重要的、受众关注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连续及时的报道,完整反应新闻事实的发生发展结局及其影响。基于连续报道的传播特性,我们在新闻题材的选取上尤其要注意事件的社会效应。
2013年12月31日,武汉市汉正街,一名50岁的“扁担”(挑夫)在挑货时突然倒地不起,民警赶到现场时,该名“扁担”已经身亡。棘手的是,这名“扁担”身上没有手机,无法联络家人朋友;在场的人都不知道他的名字、住址,仅有个别“扁担”知道他叫“鸭蛋”。在联系不到其家人的情况下,警察只能暂时将其遗体送往医院太平间。
接到新闻线索后,笔者和摄影记者赶到现场。汉正街“扁担”工作中突然身亡,放在平常,可能只是一则普通的新闻消息。但是,联系到“扁担”这一城市“草根”的社会身份,以及事件发生在临近春节的特殊节点,记者想到这样的画面:年关将近,在荆楚大地的某个农村,一名村妇牵着孩子在村口翘望,期盼在汉打工的丈夫回家过年。然而,“躺”在记者眼前的,是太平间里冰冷的遗体以及遗留在现场的一副扁担。两相对比,是如此的刺痛人心。
在春节前,身份未知的农民工“鸭蛋”客死异乡,梳理出这些新闻要素后,编辑部决定以“汉正街扁担‘鸭蛋魂归故里”为主题,通过报纸,为倒下的“鸭蛋”寻找家人。
选择这一新闻题材进行连续报道,正是新闻一线的记者充分捕捉到新闻事件背后蕴藏的社会传播效应。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鸭蛋”,是不折不扣的城市“草根”,默默无闻地为城市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背井离乡到城市务工的“鸭蛋”,也是千千万万城市农民工的缩影,他们背后饱含的,是留守乡间守望亲人回归的殷殷期盼。
主动出击推进连续报道良性发展
为死者寻找家人,媒体常规的做法是:发消息,等消息,核实以及确认消息。然而,这一做法相当被动,消息见报后如没有及时跟进的新闻线索回馈,连续报道就将面临难以为继的困境。
为“鸭蛋”寻找家人的消息发出后,报道便石沉大海。而编辑部掌握的线索,就只有“鸭蛋”是“蕲春人”这样模糊的信息,茫茫蕲春,人口120万,没有姓名,“寻亲”十分艰难,连续报道遇阻。
新闻记者不仅是事件的记录者,在连续报道中,也应承担推动事件良性发展的功能。于是,在替“鸭蛋”寻亲过程遇阻时,编辑部上下主动出击,推动事件进程。首先,由部门主任出面,与鄂东晚报有关领导联系,达成两报为“鸭蛋”寻亲报道联动合作的共识。随后,参与报道的记者前往蕲春,在当地人流密集处分发寻人启事,同时,记者深入蕲春县城的5个村庄,实地探访,寻找有关“鸭蛋”的线索。
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二篇报道刊发后,“鸭蛋”昔日的工友毛师傅、“鸭蛋”的房东魏女士先后给记者打来电话。从毛师傅那里我们知道了“鸭蛋”姓陈,单身,来汉务工二三十年,为人仗义疏财,赚的钱都借给了需要帮助的工友。
根据房东魏女士提供的信息,我们来到了“鸭蛋”的住处:昏暗破旧的出租屋,一床旧棉絮,两个破闹钟,和一个通讯录上没有保存任何号码的破手机。
虽然没有突破性进展,但通过工友、房东提供的种种线索,当我们第二次到“鸭蛋”住处调查时,我们找到了“鸭蛋”的身份证——陈洪,蕲春县株林镇方冲村二组。这是我们主动出击以来的最大收获,也是整组连续报道得以持续下去的关键。
表现社会存在获取报道目标力量
替“鸭蛋”寻亲这一连续报道从见报伊始,先后收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援手。在“鸭蛋”亲人来到武汉后,一直关注本报报道的读者、市第一医院医护人员、市慈善总会、汉正市场派出所、青山殡仪馆,都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给予了“鸭蛋”最完美的送行。记者也通过新闻报道,将其中的点点滴滴见诸于报章。
一名读者给记者打来电话说,他是孤寡老人,“鸭蛋”的离世,让他感同身受,提出捐款50元,为“鸭蛋”魂归故里尽一份心;武汉市第一医院研究决定,为“鸭蛋”免除1000多元的尸体保存费,以及2500元的入院抢救费;医院上至院领导,下至普通医护人员,都为相关手续的办理提供便捷通道;在报纸上了解到“鸭蛋”的遭遇,市慈善总会送上一万元现金;汉正市场派出所用最快的速度为“鸭蛋”遗体火化办理了相关手续;青山殡仪馆为“鸭蛋”免费准备了一整套隆重的送行仪式;汉正街民间扁担协会会长张道文带领“鸭蛋”生前的工友十余人,为“鸭蛋”敬献花圈,送其最后一程……
这些篇幅的描绘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呈现了面对这样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草根“扁担”,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市民是怎样的一种反应,也就是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存在里。记者去表现这样一个社会存在,恰恰是推进连续报道进行下去的目标力量。
团队协作保证连续报道有序推进
连续报道往往是重大新闻事件常用的发稿形式,报社重视,读者关注,对于这样的新闻报道,确保其有序有力地推进,就必须要谈到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团队协作。
《新京报》在重大事件报道中,总结了一条经验:重大突发,解放单兵。重大突发事件中,记者到现场往往因为信息缺失,在几个现场之间疲于奔命。找出最关键点,单兵突进、可不管其余。后方统筹的主任提出思路,采写路径,为连续报道的走向定调,解放前方记者。
在《武汉晚报》这次替“鸭蛋”寻亲的系列报道中,我们的体会是,记者在前方采访,主任在后方策划,给记者拟思路。这样主题明晰,操作起来可不“拖堂”,提高效率。
比如,如何看待“鸭蛋”这样的草根——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但同时也是我们社会主义温暖大家庭中的一员,他们不该被忘记。《寒冬里,武汉人温情送“鸭蛋”》这一篇通讯,就是前后方互动策划的作品,较好地体现了我们要表达的主题。编辑部配发的评论《每个人都不该被遗忘》也十分精当。评论中写道:“他们的过去是否已被时间的洪流冲走,他们的未来是否还在社会转型的浪潮中摇摆不定?这些问题 ,或许没人能够回答。我们惟一能肯定的是,只有让乡土多一点眷恋,让社会多一点温暖,让人与人之间多一点温情,那些卑微奋斗的人们才会在冬夜里不再寒冷。”
要做好连续报道,新闻记者须跳出单纯的围观者、记录者的角色,用有温度的心做一个新闻事件的关注者,用满腔热情做一个新闻事件的推动者,用真实的事实做一个现实社会的诠释者。
(武汉晚报)endprint